书摘
“酒窝”东浦“酒俗”依旧
绍兴人称东浦为“酒窝”,意思是家家都会做酒。东浦古镇的石拱桥至
今仍留有“浦北**为酒国,桥西出口是鹅池”的桥联。从前,过年做酒多
少是衡量家庭富裕的标志,如今做酒多半是经济较差的家庭。李卫祥,东浦
人,40出头,酒量不大,洒瘾却不小。每天中、晚两餐都要喝酒,也正是因
为餐餐喝酒,他几次被当地乡镇企业辞退,如今仍是一位农民。他说,每天
喝两斤黄酒,一年就要喝掉2,000元钱,如果用这笔钱酿酒,就能喝3年,
毕竟自己酿酒便宜。乡下酿酒仍严格按照传统方式,时间比酒厂迟20多天,
不过准备工作早早开始。立秋后,用小麦加水拌匀发酵,做出麦曲。霜降前
,割稻、打谷、轧米;到了小雪,洗缸、浸米、蒸饭;蒸熟的饭倒入竹匾,
冷水冲淋,拌入麦曲,放进扁缸,用手揿实,当中挖一酒盅大小的洞。经过
三四天发酵变成酒母,倒进大缸,添水、加饭、封口,四周用稻草捂牢保温
。过十多天,听到切嚓切嚓酒缸冒泡的声音,请“酒头脑”来开耙。
沈百寿是村里的酒头脑,50多岁,脸色红润,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有
股酒糟味。他说,农村做酒自酿自喝,一般不煎酒。有些人家连榨酒都省掉
了,酒缸内放一只竹淘箩。在淘箩内舀酒,以免舀入酒糟。有些人家更简单
,舀酒时拨开浮在上面的饭粒,随喝随取。每年冬至前后,沈百寿*忙。他
拿着温度计,穿村走户替酿酒人家开耙。我问,开耙挣多少钱?100斤米20元
。他笑笑说,给孙子孙囡赚几个压岁钱。
绍兴人称农村的家酿酒为“新洒”,以区别洒厂做的“老洒”。新酒与
老酒的色、香、味,差别挺大。新酒白中泛青,清香素雅,酒味甜爽,润而
不腻;老酒呈琥珀色,比新酒少一点甜味,多一点醇厚,香味更浓。
从前,绍兴还有一种风俗,每逢生儿育女的大喜日子,每户家庭都会酿
几坛元红酒埋藏起来,生儿子所酿的洒,叫“状元红”,寓意儿子将来金榜
题名考取状元。生女儿所酿的酒,叫“女儿红”,作为将来女儿出嫁时的嫁
妆。虽然元红酒没有加饭酒**,但是装酒的坛子非常考究。坛子在土坯时
雕上人物鸟兽花卉图案,女儿出嫁时,再请画匠用油彩绘上“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等百戏图案,十分喜庆。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大婚,绍兴抬去了40坛陈年花雕。1988年8
月27日,在李鹏总理欢迎日本首相竹下登访华的国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