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在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讲,是为生产和服务的基层单位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了实训环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不少学生在上岗前可以取得与职业相关的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其在就业市场上的“能力权威认证”的身份,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在,除国内的资格认证机构可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国外的一些认证机构也进人中国市场。例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OSTA)与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C)签署了中英职业资格证书项目新协议,在原有的商贸零售业合作基础上,新增加了汽车工程、通信工程和国际旅游3种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与我国相应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高职大学生的技术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其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层次结构,需要大批**线岗位需求的技术型、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宗旨就是为一线服务。学生入学后,在接受高职综合素质教育后,有些学校对培养目标的预期是定位在**技师层面。学生在求职就业时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而毕业生能胜任技术技能性要求较高的T作。高职大学生在职业岗位的工作中,大都能够放下架子,脚踏实地地工作。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从北京市未来新的定位、新的发展来看,技能人才呈现源头存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今后几年,技师、**技师的缺口将达到13万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支持5000名技师、**技师参加以前沿理论、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研修培训;提升、完善100个**技师工作室,并对30个**工作室给予30~50万元的资助,另外还将大力发挥行业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年培养8万名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上海市近年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发展。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从2005年的近15%提高到了2010年的25%,但与上海市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国外发达**和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上海市“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力争本市**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30%,初、中、高三者比例达35:3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