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影片《老男孩》中有一句不算特别经典的台词,但被我顺手抄了,总想着引用一下,先放在这里再说:“电视既是表,又是台历,又是学校,又是房子,又是教会,又是朋友,又是爱人。”
虽然说的是电视,我看可以推广到传媒,然而,去他妈的电视,去他妈的传媒——我想说的是,统统是狗娘养的!活在缺少程序正义的新闻里,骂几句又何妨?
对新闻而言,程序正义依然是*大的正义,姑且不探讨“刊号法则”的合理性等媒体的出身问题,单仅仅就新闻的采写、制作与遴选上,就有许多有悖新闻伦理的事发生,这实际上造成的是另外一种乱伦,跟《老男孩》中的两个家庭乱伦事件的设局不同,在传媒欢场上,人为制造的高潮,会引起公众的精神分裂和集体无意识的乱伦。
也许,你不一定能看到这个*终的苦果发生,或者发生而不自知,但是,它表现得危机四伏。
哪些是新闻要遵守的程序正义?从技术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新闻源都要有核实,这便是*基本的程序正义,没有交叉的新闻源不得采用,这是西方新闻学的核心要义,他们有个直观的形象的比喻:“即便你妈妈说她爱你,你也应该核实一下。”
核实,是程序之一。然而,我不可能在这里写新闻讲义,那是大学新闻学教授才干的事,也许是他们“缺德”,这一点不敢肯定,但稍有怀疑,否则,我们哪来这么多的“缺德”的新闻?说得再宽松一些,即便是他们的学生在制造“缺德”新闻,老师们也逃不了干系,至少是他们在课上未就此问题“作为”。不缺德,便是程序之二。
不缺德这个门类则大了:在新闻中,它的分支甚广,单是一个新闻编辑应该避免的歧视问题,就足够写一大本书。当一个人的残疾与事件无关时,是不允许提他的残疾的,当你在使用民工这个词时,有没有考虑到自己其实就是媒体民工?不要以为这个词只是针对建筑工人而言的,你被歧视蒙住了眼睛——天底下已没有了奴才,但虚假的主子心态倒是越来越多。
并不是不歧视就不缺德了,还有许多问题跟程序正义有关,正如法院不采信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一样,媒体也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新闻资料,这同样是一个程序正义,稍为不同的是,在暗访、偷拍的手段问题上,我有一点不同的认识,因为我们还没有一部《新闻法》,在新闻法出台将此手段限定为非法之前,我们无比拥有这种手段的合法性。
所以,你不能持机械主义观点,好的就是好,不好的就一定不好。半岛电视台的台长来华,在北京饭店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许多记者踊跃的提问,记者们*好奇的是,当年那盘拉登的录像带是从哪里来的?台长坦率地回答:毫无秘密可言,别的电视台都收到了这盘录像,但是他们没播,而我们播了。
在新闻采信这个问题上,也许,别的电视台还在核实录像带的来源以及合法性及真实性,而半岛已经播了,那么它在播出的过程中是否有违程序正义呢?事后来看,该录像带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也给半岛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结果很美好,一切都掩饰过去。
还有掩饰不过去的,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街头事件。厦门记者蹲点���雨中,拍摄到了一组骑车人摔跤的场景,人们声讨的是,他不是真正抓拍的,而是有预谋的,拍了好几组。这让人联想起另一个获奖图片《非典时期的婚礼》被指责为假新闻的事,因为是模特摆拍的。
前者虽然没有摆别人,却摆了自己,把自己摆在那儿,拍别人。这是否是新闻的程序正义的缺失呢?我来告诉你**答案:如果你回答我你首先是个人,其次再是个记者,那么,你当然缺少程序正义了,因为你没有做人(类)先应该做的事,提醒同类小心摔跤;除非你对我说,你天生就是个新闻动物(禽兽)。
该答案适用于那个大家都会联想起来的**个案: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33岁时因精神分裂而自杀身亡,原因就是得奖图片《饥饿的小女孩》,一只秃鹰盯着小女孩而卡特选择的是新闻动物的职业本能。
还是引自《老男孩》:“你笑的时候,全世界都陪着你一起笑;哭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