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语言与文化视角下的中德跨文化交际导论
1.1 定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交流之密切、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使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真的变成了地球村。全球化、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意味着我们每一个地球村的村民都必须认真学习外语,因为它是开启对外合作之门、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的金钥匙。
1998年,笔者应当时的德国学术交流**主席Theodor Berchem之邀,去德国美茵茨大学盖姆斯海姆分院(Universitat Mainz Hochschule 2 in Gemersheim)、曼海姆德语研究所(Institut fur deutsche Sprache in Mannheim,IDS)开展一个对比语言学的科研项目。当时盖姆斯海姆分院院长是Andreas F.Kelletat教授。在从美茵茨坐车回盖姆斯海姆的高速公路上,他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故事。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德国政府准备在中国北京开设**传播德国语言文化的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几经谈判,中���政府没有答应,原因是担心文化渗透。德国人自然不会就此止步。*后,中方提出了一个条件:这个学院只能传授德语知识,不能干其他的。德国人答应了。这样,1988年,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终于成立了。
今天,我们都知道,只传授语言,不传授文化,这是办不到的。这是因为,正如德国**的作家、诗人席勒所说的,Sprache ist der Spiegel einer Nation.译成中文就是,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一面镜子。
学外语,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不能忽视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之所以要这么做,按Kenneth Chastain的观点,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些同操另一种语言的人进行交际时不但依赖于语言技能,而且依赖于对文化习惯和期望值的理解;其次,跨文化理解本身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