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

  • 作者:潘新和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62706
  •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01日
  • 页数:360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的语文教育家的精神特质和对语文教育实践的思考进程。对他们的见解,不但有正面的肯定和褒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检讨,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通过对他们的语文教育观的细致梳理和描述,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轮廓,覆盖了现代语文教育探索的百年历程。——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疗救现代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文章节选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
    ——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我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为此践履毕生。 郑振铎称他是一个“秀美的男性”,这自然说的是当年,我觉得也是。看过他各个时期的照片,奇怪的是,我以为他晚年比年轻时更“有型”。在我的心目中,他就应该是靳二平为他画的那幅油画的样子,一个长着白发、白眉、白胡子,穿着墨绿色汉装,寿眉皑皑,目光炯炯,神情柔柔,身子如树般沉稳端坐着的长者。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就是他主笔的,这个人就是叶圣陶。
    说他主笔现代语文教育历史,丝毫没有夸张的意味。各个时期都有一些书写语文教育历史的人,这些人都很杰出,才华在叶圣陶之上的,也不乏其人,然而,叶圣陶是****的。他是不经意地、逐渐地产生了影响力的,就像水蒸汽无声无息地蒸发,到了一定的时候,突然电闪雷鸣,漫天溢地,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将毕生的才智都倾注在汉语教育上,他活得比同时代的那些同仁都长,加之他在这个领域特殊的地位与身份,使这种影响力在时空延伸中持续地扩大,以至终于一跃超越了那些曾经比他更**的人物。即便在他的身后,他的观念作为一种传统,作为语文教育文化的一部分,还在人们的无意识中发挥着作用。他是一棵大树,盘根错节、虬髯龙须,其他人渐次都成了附着于茎上的枝叶。要破解现代语文教育之谜,我们无法回避叶圣陶,无法绕过这棵巍然屹立的百年老树。
    学者和作家(科学家也相似)不同。一个三四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可能就已经走到了创作的**,剩下的日子做的就是一件事:重复自己。他们是否江郎才尽不重要,他们已经把生命的光彩交付给人类,这就够了。而学者对时代和后人的影响,他所取得的学术声望,既要靠他的才华,还要靠他的地位和阅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者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才华,而且取决于谁的地位高、命长。学术成就有一个被认识、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比文学作品的被认可要漫长得多,学术声望是需要长时间地积聚的,而学者的地位可能会缩短这个的过程。一个有才华的学者,如果过早地退场,他的学术价值尚未为学术共同体所认识,那就有可能随着学者的离去,成就随之湮灭,这对于学者来说自然是大不幸。毫无疑问,在现代语文教育界,叶圣陶绝不是***的学者,但是,他的不凡的成就,加上坚韧的生命,和作为教育界***的地位,使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泰斗。——说句题外话,年轻的学者在展露才华的同时,也请悠着点,珍惜生命也是一种学术智慧。至于是否非要当领导,我只能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它助成你,也损耗你,学者的根本还在于你的学术贡献。有时欲速则不达,“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说的就是这个理。
    叶圣陶(1894—1988),出生在江苏苏州,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他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当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国文杂志》等诸多刊物的主编或编辑,还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但是,只要你对他稍有了解,就决不会把他当作“官”,也不会把他当作这个“家”,那个“家”,就只认他是一个“语文教育家”。他的其他身份,他的一切秉性和才具,助成了他成为一个**的语文学者——一个始终眼睛向下的平民教育家。我以为这是对他的*恰当、尊敬的认定。
    目录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
    ——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我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为此践履毕生。 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大悲悯,平民教育理想:应付生活论和工具论。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功能论、教学论。“应付生活论”“应需论”,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元理念。 针对“重写”倾向,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传统。 为文学教育提供鉴赏理论和方法——意义:观;态度:玩;本体:我;预备:知识、语感;途径:词句的字面和背面;凭借:生活、经验、想象、语文素养;参考:他人的评论。 精心结撰了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致,达到了时代的**。和夏丏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话”和“文选”,令现今编写者徒叹奈何。然而,解放后的教材远不如前期。 …… 语文新时代的揭幕者:语文教学新潮的弄潮儿
    ——走近黎锦熙 导言:现代语文教育的揭幕者,帅才兼实干家。以语言学家的身份研究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观**时代新潮。是现代语文教育前期用力*专,著书*多,活动范围*大,影响人比较多,工作比较持续,成绩***的领军人物。 划时代成就:打出“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旗号,撰就《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国语运动史纲》等,为现代国语教学立法张目。所拟“国语教学之目的”,鞭辟入里、历久弥新,比今天新课标“三维目标”更加深刻。 **时代“新潮”,推崇“设计教学法”,注重生活化、生成性、表现性,全方位达成国语教学目的。体现了师生、生生合作,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等先进的教育理念。 …… 困窘中的坚守:学术饥荒年代的学者楷模
    ——走近张志公 导言:20世纪60年代,代表了语文学者良知,填补了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80年代后**语文教育的主流,在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语言学的实用化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开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之先河。对传统语文教育作出了**手的梳理,以教材研究为本,精辟地归结出了一系列的规律、方法和问题,给当代语文教育以借鉴,也奠定了自己崇高的学术地位。 语文教育“统筹规划”——幼教:语言训练;小学:读写训练、识字、写字三条线分进合击;初中、高中:增设文学课,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组织语文课。由此可见出他的继承传统的教学观。 ……
    永不凋萎的美:文学、写作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走近朱光潜 导言: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从未当过语文教师、没有写作语文教育学著作,他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贡献,比起同时代语文教育家的总和还要多。他的学海无涯、曲径通幽的治学观,发人深省。他的研究方法代表着语文学研究的方向。 开创了美感和美感教育理论,美育是为了“尽性”“脱俗”与实现**人生,是超越利害、培养“无所为而为” 的心性。为文学审美教育开辟了通道、确立了价值,也为语文、文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使文学教育回归到普遍的人格修养和趣味上。“趣味”是其核心概念。反对低级趣味,培养高尚纯正的趣味,主要途径是读诗,是“佳妙”的领悟。有所付与才有所得。实践上兼顾写实与想象。 …… 附录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 跋
    编辑推荐语
    走近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四位现代语文教育大师,与大师真诚对话,洞悉思想的甘苦艰辛,倾听历史的遗韵回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