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钢中常存杂质与合金元素 一、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1.锰和硅 锰、硅来自炼钢原料,锰和硅还可作为脱氧剂而残留在钢中,它们是钢中有益元素。锰有较好的脱氧能力,可使钢中的FeO还原成铁,改善钢的质量;硅能与钢液中的FeO生成圹渣,消除FeO对钢质量的影响;锰和硅能溶于铁素体中产生固溶强化,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锰能进入渗碳体代替部分铁原子,形成合金渗碳体。当含锰、硅含量不高时,对钢性能影响不大。作为杂质元素,碳钢中锰、硅含量应分别控制在0.8%和0.5%以下。2.硫和磷 硫和磷是在炼钢时由矿石和燃料带人的,硫和磷在钢中都是有害元素。硫在α—铁中溶解度很小,常以FeS的形式存在钢中。FeS与Fe形成低熔点(985℃)共晶体,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当钢在1000~1200℃进行热加工时,由于晶界处共晶体熔化,导致钢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为此,除严格控制钢中硫的含量外(ws<0.065%),可在钢液中增加锰的含量,锰和硫能形成有一定塑性、熔点高(1620℃)的MnS,以避免热脆。磷能全部溶于铁素体中,固溶强化及冷作硬化作用极强,与硫、锰联合作用,可以改善钢的切削性。但磷使钢塑性、韧性急剧下降,尤其在低温时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冷脆,生产中磷含量应严格控制,一般Wp应小于0.045%。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钢中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硼、铝、铌、锆等。加入元素种类及加入量的不同,将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1.合金元素与铁、碳的作用 (1)合金元素与铁的作用 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能不同程度地溶入铁素体或奥氏体中形成合金铁素体或合金奥氏体,起到固溶强化作用。由图5—1可见,硅、锰强化效果*显著,且当锰、硅含量不超过某一数值时,还可提高铁素体的韧性或使韧性不下降,但超过此数值后韧性显著下降;钨、钼无论含量多少,均使铁素体韧性下降;铬、镍含量适当时,既能提高铁素体强度,又能提高其韧性。因此,在合金钢中对合金元素含量应有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