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铝电解电容器及其技术原理
1.1 铝电解电容器的原理
1.1.1 铝电解电容器及其基本结构
1.1.2 阴极与阳极的电容参数关系及电容器铝箔
1.1.3 电容器铝箔高比电容化原理
1.2 电容器铝箔的基本加工工序简述
1.2.1 铝电解电容器的基本生产流程
1.2.2 高纯铝的传统生产方式
1.2.3 光箔的加工
1.2.4 铝箔的腐蚀与化成加工
1.3 国内电容器铝箔加工技术的发展
1.3.1 初期发展阶段
1.3.2 快速发展阶段
1.3.3 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容器铝箔加工的金属学基础
2.1 铝的基本结构特点
2.1.1 铝的基本特性
2.1.2 晶体结构
2.1.3 晶向与晶面
2.1.4 铝晶体的旋转对称性
2.2 铝晶体的取向与多晶体织构
2.2.1 取向与织构的定义
2.2.2 极射赤面投影图
2.2.3 取向分布函数
2.2.4 {100}织构占有率的计算
2.3 铝中的位错
2.3.1 位错的概念与类型
2.3.2 位错应力场和位错能量
2.3.3 铝中位错的滑移
2.3.4 位错受力
2.3.5 位错的增殖
2.3.6 铝箔表面的位错状态和正应力场
2.4 铝中的其他缺陷
2.4.1 空位
2.4.2 晶界的结��
2.4.3 表面结构
2.4.4 表面氧化膜对铝箔位错的影响
2.5 铝基固溶体
2.5.1 铝基固溶体的类型
2.5.2 固溶元素的平衡偏析
2.5.3 固溶元素的非平衡偏析
2.5.4 多晶固溶体中晶界的迁移
参考文献
第3章 铝的腐蚀与氧化原理
3.1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础
3.1.1 金属腐蚀电池
3.1.2 金属腐蚀热力学
3.1.3 金属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3.1.3.1 腐蚀电池的电极过程
3.1.3.2 腐蚀电池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3.1.4 金属的钝化
3.2 铝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3.2.1 铝的均匀腐蚀
3.2.2 铝的小孔腐蚀
3.2.2.1 金属小孔腐蚀的基本规律
3.2.2.2 铝表面小孔的萌生
3.2.2.3 铝的小孔腐蚀动力学
3.2.3 铝的电偶腐蚀
3.2.3.1 电偶电流和电偶腐蚀效应
3.2.3.2 电偶腐蚀的影响因素
3.2.3.3 铝箔腐蚀加工中的电偶腐蚀
3.2.4 铝合金的晶间腐蚀
3.3 铝的氧化原理
3.3.1 铝在空气中的氧化热力学
3.3.1.1 选择氧化对铝氧化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3.3.1.2 氧化铝的晶体结构
3.3.2 铝氧化动力学
3.3.3 铝在水中的氧化
3.3.4 铝的阳极氧化
3.3.4.1 生成壁垒型阳极氧化膜
3.3.4.2 多孔型氧化膜的阳极氧化
3.3.4.3 微弧阳极氧化
参考文献
第4章 电容器光箔加工过程中组织结构的演变
4.1 半连续铸造组织
4.1.1 半连续铸造的基本过程
4.1.2 半连续铸坯凝固组织的形成
4.1.3 柱状晶区的选择生长及凝固织构
4.2 冷轧变形组织
4.2.1 铝的冷轧变形组织的特点
4.2.2 冷轧变形过程中滑移系的开动
4.2.3 冷轧变形过程中的多系滑移和晶粒取向的变化
4.2.4 冷轧织构的形成过程
4.2.5 冷轧织构的理论计算
4.2.6 轧制变形过程中取向变化的轨迹及胞状亚结构
4.2.7 初始织构对冷轧织构的影响
4.2.8 不均匀冷轧织构的形成
4.3 再结晶组织
4.3.1 纯铝再结晶的基本过程
4.3.2 冷轧纯铝的回复
4.3.3 再结晶的形核
4.3.4 再结晶的晶界迁移速度
4.3.5 再结晶动力学
4.3.6 连续再结晶
4.3.7 再结晶晶粒的定向形核
4.3.8 再结晶晶粒的选择生长
4.3.9 再结晶驱动力对组织的影响
4.3.10 再结晶完成后的晶粒长大
4.4 热轧加工组织
4.4.1 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4.4.2 纯铝的热轧变形行为
4.4.3 热轧变形后的微观组织
4.5 高压阳极铝箔的立方织构
4.5.1 立方取向晶粒的来源
4.5.2 立方取向亚结构在冷轧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
4.5.3 立方取向晶粒的形核与再结晶生长
4.6 影响阳极铝箔织构的重要因素
4.6.1 初始织构和冷轧变形量的影响
4.6.2 冷轧不均匀变形的影响
4.6.3 再结晶退火工艺控制
4.6.4 微量元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容器光箔的组织结构与表面质量
5.1 组织结构与腐蚀行为
5.1.1 低压阳极铝箔微观组织与晶体缺陷腐蚀行为
5.1.2 低压阳极铝箔的不均匀腐蚀结构
5.1.3 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
5.2 不同晶体学指数铝箔表面的腐蚀结构
5.2.1 位错在铝箔表面的稳定结构
5.2.2 铝箔表面不同晶体学指数时位错露头周围的应力场
5.2.3 纯铝单晶体不同晶体学指数表面的腐蚀发孔行为
5.2.4 表面晶体学指数对阳极铝箔腐蚀发孔行为的影响
5.3 电容器铝箔的织构控制
5.3.1 高压阳极铝箔的晶体学定向腐蚀及织构控制
5.3.2 低压阳极铝箔的织构控制
5.3.3 冷变形状态的组织与织构
5.4 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控制
5.4.1 电解电容器铝箔中的微量元素及其分布
5.4.2 微量元素与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
5.4.3 微量元素对腐蚀性能的影响
5.4.4 影响微量元素初始分布的工艺因素及控制
5.4.5 成品退火工艺对微量元素表面分布的影响
5.5 表面状态的影响及其控制
5.5.1 表面起伏条痕对腐蚀发孔的影响
5.5.2 阳极铝箔表面轧制条痕的影响及其控制
5.5.3 铝箔退火过程中表面氧化膜的形成
5.5.4 铝箔表面的油污
参考文献
第6章 电容器光箔加工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6.1 偏析法生产高纯铝
6.1.1 纯铝凝固时形成杂质元素偏析的动态过程
6.1.2 纯铝的定向提纯技术
6.1.3 高纯铝的分步提纯
6.1.4 区域熔炼法
6.2 阳极铝箔连续退火技术
6.2.1 传统的真空退火技术及其特点
6.2.2 连续退火技术的特点
6.2.3 连续退火设备的基本设计
6.3 无铅高压阳极铝箔技术
6.3.1 铅对高压阳极铝箔表面发孔的重要作用
6.3.2 无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6.3.3 微量锡对高压阳极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6.3.4 微量锡对高压阳极铝箔腐蚀发孔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7章 电容器铝箔的腐蚀与化成
7.1 低压阳极铝箔的腐蚀
7.1.1 低压阳极铝箔交流腐蚀的基本原理
7.1.2 影响低压阳极铝箔交流腐蚀的因素
7.2 中高压阳极铝箔的腐蚀
7.2.1 影响中高压阳极铝箔腐蚀技术发展的因素
7.2.2 发孔预处理的原理及技术途径
7.2.2.1 控制铝箔表面蚀孔随机分布方式的预处理
7.2.2.2 控制铝箔表面有序发孔的预处理
7.2.3 发孔的原理及技术途径
7.2.3.1 铝箔的二次发孔现象
7.2.3.2 控制隧道孔的生长过程
7.2.3.3 控制隧道孔长度的一致性
7.2.3.4 控制隧道孔的孔径与锥度
7.2.3.5 在主隧道孔上形成枝孔
7.2.3.6 不施加电源的发孔处理
7.2.4 扩孔的原理及技术途径
7.3 负极铝箔的腐蚀
7.3.1 微电池腐蚀原理及技术途径
7.3.2 除铜的原理及技术途径
7.3.3 除氯离子的原理及技术途径
7.4 电容器铝箔的化成
7.4.1 低压铝箔的化成
7.4.2 高压铝箔的化成
7.4.3 化成工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