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复活(全译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复活(全译本)

  • 作者:托尔斯泰
  •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1727682
  •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01日
  • 页数:437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世界文学名著:复活(全译本)》是托尔斯泰晚年*重要的、*杰出的作品,是歌颂人类富有同情心的*美丽的诗,给读者强大而深刻的震撼力。《世界文学名著:复活(全译本)》创作于1889年,以一件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而成,1899年完稿,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代表作。一位彼得堡的司法活动家、法官科尼给作家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妓女因被指控偷窃嫖客的卢布,在法院审理案件时,陪审团里一位青年成员发现这个妓女是他过去在亲戚家寄居时诱奸的养女,青年人良心显现,到监狱探望这位女犯人,并提出愿意跟她结婚,后来这个女人病死狱中。作家抓住这个素材,并由此引起他对一连串问题的思索,于是他深入挖掘这个故事更广泛更丰富的背景,把它撰写成一部反映人性、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长篇小说。 复活-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_[俄]托尔斯泰_中国出版集团公司_
    文章节选
    **部
    那时彼得走上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了我,我应当饶恕他几次好呢?到七次可以了吗?”耶稣说:“我跟你说,不是到七次,应该是到七十个七次。”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页至第二十二页
    为什么看见你兄弟的眼中有刺,却不想到你自己的眼中有梁木呢?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页
    ……在你们中有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页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也*多不过和先生一样。
    ——《路迦福音》第六章第四十页

    虽然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块很小的地方,人们竭尽全力将他们所居住的那个地方破坏得不像样子;虽然他们把石块埋进土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虽然生出的青草都被清除得一干二净了,空气中还残存着煤炭和石油的气味;虽然滥伐草木,驱散鸟兽,可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春天终究也还是春天。温暖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绿草四处生长,不光是在林阴道上,还有的从那些石板缝里往外钻,满眼都是一片翠绿。桦树、杨树和李树都吐出了嫩绿芬芳的新叶,椴树上也冒出了一个个幼芽。寒鸦、麻雀和鸽子如往年春天那样在欢快地筑着巢,苍蝇被太阳暖暖地照着,在房间里嘤嘤嗡嗡地骚动着。花草,鸟儿,昆虫,还有那些快乐的孩子们,也都无比欢快。而大人们却一直在隐瞒自己,欺骗他人,从而让自己和其他人都受着痛苦的折磨。人们认为神圣和重要的并不是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也不是上帝为了赐福于所有生灵而创造这个无比美好的人间,更不是那种拥有和平、和谐、相互关爱的美好;人们认为真正神圣而且极为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那些用于统治他人的各种手段。
    因此,在省立监狱的办公室里,所有人都认为神圣和重要的并不是那些飞禽走兽,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享受春天的美好和快乐,而是昨天收到的那封编了号码、盖了官印、标明案由的公函,那上边指明在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点前,一定要把那三个关在监狱里已经受过一次审讯的罪犯——两女一男,一起送去法庭受审。而且其中一名女犯是重刑犯,需要单独押解送审。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八点,根据那个指令,看守长极不情愿地走进女监里那条又暗又脏的走廊。跟在他身后的是个女人,面容疲惫,长着一头灰色卷发,身上穿着监狱里统一的制服,袖口上还镶着些许饰线,腰里扎着一条镶着蓝边的腰带。这是这个监狱里的一名女看守。
    “您这是要找玛斯洛娃吗?”她问道,和值班的看守长一起来到走廊内的一间牢房门口。
    看守长把铁门弄得哐当做响,打开了铁锁和牢门,马上有一股比走廊里更加恶臭的味道从里面散发出来。他大声喊道:
    “玛斯洛娃,去过堂了!”他说完,又把牢门给带上,等了有一小段时间。
    监狱院子里的空气比较清新怡人,这是被风吹进城里来的田野的空气。可是走廊里的空气却充满着伤寒病菌,散发出粪便、焦油以及腐烂物的恶臭,不管是谁一走进其中都会立马觉得心情沮丧而郁闷。女看守虽然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污浊的空气,可是从院子里刚走进去的瞬间,也不免会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她来到走廊里,忽然觉得全身无力,昏昏欲睡。
    牢房里传来一阵慌乱的响声,那是女人们的讲话声与赤脚在地上走动的响声。 “你快一点儿,玛斯洛娃,不要磨磨蹭蹭的!”看守长冲着牢门大声地喊道。
    约莫过了一两分钟,一个个头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囚大步从里面走了出来,她灵敏地转过身子,站在了看守长的身边。这个女囚里面穿着白上衣和白裙子,外面还套着一件灰色的长囚衣,脚上穿着一双麻布袜子,袜子外面套着一双棉囚鞋,头上包着一块白色的头巾,还刻意让几缕蜷曲的秀发从头巾里滑出来。正如其他长期坐牢的人们一样,这女子整个脸上也带着那种病态的苍白,免不了会让人想到地窖里马铃薯长出的新芽。她那双不大却很宽的手以及从囚衣宽大的领口露出来的丰满的脖子也是一样的苍白。在这张脸上,特别是因为那苍白黯淡的脸色的衬托,她的双眼看起来分外乌黑发亮,眼皮稍稍有些浮肿,但看上去十分灵活,其中有一只眼睛稍微有点斜视。她挺直了身子站在那儿,高耸着丰满的胸脯。她来到了走廊,微微抬起头来,停下脚步,看着看守长的眼睛,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看守长动手去关牢门,没想到竟有一位没戴头巾的满头灰发的老太婆从牢门里伸出了她那张更加惨白,有些严肃而且满是皱纹的老脸。老太婆对玛斯洛娃喊了几句话。看守长想要用牢门抵住老太婆的头,再把她推回去,谁知那头一下子就消失了。牢房里传来了女人们的哄笑声。玛斯洛娃也微微笑了笑,转过头去看了看牢门上方那扇装着铁栅栏的小窗子。老太婆从里面跑到窗边,哑着嗓子说:
    “*重要的就是不能和他们哕唆,你只要认定自己说的话就好了。”
    “只是盼着能尽快有个结果,反正也不会有比现在更糟的情形啦。”玛斯洛娃说,摇摇头。
    “那是,结局肯定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第二个。”看守长顺口说道,表现出当官的人自认为很幽默的表情。“跟我走!”
    小窗口上露出来的那个老太婆的眼睛消失了。玛斯洛娃走到走廊的**,紧紧跟在看守长身后。他们顺着一道石砌的楼梯下了楼,路过了比女监的气味更难闻、场面更嘈杂的男监,这儿每扇门上的小窗口都有很多双眼睛紧紧地盯着他们。然后他们进了办公室,那儿早就有两个佩枪的押解兵在等着了。坐在桌边办公的文书官把一份满是烟味的公文交给了其中的一名兵士,并用手指了指女犯说:
    “把她交给你了。”
    那个士兵本是来自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农民,红脸颊,还有很多麻子。他把公文放进军大衣的外翻的袖子里,笑嘻嘻地对他的同伴——一个颧骨很高的楚瓦什人挤了挤眼睛,上上下下反复打量着那名女犯。两个兵士就带着女犯下了楼,一直朝监狱的大门走去。
    大门旁边的一道小门打开了,两个士兵带着被押解的女犯穿过这道小门,走进了院子,跟着就走出院墙,来到石头铺成的大街上。
    车夫、小店老板、厨娘、工人和当官的纷纷停下来,好奇地看着那个女犯。有些人不停地摇头,心想:“这就是做坏事造成的下场,而不像我们这样本分。”孩子们战战兢兢地看着女强盗,不过可以让人放心的是有士兵跟着她,她现在已经没法继续干坏事了。一个乡下来的人卖完了木炭后,在小饭馆里喝饱了茶,来到她身边,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并给了她一个戈比。女犯一下子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嘴里喃喃地说了些什么。
    女犯感觉到人们的目光霎时全都朝这边射来,但她并没转过头,只是偷偷地瞟着那些看她的人。对她这样的关注,让她觉得十分高兴。这里带着春天气息的空气,比起监狱里的要清新得多,这自然也让她十分快乐。可是穿着那双沉重的囚犯棉鞋在石子路上行走,让她的脚感觉十分疼痛。她注意着自己的脚下,尽力走得轻巧一些。女犯经过一家面粉铺时,门口有许多鸽子在来回踱步,大摇大摆的,没人欺负打扰。女犯的脚却差点儿踩到一只蓝灰色的鸽子,它们一下子就呼啦啦飞起来,扇动着翅膀,从女犯耳边飞了过去,给她带来一阵清凉的风。女犯开心地笑了,然后想起了自己眼下的处境,又深深地长吁了一口气。
    ……
    目录
    译者序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编辑推荐语
    《世界文学名著:复活(全译本)》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斯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聂赫留朵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既概括表达了当时一部分进步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作家托尔斯泰本人的思想矛盾。女主人公喀秋莎·玛斯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如果说与聂赫留朵夫的重逢震撼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玛斯洛娃的形象已经超越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