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会计(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会计(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 作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34557
  •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01日
  • 页数:505
  • 定价:¥4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指导考生专业阶段的复习和学习,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专业阶段《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和《税法》考试辅导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经济法规汇编》。另外,分科编印了近2年专业阶段考试的试题和参考答案,供考生复习和学习使用。
      《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具体讲解了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分析了如何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并能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文章节选
    (六)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指**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大致有行政划拨取得、外购取得(例如以缴纳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及投资者投资取得几种。通常情况下,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或者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按照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固定资产核算;以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外购的土地使用权、投资者投入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三、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应当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以下两个确认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包括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人中,或者企业使用该项无形资产而减少或节约的成本中,或体现在获得的其他利益中。例如,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工序中使用了某种知识产权,使其降低了未来生产成本,而不是增加未来收入。在实施这种判断时,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比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来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是���存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冲击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技术或据其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等。在实施判断时,企业的管理当局应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稳健的估计。
      (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对于无形资产来说,这个条件相对更为重要。比如,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又比如,一些高新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假定其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且合同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这些科技人才的知识在规定的期限内预期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由于这些技术人才的知识难以辨认,且形成这些知识所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
      四、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不同来源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
      ……
    目录
    **章 总论
    **节 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第五节 财务报告
    第二章 金融资产
    **节 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四节 贷款和应收款项
    第五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六节 金融资产减值
    第七节 金融资产转移
    第三章 存货
    **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第五章 固定资产
    **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六章 无形资产
    **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七章 一投资性房地产
    **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第八章 资产减值
    **节 资产减值概述
    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第三节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第五节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第九章 负债
    **节 流动负债
    第二节 非流动负债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节 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实收资本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第四节 留存收益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节 收入
    第二节 费用
    第三节 利润
    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
    **节 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附注
    第七节 中期财务报告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节 或有事项概述
    第二节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或有事项会计的具体应用
    第四节 或有事项的列报
    第十四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第十五章 债务重组
    **节 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第十六章 政府补助
    **节 政府补助概述
    第二节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第十七章 借款费用
    **节 借款费用概述
    第二节 借款费用的确认
    第三节 借款费用的计量
    第十八章 股份支付
    **节 股份支付概述
    第二节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股份支付的应用举例
    第十九章 所得税
    **节 所得税会计慨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二十章 外币折算
    **节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第二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第二十一章 租赁
    **节 租赁概述
    第二节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二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第三节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第二十三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第二节 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四章 企业合并
    **节 企业合并概述
    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第二十五章 合并财务报表
    **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合并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及其程序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同一控制下)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非同一控制下)
    第六节 内部商品交易的合并处理
    第七节 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处理
    第八节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第九节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第十节 所得税会计相关的舍并处理
    第十一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十二节 本期增加子公司和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
    第二十六章 每股收益
    **节 每股收益概述
    第二节 基本每股收益
    第三节 稀释每股收益
    第四节 每股收益的列报
    本书涉及的法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