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

  • 作者:郑洪
  •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69880
  •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1日
  • 页数:100
  • 定价:¥29.9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内容简介: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精华。《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收录了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医学的建制化与公共卫生;中西汇通的思想;“科学化”的努力;中西医学观念对对碰等内容。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广大读者一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更加了解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文章节选
    说起中医,人们并不陌生,它的不少术语早已深深烙入我们的日常用语之中。像“上火”、“中风”、“湿热”,一说大家都知道;常用中,像大枣、生姜,也是饮食中常用的佐料,药食两用。这都说明,中医中来源于生活,是非常生活化的医学,“百姓日用而不知”。更重要的是,中医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临床**,能解决问题,这是它立足的根本。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中医药取得很好的**,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也让老百姓温习了一次生动的中医实践课。
    但是现在一般的老百姓,讲起中医理论会觉得非常深奥难懂。原因之一,恐怕与近代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足有关。自从鸦片战争后,有些人对本民族文化失去了自信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了头。缺乏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医理论也就难以很好地理解。像“阴阳”、“气”、“风”等等生理病理概念,离开其临床基础和文化背景,就不好体会了。
    中医理论“难懂”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习惯于用西医的观念来看问题。中小学的常识课、生理卫生课,教的都是西医的知识。这些知识当然很有用,但对中医的理论绝口不提,反映的仍然是民族自信心缺失的问题。中西医是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用西医的思维来看中医,就不容易理解。要知道中医某些貌似“不科学”的说法背后,其实有着大科学的内涵,我们不能用西医的标准作为“科学”的标准。
    在21世纪,我们必须重新对我们**的中华文化树立起信心并加以发扬,以造福于世界和人类。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除了**、科研、教学和药业等各条战线的努力外,向老百姓宣传和普及中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普及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能完全学懂中医,但是希望能够通过普及让人们可以了解中医理论的特点,知道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学会一些中医的养生防病原则,这对健康生活和防病治病是很有好处的。
    应该说,中医的科普工作很有必要,但要做好却不容易。难就难在怎样把中医的高深理论,用现代的语言很好地表达清楚,既要有科学性,也要力求通俗性。所以我认为,科普也应该属于科研工作。《通俗中医药丛书》的作者在科普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丛书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我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读起来也觉得趣味盎然,广大读者一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精华。人类不能没有中医。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更多的中国人,甚至世界各国人民,能够领略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更加了解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目录
    保卫生命:中西医学的共同使命
    道路篇
    1 传统医学:多彩的世界医学文明
    医学为“保卫生命”而诞生
    医学体系各异其趣
    古代欧洲医学:地中海的伟大孕育
    阿育吠陀医学:一印度河畔的奥义
    中医药学:黄土地诞生的奇迹
    古代美洲医学失落的传统文明
    2 科学带来的转折:异军突起的近代医学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的兴起
    人是机器
    生物医学体系的建立
    实验医学的确立
    病菌学说的形成
    免疫——自然愈病力
    医学实践的成就
    外科的伟大进步
    身体感官的延伸
    医学的建制化与公共卫生
    “魔弹”的发现
    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医邂逅西医
    中西医学的接触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中西汇通的思想
    中医“存废”之争
    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
    民国“废止旧医”事件
    中医的变革
    “科学化”的努力
    吸收近代医学成果
    新中国的中医发展
    中医政策的确立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道理篇
    4 医学思维的比较
    传统医学智慧的特点
    综合、辨证的思维
    对生命和躯体的整体认识
    近现代医学的优势
    传统医学的科学性
    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
    中医发展的“李约瑟难题”
    5 中西医的选择与配合
    中西医学观念对对碰
    健康与预防
    疾病与诊断
    **与用药
    治标与治本
    中西医配合之道
    辨证与辨病结合
    **手段的配合
    **的配合
    6 医学走向何方
    现代医学的进展与困境
    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
    技术的正面与反面
    世界潮流的回归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补充医学的兴起
    传统医学的生命力
    医学思想的拓展空间
    对“科学”内涵的充实
    结语:以生命为**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用通俗的语言,配以大量彩图,从医学历史的角度,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使读者对中西医学有更多的了解。可供对中医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参阅。
    国内首部图文版中医基础知识普及读物!
    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主要从医学历史的角度,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使读者对中西医学有更多了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