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前言 世界货币战争及其给中国在21世纪所带来的机遇 “个人既不能创造也无法控制时代潮流,
而只能因势利导,以便凭借着那有限
的经验和才智而免除船毁人亡。”
——奥托?冯?俾斯麦
21世纪初叶的世界经济处在一种极度混乱的状态下。当美国信用评级在2011年8月6日被下调之后,国际市场动荡加剧,全世界处在极度紧张之中。然而,所有这些不过是一场巨变的一种表象而已:一场围绕货币权威而战的鼓点被敲响了,这是我们这个星球上一场****的战争,一场货币战争。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发挥本国货币的能量,其目的,就是要给自己的**和民族在世界市场上创造某种优势;就是要掩盖它们财政和税务政策方面的弊病;就是要弥补它们体制结构上的弱点。这些**中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国——进行着掩护撤退的防御战,而另外的一部分(以前的第三世界**)则正在从一个刚刚赢得的强国位置中崭露头角。无论中国是否愿意,它在这场全球性角逐中已经成为关键性的战争一方。那价值远超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已经构成了它的货币武力**。即使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中国也不得不为这个裸露的侧翼而深感不安,那就是:中国的出口经济有赖于美元的稳定。在这场强弱之间的较量中,中国的抉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抉择将在极大程度上确定21世纪的发展历程。
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有意识地驱使美元贬值。开启印刷机的政策也许是想扶持美国工业,想去创造工作位置,可这个***终能否获得这样的效果,谁也无法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增大美元发行量的政策确实加速了美元作为世界性主导货币的毁灭进程。在21世纪经济主宰权的竞争中,美元变成了“炙热点”。
作为世界出口大师、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的*大户,中国难免*早地、直接地卷入这场货币厮杀。就认识和了解这场货币战的游戏规则并以此进行角逐的需求而言,没有哪一个**和民族会比中国人在这一方面更敏感、更迫切。这是一场没有坦克、战舰的战争,然而其中所进行的拼搏和厮杀,更多的类似于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这场世界货币战中,中国会失去很多,但它也将赢得许多。
在这场货币战中,一个**和民族的目标及其可能使用的手段,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历史经验。因此,要想预测这场货币战的未来和发展,回顾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快速崛起为世界明星是20到21世纪转换时期*令人惊奇的变化之一,也是*令历史学家寻味不尽的重大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把他的《大国的兴衰》一书呈给读者时,他把中国描述为一个比较重要的但却有限的角色。也像许多人一样,在肯尼迪的眼里,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能否扮演起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令人表示怀疑:这个共产党人执政的**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它拥有核武器、它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吨位、它的人口和军队数量,尤其是作为亚洲文化**那自豪的遗产,使其成为世界大国之一,可就经济实力而言,这个**的能量很有限。中国从政治上也许当属一名巨人,可从经济上甚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是一位小矮人。
持肯尼迪这种看法的绝非少数。当时,也许只有那特别精明的观察家,或者特别大胆的预言家会认为,在短短的20多年后,中国有可能从经济和金融方面在这个地球上呈现出何等重要的分量。从经济能量上,中国当时在世界政治中还只是一个配角。20多年后,这幅图像发生了变化:今天的西方分析家很少有人怀疑,中国正走在一条迅速崛起成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的征途上,而工业**民众的看法也基本如此。美国智囊团——皮尤研究**(Pew Research Center)不久前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22个被调查的**中,有15个**的多数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超过美国或者正在为此而努力。耐人寻味的是,当法国和西班牙以特别突出的肯定而对中国持赞成态度时,日本却以极度怀疑中国**大国能力的民意调查结果而报以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经济发展和出口成就的增长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财富在迅猛增长,以数字的形式表现为: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的人均社会产值增长了19倍。实现同样与此的富裕成就增加,美国需要五倍的时间,也就是从1820到1977才完成。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的水平持续发展,其速度之快令世界上其他所有经济大国都望尘莫及。中国的经济奇迹也令欧洲战后的经济奇迹黯然失色,而且这种局势将继续发展。就这种增长而言,中国式是****。
2010年,中国超过了昔日的出口大师德国。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增大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巨额程度:仅中国股票的市场价值一项就高达四万亿美元,它远远超过了德法两国资本市场数目之总和。中国不仅是一位巨人,而且是一位持续迅速发展、壮大的巨人。
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节节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恐惧:就业人员担心工作位置;经营管理人员担心为亚洲的出口浪潮所淹没;政治家担心自己的**为东方的经济冲击所摧毁。担心从来都不会带来什么好主意,而一些**不愿意认可和看到中国的崛起,既显示了它们制度上的弱点,也显示了潜在的亚洲无情和残酷。
但问题是,中国的这种以投资和出口所驱动的繁荣有可持续性吗?中国政府能继续保持这种增长速度吗?这种发展能够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在不毁灭人的自然生存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下去吗?中国的这种财富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吗?这种人民币捆绑在美元这个病入膏肓的货币上的现状能够满足出口大师的名称和布局吗?21世纪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的选择,在于它能否让不同的利益得到平衡,能否让他人共享自己的成就和富裕。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能否形成一种“中国生活方式”,一种也对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和**富于吸引力和认同感的力量。一旦过渡到下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化进程不那么顺利的话,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历史所给予人类的教训已经够多了。
在80、90年代,西方就曾经有过一种所谓的“来自太平洋边的挑战”之说。在当时的政治观察家——譬如像保罗?肯尼迪——的眼中,这个挑战并非是指中国的,而是指日本的。可这个昔日的太平洋边的挑战势力却以一场大幻灭而结束了自己作为挑战者的生涯,并以此给其他的被挑战者以极大的安慰。
1990年是人类现代史上发生转折的一年。就在德国开始收获、苏联开始解体之际,日本这个高技术的岛上民族**伴随着投机泡沫的爆破而经历了它们的滑铁卢。到这些大规模变化将接踵而来的事实真正进入到政治家和投资者的意识中时,这确实还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尽管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平成泡沫(人们在日本就是这么说的)起初并没有特别引起人们对日本发展的惊恐。在90年代,绝大部分西方观察家还指望着,日本也许会很快地度过国内的房地产以及银行危机。可人们所等到的却是,一场新的危机很快就降临到美国这个经济霸主的头上。
就像许多预测被证明是错误的那样,日本从未成为“天之一号”,这就是80年代初的一本书名所推出的。这个**是没有陷入贫困,但却处在那些经济和金融实力强大的挑战者的阴影之下,而这些正是日本上一代人所遭遇的或者至少是仿佛所陷入的境遇。东京尽管可以对一个新时期*大债务政府的名声进行驳斥,可日本的经济从90年代开始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具体地讲,日本国的赤字总数如今已经累积到两倍于其**经济能力的程度,一个**高的债务水平!也就是有赖于强大的出口以及国人的存款传统,才使得日本没有马上走到**破产这一步。可一个债务的终点却是渺茫的。
日本从未拿下美国**大国权力的堡垒,它显然也将不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由于泡沫破灭而在金融和现实经济方面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至今依然在发生着作用。日经225(日本经济平均指数)就像一个股票指数纪念碑一样地矗立在那里,相对于它在1989年末的高点记录而言,其下跌程度之大,以致于今天的市场指数还不到当年的四分之一。即便是那技术上的先驱和领头羊角色,日本也已无可奈何地交出了。那发生在2011年3月的福岛核电站灾难性事故,就仿佛是对日本倒退的一个残酷的嘲弄性证明。
在美国这个世界霸主的眼里,这个岛国的衰落更多的类似于1989年后以及苏联解体对于美国人傲慢的鼓励和肯定。可日本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令人惊奇的历史性转折。
像日本的衰落是始料不及一样,中国的崛起也无人能预知。21世纪将成为一个亚洲的世纪,然而却是以另外的进程,也就是一种不同于在这两个世纪转化之前被西方预言家——如肯尼迪——所预见到的那种。正像许多经营管理人员出于必要性或者明智之举去学习日语一样,今天在伦敦去参加汉语班已经成了一种趋势。而那些来自于上海、深圳和香港市场的信息,早已在欧洲被看作为如同**时间的道琼斯指数那样的重要。
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超越了其邻国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与美国相比,尽管中国人口4倍于它,而经济实力不足其一半——如果考虑到人民币价值低估的因素,那中国也许已接近了美国,可中国早就成了猎获这个西方霸主的猎手。只要美国消除它在90年代尚可保持的相对于其他**的经济优势和其他先进性,那么它与中国之间的级别差距就只能逐渐消除。可以预料,在2020到2030年间的某**,中国将成为这个世界上**经济强国。这一预测的难点仅在于,这**是出现在这个十年之初,还是之末,而这个预言本身并不为过。中国随后有可能从金融和经济上出现在美国遗产继承者的席位上,但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其中的一个风险就在于*大挑战者美国现在的衰落,具体讲就是,美国以人们想见不到的加速度在蚕食着自己的霸权。对中国而言,在未来几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美国及其货币——美元——是否能稳定地保持那么长的时间,以便中国有足够的时间逐步完成其发展战略。事实上,美国货币的状况似乎远比可以想象的还要糟。北京要求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是可以理解的,可问题是,华盛顿方面有能力做到吗?
美国处在下滑的轨道上。围绕着债务之争,民主、共和两党在国会争持不下,直到*后一分钟才达成协议。这些议员就像赌徒一样,把**失去支付能力当作游戏,即便这只是从技术上讲。被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剥夺了*高信用评级AAA是发给美国意识形态深层裂痕的一份账单,是由于美国国会所致,是对她们空享**大国之名而不承担全球性责任的回答。如果说美国政府明确要保持强势美元的政策,可美元与瑞士法郎以及黄金这个传统货币的兑换率却直线下跌,那这只能断送美国的信任度。
整个美国货币政策似乎消失在边缘政策那朦胧不清的夕阳晚霞之中,令人无法把握。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美联储似乎被迫实施货币紧急措施,以防止美国滑入一场新的大萧条。不仅一场类似于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的经济不景气威胁着美国,而且这样的美国恶梦——整整一代人的人生机遇将被毁灭——也笼罩着整个美国大地。这场危机将改变美国历史。
美国政府以****的巨额财政支出计划来应对雷曼兄弟的破产。**财政预算赤字由此之后把大于国民经济总产值110%的水平视为常规。在本伯南克领导下,美联储不仅把利率降到接近于零点的水平,而且开始大手笔地购买国债。官方的说法是,此举为的是避免流动资金危机,尤其为了保障美国经济不受信贷紧缩之影响。可这种所谓的货币消防队、这种所谓的临时性措施却已演变成一种持续性状态。对这些证劵的持续购买令美联储的资产数目一下子就膨胀到2,9万亿美元。伯南克值天下之大不韪于不顾,不惜被世人嘲笑为“本?空降”,依然把那些油墨未干的美元纸钞撒向美国大地。QE1和QE2(两次美元量化宽松名词缩写)是美联储的魔语,是隐秘的缩写,可看起来就像咒语似的。可它在政治框架下,也就是在美国政府所处的政治环境下,能算作为一种选择吗?
如果说这种量化放宽(美联储启动美元印钞机时的政策性委婉说法)带来了某些正面作用的话,那也只是单方面的,而且其中有些只可意会。货币贬值比就业率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品贸易的股票市场走势特别好,而且这也只是有益于那些类似于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诸如此类的现实究竟是否属于一种好征兆,就此人们尽管可以探讨,可美元确实成了牺牲品。这影响也更多地波及到中国,并且迫使中国政府对自己手中的钱进行保护。只要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美元将变成为一种难以预料的巨大风险品。
在目前这种竞赛环境中,没有谁比中国政府的认识更清楚、更明确。中国如同一台发动器,它带动着整个世界并推着它向前走。如果美元的价值跌落得太快的话,那么中国的那笔巨额财富——据说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属于美元——就会成为牺牲品。这个损失也许属于世界末日性的。正是出于这个缘由,支持和稳定美国货币也是中国自己的重大利益所在。从而也就有了人们在21世纪初叶所看到的一种矛盾状态:当美国政府推行一种疲软美元政策,甚至促使美元贬值时,中国政府却以极大的能量去支持美元坚挺。美国想要一个疲软的美元,而中国却愿意让它尽量地坚挺起来。
一场失控的美元崩溃会令世界外汇体系陷入混乱之中。故此绝大部分人都希望,中国把人民币发展成为一种储存性货币,使人民币尽可能快地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
比较现实的估计是,人民币与其他外汇的自由兑换也许到2020年时就有可能。到此时,它作为贸易货币应当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亚洲贸易区内。在本世纪的20年代中,人民币将逐渐地作为储存货币而在世界机构投资组合中被接受。而此的前提条件就是,一个发展且开放性的资本市场。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却显示,在那些以政府为**的领域内却能令人惊奇地实现快速发展和进步。人民币的崛起还需要一个条件:中国不再让现有货币数量大幅度增加、不再使国内的债务继续蔓延。在此,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告诫人们,一个原本健康的经济实体也能为一个病态的货币体制所断送。美国**的困境同时也是货币为巨额债务所毁灭的一个*佳案例。
中国这笔巨额的外汇储存也可能会呈现出定时炸弹的功能。这宗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的储备在眼下类似于一个巨大的弹药库,它赋予中国外汇储备之*的权威。可也只有在库存中的物质材料本身的价值稳定且可信时,这个弹药库对于中国政府才具有优势。对于这笔外汇储备的主力军美元,显然不能有太大指望了,中国的目标故此就必须在今后的岁月中,把美元储备兑换成为其他外汇和保值材料。红背(人民币)与绿背(美金)之间的捆绑必须切断。
欧元原本要作为美元的一种替代性选择,可这个欧洲统一货币深处却潜藏着政治上的不确定因素,而这种因素致使欧元的长期生存问题受到怀疑。传统的储存货币如英镑或者日元,也同样的为那些由于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不断地财政赤字累积所导致的问题所困扰。只要那些信誓旦旦要达到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出现,那这些**就很难兑现它们对本国货币不贬值的承诺。相比之下,瑞典、挪威以及瑞士诸国的财政状态相当不错,这些**的货币因此在今后应当在中国外汇储备的一篮子中扮演比较大的角色。可惜的是,这些**的资本和货币市场很小,要把如此大的一宗美元储备转换成瑞典克朗、挪威克朗以及瑞士法郎,其现实性是有限的。中国的外汇组合简直是太可怕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外汇类型部分,这一部分在今后无疑会形成一个稳定的领域,那就是:原料货币。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巴西以及俄罗斯和南非(有条件的)属于原料**,而且这些**货币的稳定性早已经借助于其国内的丰富原料而得到了保障。因为这个世界正经历着一个新的、特别高浓度的工业化过程(而且至少中国并非是**的责任者),所以矿石、矿产和能源就变得特别的抢手。这些应该有助于原料货币的坚挺,只要这些原料国的政府能够通过有效的税务制度和福利制度在国内获得稳定。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相结合的稳定社会秩序,无疑有助于亚洲人口增长率高的**——如印度或者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从而使他们把自己的货币变成为储存性货币。这两个**有潜能,在未来拿出重要的世界性货币,但它们必须抵制诱惑,避免追求过度负债和过度的货币发行量增长的政策。**西方所陷入的困境清楚地说明,一种与纸币体系相连的坚挺货币,即便它曾长期保持着价值稳定的记录,也只有当这个**的经济及其**财政基础同样坚挺地增长时,它们才能奏出和谐的共鸣。一旦缺乏了这个前提条件,那么货币贬值就在所难免。20世纪70年代就是一个例子,它告诫人们,如果对那靠法律所形成的货币(按英语的说法就是“法定货币”)管理不当的话,那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而今英国、美国甚至也包括一些欧元区**,货币缩水问题对它们所带来的威胁从严重性上类似于40年前所面临的。
纸币体系状况的恶化迫使许多私人、**投资者改辙更张,重新拾起那在90年代几乎被遗忘了的货币:黄金。与它的“小兄弟”——白银——一起,黄金这个贵金属**在储备货币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任何一种**机构都无法随意对金银进行贬值,也正是基于这种含义,金银被看作为强硬的货币。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这种贵金属大约也就只占1.6%。中国人民银行将把自己外汇储备的大部分兑换成黄金和白银(对于如此巨额的数目来说,黄金市场是太小了),这虽然也许是不可能的,但随着所期待的人民币兑换率全面放开之日的到来,以贵金属来取代美元和其他货币则势在必然。黄金在西方**银行储备中所占分量的平均水平也许可以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目标。黄金在**储备中所占比例,西方各国不尽相同,两极的比例分别为:英国是16%,美国是74%。**储备的三分之一为黄金是20个工业大国的中间值。为了免于引发危险的市场扭曲,譬如美元的崩溃、黄金市场价格暴涨,中国政府在增加黄金储备部分方面唯有尽*大可能保持**机密。能成功吗?无论如何,就美元持续缩水从而使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富储备不断受到蚕食而言,增大黄金库存量终究是一种弥补性措施,因为随黄金在国库财富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中国储存财富的价值也将逐渐增加。
可这种国库储存构成的转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的意愿。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政府也需要好运气:那对中国有目的地调整国库储备构成所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稳定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环境,而恰恰正是在这一点上,在世界货币战的时代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特别危险的因素有可能是欧洲:因为正是这个欧洲货币联盟,也就是这个不久前还作为统一和稳定的一种经济进程的表率而予以赞赏的联盟,有可能成为危机整个世界——中国无疑也将被波及——的风源。两个经济大国之间关系也因此而备受关注。
*晚是2011年6月末,当温家宝和安格拉?默克尔两人在中德两国政府首届磋商会上的照片出现在电视镜头中时,德国人就已经意识到,联邦德国与这个远在东方的**在经济上走得有多么近。中国所意味着的是高速经济发展,但这绝不仅仅在出口商品方面,也表现在进口方面。德国出口到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分量之大,早已与出口到美国的不相上下。现在也就只有法国这个邻国在贸易合作方面对德国还比较重要,而这也许在这个十年的末期就会改变。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阳光也照射到欧洲这个古老的大陆,而许多人真正地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在欧元区一连串的成员国在资本市场陷入重围的时候。几个月以来,有关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诸国财政危机的报道已成热点,雅典大街上的游行示威通过电视席卷世界。西班牙和意大利有可能成为击中欧元多米诺骨牌的下一个石子儿。就连比利时也似乎缺乏免疫力,甚至法国这个欧盟外交政治的**和欧洲第二经济大国,也仿佛面临跌入财政危机火灾之中的危险。2011年7月21日的欧元区首脑特别会议尽管让人们松了一口气,但它还远远没有解决这个欧洲问题之本。
在欧洲,一些人寄希望于中国政府这个拎着大袋子的投资者,尽管这未必是一厢情愿。事实上,中国在多种场合下都对欧元表示了它的信任,并以此支持了这个共同货币的市场价格。中国在西方世界中作为稳定的因素而出现,这在历史上可是****。而且中国所做的这一切绝非只局限于政府声明的基础上:中国不仅愿意购买国债、把欧元作为储存货币并以此表示自己的诚意和信任,而且特别是在希腊财政赤字危机的关头,中国政府甚至自愿组建一个巨大的货柜码头,以此作为“桥头堡”。中国还与匈牙利签署了几十个亿的合同,匈牙利政府因此而郑重地把中国称之为“战略伙伴”。这些属于大型的代表性事件。
中国政府争取把德国政府作为战略伙伴也是如此。事实上,中德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无休止争斗有时是徒劳的,作为出口大国,中德双方在许多领域都有类似的共同利益所在,所以一个共同的音调还是能找到的。那就是,两国的繁荣富强都有赖于一个稳定的货币构架。世界货币战争对这两个**所带来的影响是类似的。
对于欧洲和中国这种不断接近的关系,并非所有的西方人都持赞成态度。批评者警告说,中国把这个问题缠身的欧洲作为舞台,借欧洲在人口增长以及金融、经济上失去开拓力之机,把自己表现为大腹便便的救助者。这有可能在不久的某**在公众舆论中引发抵制中国的声音,尽管在目前并没有任何此类苗头,而且这里还在欢迎中国的支持。对中国而言,在未来的岁月中也许还应该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尽管欧洲各方都致力于稳定、坚挺的努力,但并不排除,这个货币联盟有可能在某**分化、瓦解。
欧元区作为整体显得相当强大——这个货币联盟诸国加起来当属超越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就其独特的结构而言,它的个体却是那样的脆弱不堪。欧元问世几年来,周边诸国忙于在工资水平上向核心**看齐,尤其是追赶德国。在欧元区核心国集中精力于投资、出口之处,周边诸国——某种程度上甚至也包括法国——却全力于消费和进口。自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北部**和南部**之间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不断加剧的发展差距之大,已远远超出了90年代作为这个共同货币联盟共存基础所必须拥有和保持的基本要求,以致于稳定措施毫无效应,从而使这个统一的货币滑向崩溃的边缘。欧盟内部的离心力——不仅经济上的,也包括政治上的——在不断增强,欧元面临危机。这迫使欧元区核心**调整自己定位,有可能令人重新面对历史上那不易回答的问题。
对于欧盟之中人口*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而言,欧元是输赢各半。
说欧元是德国的败笔就在于,这个新建的德意志民族**在其重新统一后不久,就不得不放弃其主权的一大块儿,也就是必须交出那令人敬畏的德意志联邦银行。尤其对于法国人来说,“联行”这个无法为欧洲所溶化掉的德国机构,就是他们的眼中钉。作为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当年就郑重地强调,要让德国马克消失在一个更大的欧洲大陆货币之中。在他的眼中,之所以如此有着足够、充分的理由。否则,这个重新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有可能从货币上成为欧洲的霸主。密特朗获得了成功,因为联邦德国必须为它的重新统一作出妥协让步。
说欧元是德国的胜利就在于,德国以此为代价才赢得各方对重新统一的妥协,也将使自己坚挺货币的传统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地区,从而使联邦银行的这种坚挺货币传统,也就是不容忍高通货膨胀的传统,得以欧洲化。对于以出口工业为主导的**来说,这种统一的货币无异于提供了一种机遇,也就是与整个内部市场同步发展,从而减少了货币兑换率以及外部风波对本国财富的可能性蚕食。至少从理论上是这样的。这种货币联盟有利于各方的理论性说法也确实令许多德国人欢欣鼓舞,可现实性却给人们以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这个共同货币发行十余年后的今天,人们变得更加清醒了,而且清醒中的恐惧也在不断上升,人们担心:欧元不仅无法满足所有的期望值,而且却证明了这样的一个命题:这种经济和货币上的联盟孕育了一种危险的、爆炸性的混合剂。具体讲就是,它形成了高债务、缺乏合作精神的经济实体以及资本能力弱小却乐于冒险的借贷机构之间的捆绑。那由希腊所卷起的风暴已经把欧洲的金融领域刮到了崩溃的悬崖,而且几乎令欧元区半数的**陷于停滞状态。那曾给欧洲经济带来市场经济方式变革的欧元,同时也孕育着排斥市场的潜能,而这种潜能有可能使欧元本身被吃掉。尽管有关欧元剧情的*后一幕尚未撰写,但眼下的情况却显而易见:在未来的岁月中,欧元区将成为金融危机的温床,从欧洲那稳定的许诺中将孕育出“欧洲制造”的不稳定征兆。这也将对中国产生影响。
那由欧盟所形成的并为这些**和民族所保持的历史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欧盟是这些**和民族对这个古老世界上数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军事、外交以及经济冲突的一种回答和选择。作为阻止冲突的组织机构,它无疑远比**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协议更富有成效。可这个**联盟之发展却出乎人们的预料,在许多欧洲人看来,他们今天所生活的欧洲变成了一个为那些置身于布鲁塞尔的官僚主义价格所遥控的欧洲,市场被扭曲、一连串“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决定被颁布,**的主权被削弱,民族和**的意愿已经无法得到充分表现和尊重。这些批评的声音在个别**中赢得了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在普通市民中,而且也出现在议会中。到目前为止*明显的就是芬兰,正统芬兰人党明确要求修订欧元拯救计划,而且他们在某些部分有可能获得成功。
而今,由于一种转账联盟(估计*终由欧洲国债,也就是所谓的欧元基金为基础)似乎是欧元生存的**机遇,那么这种抵制的声音就有可能使政府拯救货币联盟的决策置于危险的境地。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的欧元法则,在民族层面的抵制有可能使政府关于欧元拯救方案甚至在*后的一分钟也许被断送。每个**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反对票令这架欧元马车搁浅。这个欧洲部分的政治气候目前确实变化无常、难以预测。因此可以说,那随着德国统一大爆炸而开始的欧元历史,也可能以类似的、更大的、难以预见的撞击之声而告终结。
黄金和白银市场价格的上涨不仅是人们对欧元和美元失去信任的表示,也是对所有纸币失去信任的有力证明,可首先要回答的是,离开了类似于稀有贵金属这样的固定价值基础,国际货币体系究竟能否获救?美元的价值在被湿稀,欧元的生存面临危机,所有这些都会使中国所面临的风险增大,然而其中却也同时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勿容置疑,对于这个地球上*大的外汇储备者来说,这是一种风险。这两种西方大型储备货币的某种迅速、无法预料和控制的价值衰减,会给中国政府在资产组合方面带来难以想见的损失,因为中国的资产组合以美元和欧元投资为主。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难免会像2008年那样,面对出口严重衰退的局面。然而西方的衰退对于中国也同样是一种机遇,因为中国拥有一种巨额的财富:人民币。
在未来的10年、20年间,中国政府有可能把本国货币变成为一种国际性储存货币。人民币有可能在与美元和欧元并存之际,作为第三大支柱而授予世界货币体系以稳定性。譬如在国际货币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方面、在其他货币的一篮子中,人民币的角色将得到认可,这是毫无疑问的。要想摘取这一胜利成果,中国就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人民币国际化,并以此使自己——就像在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所显示的那样——走上一条布满荆棘之路。
风险是不小,可即便是保持原状也依然危机四伏。从长远看,现在这种把人民币捆绑在美元上的政策并非良方,更非未来发展模式。就中国领导人更多出于战略考虑,以某种廉价的兑换率来支持经济增长而言,这种捆绑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这种捆绑却伴随着把美国货币价值萎缩疾病传染给中国经济的危险,并以此有可能引发这个**本身所潜在的通货膨胀。
从长远看,中国政府也许可以考虑这样的措施:把人民币的一部分借助于黄金、白银和其他价值稳定的实物来支持,并以此使人民币变成硬通货币。以其****的巨额外汇储备,中国政府早对一笔如此巨大的国民财富有了一个贵金属的基础,但需要全面、慎重考虑的是,对存款人来说,这种黄金支持的优势是否能够弥补其相对僵化的弱点。至于中国政府*终是否决定选用贵金属支持的政策,人民币都是尚未被发现的中国财富。有赖于人民币健康发展的绝非仅仅是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通过一个英明而富于责任感的货币政策,通过其金融市场的明显开放,中国可以在不使自己贫困化之际,也让这个世界分享自己的财富。
只要成功地实现了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这个国际化进程,那么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工程也将同时到来。中国政府以此有可能在消除世界货币战方面做出有益的重要贡献,而这对于21世纪世界和平与繁荣所作的贡献之大,绝不亚于美国在1945年后所启动的马歇尔计划为20世纪所作出的。这是中国的大好时机。 丹尼尔?艾克特
2011年8月于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