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一直成佛,试试片刻成佛
这里我要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
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死亡,会经历多长时间。但问题是怎样度过这些时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幸福的基准也多种多样。有人认为经济宽裕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家庭圆满是幸福,还有人朝着自己向往的目标勇往直前,甚至也有人装成卓别林的样子说:“人生只要有三样东西就足够了,这就是希望、勇气和一点点钱。”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在这里也不必论其高下。无论如何,这个世间是忍土,不可能事事如愿。正因为此,忍耐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互相谅解、互相认可、互相体贴,就能活得更轻松。
这里我想要提出的建议是:
“片刻成佛。”
在人生全部的时间中,如果能够像佛祖那样去做,哪怕只是片刻,那个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
与人交谈时,自己的话语中是否有令人不快的地方。请想象一下,如果是佛祖的话会使用怎样的语言。
回顾自己的行为,思考一下能否采取像佛祖那样的行为。
把佛祖放在心头,重新审视自身。如果你能够拥有这样的片刻,也许你就能找出生存的意义了。
仅仅是片刻的话,应该不是那么难做到吧。这不同于修行。并没有任何人看着你。也不是皈依佛教。所以,你完全可以不用那么生硬,可以轻松尝试。
当你大发雷霆,或因了别人的话语而恼怒打算反唇相讥时,不妨先把你即将要说出口的话咽回去,然后思考一下“这种时候,如果是佛祖的话会怎么做”。试着片刻成佛。你也可以认为在这一个片刻,你已经是佛祖了。
要一直都成佛是做不到的,但时不时考虑一下在这种状况下佛祖会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这就是我所建议的“片刻成佛”。
有这样一个落语 节目:
“熊先生,像你这样一年到头发脾气,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你以后就不能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情况吗?而且,生气对身体也不好。不是有句话说了吗,忍耐是人生之宝啊。千万不能忘了忍耐二字。”
“老大爷,我还以为你多有学问呢,原来你也会弄错。你说忍耐是两个字,你数数看,明明是四个字嘛。”
“熊先生啊,你只懂数音节,跟你说你大概也不懂,不过这个词写成汉字的话就是两个字,意思就是耐着性子忍受。”
“你说耐着性子忍受?这不是六个字吗?”
“你是装傻吧,我可要生气了。”
“老大爷,你自己多多忍耐吧!”
这个节目的包袱就在于,一边告诉别人忍耐有多重要,一边自己却忍耐不住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此还是需要设想一下佛祖的做法并忍耐下去。尤其是身为教师、上级或父母的诸位,在面对学生、部下或孩子的时候,更应该思考一下是否需要这样的锻炼。
学习吃亏的智慧
这里说的“吃亏”是什么呢?我绝不是在说叫大家去吃大亏,更没有必要因此让自己受到致命的打击。我只是希望每个人能够开动脑筋,��会考虑“我能吃怎样的亏”。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不单单是思考,还要积极地试着去吃这样的亏。
在解决问题之际,不一定要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不要将事态诱导到对自己有利、让自己得益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学习吃亏的智慧,能让自己以出乎意料的简单方式越过这一关。只要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所谓吃亏,其实与不解决问题意思是相同的。**自己想要喝酒的欲望是吃亏,**自己想要大吃大喝的欲望是吃亏。明明能赚到更多的钱时却不赚也是吃亏。这就是我想说的。
在谈布施的时候,我举了船板的例子,所谓布施,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词语和概念。例如,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场景。
想象一下在地铁上给老年人或残疾人让座的情景。作为布施的例子,我们常说:“请把座位让出来。”可是这真的是对的吗?所谓布施,与居高临下的亲切是不同的,而在这个例子中,很容易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道元禅师说过:“布施即为不贪,即为无欲。”不是为对方做什么,而是自己并不贪图,或者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吃亏。
以自家人为例来说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我曾经从我儿子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
当我儿子还在上大学时,有一次我正好和他一起出门,从*近的车站乘上了头班地铁。由于是头班车,空位很多。但是不知为什么,儿子就是站着不去坐。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趟车马上就会挤满,“所以我站着就好”。我一般不大坐地铁,对这种情况不是很了解,我反问他:“那样的话,等到人多了的时候看情况把位子让出去不就行了?”儿子回答说:“太麻烦了。”
当时我心想:“真是个古怪的孩子。”但是,后来我才发觉,这正是不可思议的智慧。
即使想要后来再让座,如果面前没有老年人就无法让座。在并不是很拥挤的时候,不自然地让座,也会让双方尴尬。而且,说一声“请坐”并把座位让出去,自己就会有些得意的感觉。坐着的时候,默默地站起来,才算是布施。既然如此,索性一开始就站着。能站的人就站着。与舒舒服服地坐下来相比,是要吃一点亏。这也就是“无欲”。不是要为别人做些什么,而是自己不贪。控制自己想坐的心情,不去享受或浪费。这种想法和行动非常重要。
我要说的就是像这样考虑怎样才能让自己吃亏。学习吃亏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要通过吃亏来得到好处,而是纯粹地吃亏。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认可而满足自己的证明欲,而是要学自己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吃亏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舍弃欲望。不是把座位“让”给老年人,而是“舍弃”自己想要坐下的欲望。疲惫的人,不管年纪大小,只管坐下就是。并不是一直站着就了不起。只要学习自己所能承受的吃亏就行。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想要有好心情、想要得到表扬、想要得到认可。对方不说“谢谢”就不愉快。这样的话就不是吃亏,也不是布施了,变成了稍微做点什么就要求回报的做法。
要纯粹地思考吃亏的做法。思考八万四千种吃亏的做法。或许也可以总结今天自己吃了多少亏,并记在日记中勉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