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按教育部非物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的。我们认为,物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关于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普遍规律,建立较完整的物质世界图像和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是:
一、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在**篇“物质世界”中即介绍在现代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对称性思想方法,然后按微观一宏观一宇观层次阐述对物质世界基本结构的认识,从“理”和“物”两方面建立物质世界的总体图像,并以对称性、整体论的概念和方法贯穿始终。
二、加大教学内容现代化力度,强化作为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成果--现代物理思想方法载体和新技术基础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非线性物理内容。在用基础课风格讲授近代物理内容时遵循“观念更新、难点突破、重在概念、拓宽视野”的教学原则。
三、用现代物理观念审视经典物理内容。例如,经典力学部分以“时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为主题,经典电磁学部分以“场和场的描述”为主题,并突出其与现代工程技术的密切联系。
四、建立科学的教材结构。我们依照模型来建立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在上册中讨论宏观粒子和多粒子体系,在下册中讨论场和微观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