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是一个精明的民族,犹太人精明。干练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做各种事情。精明使他们在商界占尽了便宜。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精明,并宣称:只有精明才能赚钱。
犹太人对“精明”的态度,就像他们对钱的态度一样。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精明似乎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犹太人不但很欣赏、器重和推崇精明,并且指出精明除了可以带来实效之外,用其他的标准很难衡量精明的价值。
这里就有一则体现犹太人精明的笑话: 美国和苏联成功地研制出了载人火箭之后,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也联合拟订了运行载人火箭飞行计划。火箭与太空舱都准备就绪,就差飞行员的挑选了��工作人员先问德国应征者,参加太空飞行的报酬是什么。
那位德国人说:“给我3000美元。1000美元自己用,1000美元给我妻子用,还有1000美元留作购房基金用。” 工作人员又问法国应征者,法国人回答说:“我需要4000美元。
1000美元归自己,1000美元给老婆孩子,1000美元归还购房的贷款,另外1000美元留给我的情人。” *后,工作人员征求以色列应征者的意见,以色列的应征者说:“我要5000美元才肯干。1000美元给你,1000美元归我,剩下的3000美元用来雇那个德国人开飞船。” 犹太人的精明从这则笑话中可以看到。他们只需摆弄数字就能与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正是犹太商人经营风格中*突出的特色之一。
这并不是其他民族对犹太人的精明作出的一种刻薄讽刺,而是犹太人自己发明的笑话。
从笑话中看犹太人并没有剥削德国人,德国人仍然可以得到他的 3000美元。
因此,在这则笑话中,犹太人的精明没有超出“合法”的界限。而且仅从结果来看,任何一国的应征者处于这种“白拿1000美元”的位置上,都会感到很知足。但他们都不会提出像犹太人一样的要求,他们甚至连想也不会想,这种“过于直露的精明”在潜意识中就被否定了:他们会为自己的精明而感到羞愧。
而犹太人丝毫不对自己的“过分”精明有半分羞愧,有的只是一种得意,一种因为自己想出了这么巧妙精明的回答而“洋洋得意”的心情。
似乎“过手直露”的顾虑,一点也不能影响他们的精明盘算,更不能影响他们对精明本身的推崇。
犹太人中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 伊万想喝酒,便向村里一个犹太人借一个银币。他们双方商量了条件:伊万明年还加倍的钱,在此期间他用斧子作抵押。伊万刚要走,犹太人叫住他:“伊万、等一等,我想起一件事,到明年要凑足两个银币你是有困难的,你现在先付一半不是更好吗?”这话使伊万开了窍,他归还了银币,走到路上又想了一阵子,然后自言自语地说:“怪事,银币没了,斧子没了,我还欠一个银币——那犹太人还蛮有道理的。” 犹太人认为,精明完全是一种东西,甚至是值得大肆炫耀的东西。
可以说,对精明的态度,没有人比犹太人这样坦荡或欣赏了。
还有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波兰已落人希特勒的魔爪,边上的小国立陶宛也在虎口边上。于是立陶宛的犹太人纷纷逃离,经日本迁往他国。**,日本****的函电审查官前往日本犹太人委员会调查一个犹太拉比卡利什发往立陶宛的一个函电的内容。电文上写着:“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委员会主席阿南也不知该电文是何意思,只好解释说:“这是一个宗教礼仪上的问题。”审查官听了这番话觉得有理,就让他把电报发出去了。后来,阿南终于找到那位可敬的拉比,向他询问“6 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的意思。拉比却用深沉而悲哀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他,然后说:“你难道没听说这句有名的《塔木德》格言吗?6个人可以用一份证件上路。”阿南这才恍然大悟。卡利什拉比刚刚离开欧洲来到日本,他关心着立陶宛的犹太同胞。他知道,日本的边境上办签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于是,他就给立陶宛的同胞建议,6个本来不属于一家的人可以作为一个家庭申请签证,以便更多的犹太人可以借此离开。
日本人没研究过《塔木德》,就连犹太人委员会的主席阿南也搞不懂拉比的建议。所以,当一个又一个犹太人的“6口之家”通过各种途径踏上日本列岛时,日本人只会惊叹犹太人家庭的高度同一性,根本想不到犹太人的家庭人数竟是由日本的入境管理条例所决定的。1939年10月至 1940年5月,大约有1万名犹太人从波兰逃到立陶宛,其中又有12千人逃到神户。“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就是这一转移过程中的小插曲。
这就是犹太人的精明。
有一个叫菲勒的犹太人,活了77岁,弥留之际,他让秘书在报纸上登了一条消息,说他将要去天堂,愿意给逝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条件是每人收费100美元。
这样一条看似荒唐的消息,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1千个人给他汇来了支票,结果他赚了上10万美元。假如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也许会赚得更多些。
他的遗嘱也很特别。他嘱咐秘书再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非常礼貌的绅士,愿意寻找一位有教养的女士共居一个墓穴。结果,真有一位贵妇人愿意出10万美元和他合葬。
这就是犹太人,即使是在生命的*后时刻也不放过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
精明既不触犯法律,也不触及道德。犹太人只是用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别人认为很困难的事情,而这种精明是大家容易接受的,大家也很欢迎这种精明。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理论。他们很实际地告诉顾客 “我要赚钱”。他们让别人清楚地看着他们怎样在赚钱。
P24-26 犹太民族是一个精明的民族,犹太人精明。干练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做各种事情。精明使他们在商界占尽了便宜。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精明,并宣称:只有精明才能赚钱。
犹太人对“精明”的态度,就像他们对钱的态度一样。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精明似乎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犹太人不但很欣赏、器重和推崇精明,并且指出精明除了可以带来实效之外,用其他的标准很难衡量精明的价值。
这里就有一则体现犹太人精明的笑话: 美国和苏联成功地研制出了载人火箭之后,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也联合拟订了运行载人火箭飞行计划。火箭与太空舱都准备就绪,就差飞行员的挑选了。工作人员先问德国应征者,参加太空飞行的报酬是什么。
那位德国人说:“给我3000美元。1000美元自己用,1000美元给我妻子用,还有1000美元留作购房基金用。” 工作人员又问法国应征者,法国人回答说:“我需要4000美元。
1000美元归自己,1000美元给老婆孩子,1000美元归还购房的贷款,另外1000美元留给我的情人。” *后,工作人员征求以色列应征者的意见,以色列的应征者说:“我要5000美元才肯干。1000美元给你,1000美元归我,剩下的3000美元用来雇那个德国人开飞船。” 犹太人的精明从这则笑话中可以看到。他们只需摆弄数字就能与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正是犹太商人经营风格中*突出的特色之一。
这并不是其他民族对犹太人的精明作出的一种刻薄讽刺,而是犹太人自己发明的笑话。
从笑话中看犹太人并没有剥削德国人,德国人仍然可以得到他的 3000美元。
因此,在这则笑话中,犹太人的精明没有超出“合法”的界限。而且仅从结果来看,任何一国的应征者处于这种“白拿1000美元”的位置上,都会感到很知足。但他们都不会提出像犹太人一样的要求,他们甚至连想也不会想,这种“过于直露的精明”在潜意识中就被否定了:他们会为自己的精明而感到羞愧。
而犹太人丝毫不对自己的“过分”精明有半分羞愧,有的只是一种得意,一种因为自己想出了这么巧妙精明的回答而“洋洋得意”的心情。
似乎“过手直露”的顾虑,一点也不能影响他们的精明盘算,更不能影响他们对精明本身的推崇。
犹太人中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 伊万想喝酒,便向村里一个犹太人借一个银币。他们双方商量了条件:伊万明年还加倍的钱,在此期间他用斧子作抵押。伊万刚要走,犹太人叫住他:“伊万、等一等,我想起一件事,到明年要凑足两个银币你是有困难的,你现在先付一半不是更好吗?”这话使伊万开了窍,他归还了银币,走到路上又想了一阵子,然后自言自语地说:“怪事,银币没了,斧子没了,我还欠一个银币——那犹太人还蛮有道理的。” 犹太人认为,精明完全是一种东西,甚至是值得大肆炫耀的东西。
可以说,对精明的态度,没有人比犹太人这样坦荡或欣赏了。
还有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波兰已落人希特勒的魔爪,边上的小国立陶宛也在虎口边上。于是立陶宛的犹太人纷纷逃离,经日本迁往他国。**,日本****的函电审查官前往日本犹太人委员会调查一个犹太拉比卡利什发往立陶宛的一个函电的内容。电文上写着:“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委员会主席阿南也不知该电文是何意思,只好解释说:“这是一个宗教礼仪上的问题。”审查官听了这番话觉得有理,就让他把电报发出去了。后来,阿南终于找到那位可敬的拉比,向他询问“6 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的意思。拉比却用深沉而悲哀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他,然后说:“你难道没听说这句有名的《塔木德》格言吗?6个人可以用一份证件上路。”阿南这才恍然大悟。卡利什拉比刚刚离开欧洲来到日本,他关心着立陶宛的犹太同胞。他知道,日本的边境上办签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于是,他就给立陶宛的同胞建议,6个本来不属于一家的人可以作为一个家庭申请签证,以便更多的犹太人可以借此离开。
日本人没研究过《塔木德》,就连犹太人委员会的主席阿南也搞不懂拉比的建议。所以,当一个又一个犹太人的“6口之家”通过各种途径踏上日本列岛时,日本人只会惊叹犹太人家庭的高度同一性,根本想不到犹太人的家庭人数竟是由日本的入境管理条例所决定的。1939年10月至 1940年5月,大约有1万名犹太人从波兰逃到立陶宛,其中又有12千人逃到神户。“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就是这一转移过程中的小插曲。
这就是犹太人的精明。
有一个叫菲勒的犹太人,活了77岁,弥留之际,他让秘书在报纸上登了一条消息,说他将要去天堂,愿意给逝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条件是每人收费100美元。
这样一条看似荒唐的消息,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1千个人给他汇来了支票,结果他赚了上10万美元。假如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也许会赚得更多些。
他的遗嘱也很特别。他嘱咐秘书再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非常礼貌的绅士,愿意寻找一位有教养的女士共居一个墓穴。结果,真有一位贵妇人愿意出10万美元和他合葬。
这就是犹太人,即使是在生命的*后时刻也不放过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
精明既不触犯法律,也不触及道德。犹太人只是用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别人认为很困难的事情,而这种精明是大家容易接受的,大家也很欢迎这种精明。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理论。他们很实际地告诉顾客 “我要赚钱”。他们让别人清楚地看着他们怎样在赚钱。
P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