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回回民族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她和各民族一道为缔造祖国的历史、创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做出了贡献。
一、民族名称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也有称作“回民”的。“回回”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回族的族源是两回事。“回回”一词*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指的是“回鹘”,即维吾尔族。“回回”应是“回鹘”的音转。因新疆南部的维吾尔族已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元代的汉文史书中,便把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西亚、中亚的各族穆斯林均统称为“回回”。这时“回回”的涵义已不是“回鹘”,而是指西亚、中亚和新疆的穆斯林了。“回回”原为他称,而后来当回回形成一个民族时才变为自称。
历史上,蒙古文史料中的Sartqul一词,常用来指中亚一带的穆斯林商人,即指“回回”。明代《回回馆杂字》(汉语、波斯语分类词汇),《高昌馆杂字》(汉语、维吾尔语分类词汇)中,“回回”一词都被写作咖Musulman(穆斯林)。迄今,在不同的地区,各民族语中对回族还有各自不同的称呼。 《民族文化研究文集》是为庆祝胡振华教授从教50周年出版的研究文集之一,是胡振华教授众多成果中的一朵奇葩。
“文集”特色鲜明。它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面比较宽泛。它记录了胡教授关于“国内外回族及伊斯兰文化”、“维吾尔族文化”、“中亚语言文字”、“民族文化”等方面精辟的学术观点:记录了胡教授学术活动、教育活动、国际交往的行动踪迹;记录了胡教授对如何开展好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建设性的意见和对有关民族方面代表人物的评论。
从“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胡振华教授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族教育事业、民族语言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辛勤耕耘,劳碌奔波。使洒满汗水的土地上留下一行行深重的脚印,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从“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胡振华教授的治学、为人。
胡教授是一位勤奋、敏锐的学者,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热情关心年轻学者的导师。直到古稀之年,胡教授仍活跃在学术和教学**线。他不仅治学严谨,而且不断吸收新东西充实自己。更可贵的是他的研究和教学,学术思想、观点总是锐敏、“与时俱进”。他对学生非常热情,总是把他们推向学术和友好交流的**线。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学习、进修和锻炼成长的良好条件。现在,他有一批学生已是学术和管理工作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