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章 变“努力工作”为“努力思考”吧
投入性思考造就天才
中学生轻松解开微积分
自由而自然流淌的投入
我中学时期的“竭尽全力”
合理又持之以恒学习的秘诀
从努力工作到努力思考的转变
第二章 为了真正投入性思考
投入性思考的准备
进入完全投入状态的三天过程
投入性思考后才能够明白的事
投入性思考的愉悦和注意事项
慢慢思考的重要性
投入状态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在睡眠中解决了
意外新发现与梦中灵感
幸福的**
人生价值观的巨大转变
高度投入的瞬间你成为*佳
第三章 投入性思考令大脑也跳舞
投入性思考的征兆
从脑科学角度解析投入性思考
快感电路与多巴胺,A神经和突触
我们身体的目标指向
有宗教信仰就会容易专注思考吗?
活动型投入和思考型投入
能动性投入和被动性投入
死亡引导能动性投入
第四章 思考力与教育
提高思考力的学习方法
何谓创意性和创意性努力?
投入性思考真的有助于学习吗?
思考:激发才智的力量源泉
实践投入性思考:犹太人的英才教育
第五章 思考力与职场
思考力是*强竞争力
投人性思考中的企业
适用于职场的思考方法
第六章 实现投入性思考的五个阶段
**阶段练习思考:思考分钟
第二阶段慢慢思考:思考小时
第三阶段维持*佳状态:思考整天
第四阶段头脑活动的*大化:思考天
第五阶段价值观的变化
你也能够投入性思考
实现希望和追求的投入性思考
作者后记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投人性思考――与*佳的自我**相逢 如果在非洲草原上你与狮子不期而遇,此刻,你除了紧张 地盘算如何能“狮口脱险”,恐怕不会有其他任何杂念。这种 状态就是“投入”。 为了实现某一目标,人们会集中精力,使自己进入投入 状态。因为,将自己置于高度专注状态,就会排除一切干扰 而仅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从而能够*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 种投入性思考已在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学习等各个领域都 发挥了功效。 在回答“怎样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提问时,牛顿说: “因为我一直都在想那个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长年累月 不断思考,往往是经历了99次失败后终于在第100次找到 正确答案。”韩国软件公司孙正义会长正是通过投入性思考 获取了无数个创意;日本本田公司创始入本田宗一郎通过投 入性思考而开发了汽车发动机;美国投资怪才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r)也是以投入性思考著称,伯克希尔公司(巴 菲特创立的公司)的职员说:“巴菲特每天24小时思考伯克 希尔。”微软的比尔?盖茨每年两次进行与世隔绝的“Think Week”,据说微软的大多数战略决策都来自于“思考周”的 投入性思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有关问题持续极限 地投入性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想赶超他们的智慧是很难的。 但是,如果掌握一种恰当的方法并为之努力,就能够像他们 那样进行投入性思考。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能掌握投入性思 考的方法,将使我们发挥巨大的潜能。 1990年至1997年,我一直在特殊的投入状态下进行科 学研究。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专注于思考某一个问题, 即处于那种投入的状态。处于**投入状态下就会终日思考 某个问题,常常会伴随着思考入睡,又与思考的问题一同醒 来。在这种投入状态下,解决问题的灵感不断涌现。 此时的情感变化也很特别,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不断增强。更令人惊奇的是快乐感伴随而来,即思考的快乐。 这快乐来自投入,即使小小的努力也能成为持续高度投入性 思考的原动力。一旦处于投入状态,就会几天、几周甚至几年 都持续投入性思考,直至解决问题。人在投入性思考时会感觉 生活真美好。更重要的是,投入性思考会成就许多非凡的成果。 到目前为止,我所取得的成果,恐怕按照我在投入性思考之前 的状态即使耗费一生也难以获得。 经过7年来对投入性思考的体验,我认清了这样一个事 实:有意识地努力,就有可能投入到某项事业,并因此而改 变价值观。换句话说,有意识的努力改变了自我。即使在无 法投入性思考的状况下,我也找到了能够将自己的能力与生 活的幸福感同时引向*佳境界的方法。 这并非说投入性思考的方法有多么高端、多么复杂,事 实上每个人都具备投入性思考的能力:在紧急状态下被迫投 入的有之,因为投入的愉悦而主动谋求投入的亦有之,等 等。既然如此,何不投入地工作而增加业绩或投入地学习而 获得愉悦呢?掌握投入性思考的方法就可以找到生活的乐 趣,这对人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既能获得幸福感,又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投入性思 考。 投入性思考,是唤醒我们大脑潜意识的*好方法,也是 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捷径。只要认清这个道理并掌握其 方法,就可以挖掘自身的潜能,那么,与人生的愉悦和幸福 结伴同行,就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 在本书中,我努力将长期反复体验的投入性思考方法系 统化。因为我明白,只要坚持思考训练,谁都可以达到投入 的境地。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乍一看是让人望而生畏的超 人运动,但只要经过训练,任何人都可以跑马拉松。投入性 思考也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方法,只要经过必要的学习和 阶段性训练,都可以运用自如。 这是一本需要耐心、细心、用心品读的小册子。 静心阅读,能够感受到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和品味生活的 独特视角,并以细腻的笔触对投入性思考的体验,以及对常 规做法的有效总结,说明了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 重要。 该方法对于职场人士更具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 标具有重要作用!幸福感源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的 努力之中! 本书引导人们要安心、潜心于自己的工作,通过持之以 恒的努力并辅之以有效的方法,一切皆有可能!同时再次印 证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慢而坚持,终获成功! 对投入性思考从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通过阅读本 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似简单的方法,一旦运用自如, 必然提升个人的竞争力! 投入性思考: ――个点石成金的方法! ――一个挖掘人们潜能的方法! ――个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方法! ――个让落满尘埃的时间成为你金子般人生的方法! 投入性思考造就天才 名垂科学发展史册的科学家们并非注定是天才。仔细翻 阅他们的生平记载,就会发现他们具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共同 特点:对思考**投入。他们常常专注于某一问题,并在投 入中寻找答案。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调动****脑细胞进行 思考的人。 由此可见,如果仅凭较高的智商而没有投入性思考,他 们是无法取得骄人成绩的。事实上,纵观科学家们的工作态 度和研究方法,你会明白:与高智商相比,全身心地投入思 考对解决科学问题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韩国科学文化研究所李仁植所长在《朝鲜日报》“趣味科 学”专栏中,曾明确地揭示了天才与罪犯的差别: “研究天才之谜的认知科学家们发现,无论天才还是罪 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经历相同的过程。换句话说,天才 和普通人的智商并非在质而是在量上存在差别。” 天才和普通人的智商并非在质而是在量上存在差别,那 就意味着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依靠他们付出了比 常人更多的努力。天才就是那些对某一问题具有与众不同的 热情,并能够持续进行**的投入性思考的人。 牛顿:废寝忘食的思考者 据说,在回答“如何发现了万有引力法则”时,牛顿轻 描淡写地说:“因为我一直都在想那个问题。”简单的回答, 揭示了探究科学问题所必需的*关键因素。牛顿所说的“想” 不是一般的“想”,而是投入性思考的“想”。 《牛顿传》一书,详细地介绍了牛顿独特的思考方法。他 一旦关注某个问题,就会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常常将盛满 食物的餐盘搁置一旁,成了日渐发福的爱猫的佳肴,甚至到了 天明,还浑然不知已熬通宵。特别是当解决了某一难题时,沉 浸于满足感而全然不知伤身的后果。即使在年事已高时,牛顿 对研究问题的热情也丝毫不减。若想把他请到餐桌前,至少要 提前30分钟开始叫他。就是坐在餐桌前,他也常常只顾阅读而 忘记用餐,晚餐被他作为次日早餐的情况时有发生。牛顿的投 人性思考往往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经常进行投入性思考的人,生活方式也会与众不同。因 为投入性思考与社交活动实在无法两全。进行投入性思考, 就会对所关注问题以外的事情失去兴趣。缺少必要的社交活 动,难免在待人接物方面产生一些不足。这正是热衷于投入 性思考的人容易出现而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牛顿是个远离社交活动的人。他总是与研究亲密相伴, 也几乎从不外出访客,与他交往的人总共不过两三个,从未 有人见过他有什么业余爱好。他在剑桥大学凯恩布鲁斯学院 担任鲁卡斯化学实验室的客座教授,除了在学校参加必要的 研究活动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家里研究问题。 帕因曼:脑子里灌满了微积分的大学教授 以物理学“传染好奇心”讲义而闻名的理查德‘帕因 曼,有许多逸闻趣事流传于民间。他是一位因在重新确立量子 力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但在日常生 活中却是个“愚笨之人”。 据帕因曼的传记《天才》中介绍,他的**任妻子去世 后,他与一位叫玛丽?露的女子结婚。但是他们的婚姻没能 持续多久。喜欢社交活动的玛丽?露与帕因曼就像一套不般 配的服装。结果,他们不得不离婚。当时,玛丽?露在法庭 上陈述的内容见诸美国的一些新闻报道,使那些只专注于自 己事业的科学家们的生活方式,一时成为好事者街谈巷议的 话题。也许是因为科学家们的日常生活从未披露,所以越发 激起人们的兴趣吧。 读《在床上演奏洋鼓运算微积分的大学教授》一文,帕 因曼的日常生活便可见一斑。“早晨一醒来就开始在脑子里运 算微积分,无论是驾车还是坐在客厅里,甚至躺在床上了还 在做微积分运算。” 对喜欢社交的玛丽?露来说,帕因曼的生活习惯明摆着 是令她感到漫长而痛苦的。 “物理学是我**的爱好,它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娱 乐,看了我的笔记本就会明白,我常常思考关于物理学方面 的问题。” 正如帕因曼所说,充满好奇心的他,对待物理学的态度 与众不同,物理学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爱迪生:浪迹天涯的天才数学家 为了探求科学真理,有时需要漂泊四方,广泛认识世界。 但工作和生活大都要求定居某一地方,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束缚。因此,有一位数学家不惜辞去美国**大学教授职务, 云游四方,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究各种问题。他就是世人所称 的“浪迹天涯的数学家”、“来自火星的数学家”――匈牙利 人保罗?爱迪生。 爱迪生一生共发表了一千多篇论文,每篇论文都相当于 一般数学家或许耗费一生才能完成。阅读他的传记就清晰可 见,他毕生始终保持着全力思考的状态。他把一生献给了数 学,既没有娶妻生子,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和业余爱好,甚至 居无定所。因此他不受任何羁绊,只是一门心思到处寻找感 兴趣的数学问题,发现新的数学人才。他游历世界,从大学 到研究所,再到大学,四海为家。他每天至少花费19个小时 来思考数学问题或著书立说,给世人留下了1475篇不朽论 文,这些论文至今仍在启发后人。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