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的形成,*初有假说“冷缩说”和“分离说”,但这两个说法都不能给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因此也不能成立。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在当时的地球物理科学基础上的“海底扩张说”应运而生,它科学地解释了大洋地壳的形成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又进一步用地球板块的产生、消亡和相互作用来解释地球的构造运动。这两个学说为以后的“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也更好地解释了海洋的形成和发展。
同样是水,为什么江河湖海的水可以供人类饮用,而海水却是又咸又苦,根本不能下咽,海水里的盐分到底来自何方呢?原来它们都是陆地上的江河通过流水带来的。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形成溪流后汇人江河,有一部分穿过地层*终成为地下水,地下水在某些地段又会冒出地面再次流进江河,*后一直归人大海。而水在流动过程中,会流经许多地区,遇到各种各样的岩石,水里也就溶解了各种盐类,这些盐分都被江河里的水带进了大海。海水不停地蒸发,必然导致海水中盐的浓度越来越高。海洋形成至少已经有30 亿年了,那么海水中含有那么多盐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白天的海水涨落被叫做潮,夜晚的海水涨落被称为汐,人们将海水水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现象。这种现象是由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造成的。其实月亮和太阳对于地球的引力在陆地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由于陆地地面是固定的,所以对于引力带来的表面变化不容易看出来,而海水呈流截的液体状态,在引力的作用下,它会不自觉的朝有吸引力的方向流动,所圳就会形成明显的潮涨潮港现象。
海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是由地震或者风暴而造成的海面巨大的涨落现象。
按照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两大类。地震海啸是由于海底发生的地壳运动搅动了海水,使得海面掀起巨大的波涛。而风暴海啸一般是因为台风、飓风或者强大的寒潮过境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运动。海啸发生时,在大海深处的波浪并不是很高,而一旦其靠近海岸,由于海水的深度减小,波浪会突然升高,进而对陆地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据统计,全球沙漠面积约1500万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10.3%,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大。那么,如此广阔的沙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界给出了许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种说法认为沙漠的形成原因*重要的是岩石的风化。另一种说法则将其归于地壳的变化,认为是由于地壳活动使得湖泊及河流消失,从而袒露出泥沙形成了沙漠。而美国的科技人员经过研究,则给出了第三种说法,他们认为尘埃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沙漠是干旱和寸草不生的代名词,然而凡事都没有**,在秘鲁南北狭长、宽度仅30至130千米的滨海区,广泛分布着流动的沙丘,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25℃,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南部低于25毫米,气候炎热干旱。但有些年份降水量突然成倍增长,沙漠中会长出较茂盛的植物,并能开花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沙漠开花”。据称这种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但目前尚无定论,仍需做进一步探讨。
尽管沙漠干旱少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繁衍,但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偶尔还是会发现一片葱绿的树林草丛,那就是沙漠中*宝贵的绿洲。这些绿洲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沙漠绿洲大都出现在背靠高山的地方,所以当夏季来临时,高山上融化的冰雪会在汇流成河流后进入沙漠的低谷,这样就形成了地下水;而当地下水流到沙漠的低洼地带时就会涌出地面,形成湖泊。由于地下水滋润了沙漠,植物草丛开始慢慢生长繁衍,便会形成沙漠中的绿洲。据考察,世界上*大的撒哈拉沙漠就曾有一片绿洲。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境内,这里是我国极为干旱的地区之一。然而,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约有113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在极度干旱的沙漠里,为何会有如此众多的湖泊?有科学家称:这是因为沙漠下面隐藏着一个大型的地下水库。这个大型地下水库与500千米之外的祁连山冰川积雪之间,可能存在着一条巨大的“调水通道”。但这些只是猜测,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证实。
中国古代认为雷电是雷公、电母制造出来的。西方人则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结果,是上帝用来惩罚人类的,因此,人们对雷电总是怀有恐惧心理。然而,一些怀着科学精神的探索者一直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早探索出闪电奥秘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用风筝做实验,证明了天上的电与地上的电是相同的,“闪电就是电火花”。但时至**,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完全弄明白闪电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翻腾不息的云朵为什么会带上大量的正、负电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在雷雨天时放风筝,把雷电引到地面上来困难得多。为了揭开闪电之谜,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和测试,他们把气球放到雷电云层中进行探测;派飞机围绕雷电云层飞行,甚至穿越雷电云层;用火箭触发闪电等。但是,通过这些试验活动,人们对雷电的了解仍然微不足道。
科学家们发现:在多数情况下,雷电云层的厚度超过3000米才可能产生闪电。云层上部往往带正电,底部带负电。当正、负电荷1间的电场足够强时,就击穿空气,产生闪电。一般而言,云层越厚,雷电越激烈;但是,究竟是什么驱使正、负电荷分开的呢?不少科学家认为,降雨可能是个原因。
他们认为:降落的大雨滴或冰球携带负电荷,而像小尘粒和冰晶这样带正电的微粒就在云层上部积累起来,使云层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从而产生了足以引起闪电的电场。可是这种解释难免牵强,因为闪电也经常发生在降雨之前。另外,这一观点也无法解释在火山爆发时为何也会产生闪电现象。
于是,有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认为雷电云的电荷是在云层外产生的,大气中过量的正电荷被吸附到上部云层后,又吸引云层上方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附着在不断被气流裹挟而下的云粒上。正负电荷的分离正是由于这些上下运动的剧烈气流在发挥作用。然而,这一假说也并未得到证实。闪电的秘密,至今无人能够完全地解释清楚。对于这个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神秘现象,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加以解读。P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