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写作学引论 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写作学引论 第2版

  • 作者:陈果安
  •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615464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35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丛书含《现代写作学引论》《文学写作教程》《实用写作教程》《中文专业论文写作导论》四本,是在近十年教学科研的基础上编写而成。1993年,我写过一本《神秘的文心》,1995年,我主编了一套教材,含《现代写作原理》《文学写作学》《文章写作学》三本。1997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又编写了一套实用写作教材,含《实用写作原理》《现代实用新闻写作》《现代实用文秘写作》《现代实用经济写作》《现代实用科技写作》《现代实用礼仪写作》《现代实用法律文书写作》。1999年,鉴于论文写作理应成为大学本科生训练的一个**,我们又先后编著了《大学文科毕业论文导写》《大学中文专业论文写作概论》。这些教材,经过多年教学检验,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提高。这套丛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书是“现代写作学丛书”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现代写作学引论中的基本知识点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写作行为论、写作主体论、文章目标论、写作聚材论、写作构思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文章节选
    **章 写作行为论
    【学习提示】本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写作行为的系统性、规律性,把握写作学习的基本环节,教师讲授可简明扼要,把大部分篇幅留给学生自学。学生不懂的地方,可安排一定时间集体讨论、答疑。
    §1 写作行为的含义
    现代写作学研究的对象是写作行为。写作原理所要揭示的是关于写作行为*一般的模型、机制、特点、规律、原则、方法。“写作行为”指什么?它与我们平时讲的“写作”“写作过程”“写作活动”有什么区别?它的内涵、外延应怎样界定?这是研究现代写作学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一、关于“写作”“写作过程”“写作活动”“写作行为”的语义辨析
    我们先说“写作”“写作过程”“写作活动”“写作行为”这些概念在语义上的区别。
    “写作”这个概念,就字面讲,含有“制作、记写”的意思。《诗•小雅》云:“作此好歌”,其中的“作”,即用心创造的意思;《韩非子•十过》说:“子为我听而写之”,其中的“写”,是已写的意思;“写”“作”二字连起来,指的是把用心创作的东西记写下来,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写文章”。 。
    “写作过程”这个概念,通常指的是由写作动机萌发到文章修改清誊完毕这样一个具体的文章制作过程。“写作过程”是由许多的操作环节——“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修改”“清誊”等构成的,它是生产文章*直接、*显跟的阶段,通常称它为“显写作”。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这两个概念互文见义,基本上没有区别。什么是“写作行为”?其解释是:“写作主体为了写作目的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什么是“写作活动”?其解释是:“写作主体为达到写作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按这样的解释,“行为”也就是“活动”,“活动”也就是“行为”。
    ……
    目录
    绪论
    §1 写作学:一门新兴的正在建设中的学科
    §2 写作学研究的对象
    §3 写作学的学科体系
    §4 写作学思潮
    §5 写作学的当代进展
    §6 广义写作学与狭义写作学
    **章 写作行为论
    §1 写作行为的含义
    §2 写作行为的特点
    §3 写作行为系统
    §4 写作行为的规律
    §5 写作行为的“内在运行机制”
    §6 写作技巧
    §7 写作行为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
    第二章 写作主体论
    §1 写作主体的含义
    §2 写作主体的发生
    §3 写作主体的修养
    §4 写作主体的“人格知识智能结构”
    §5 写作能力的发生机制
    §6 写作主体的建构(一)
    §7 写作主体的建构(二)
    §8 写作主体的建构(三)
    §9 写作主体的建构(四)
    第三章 文章目标论
    §1 文章(广义)含义
    §2 文章(广义)规律
    §3 文章(广义)分类
    §4 文章(广义)体裁
    §5 文章(广义)图式
    §6 文章(广义)自生长理论
    §7 文体(广义)思维
    §8 文章(广义)之美(一)
    §9 文章(广义)之美(二)
    §10 文章(广义)之美(三)
    §11 文章(广义)作风
    第四章 写作聚材论
    §1 聚材的认知格局
    §2 材料的生成机制
    §3 聚材的途径:观察
    §4 聚材的途径:体验
    §5 聚材的途径:阅读
    §6 聚材的核心:感受
    §7 材料的积累:识记
    第五章 写作构思论
    §1 构思的含义及特点
    §2 “召唤结构”与“写作决策”
    §3 “思维时空”与“思维方式”
    §4 “思维模式”的构建与消解
    §5 文思的启动
    §6 思路的展开
    §7 主旨的提炼
    §8 材料的运用
    §9 结构的安排
    §10 构思中的想象
    §11 构思中的思维
    §12 构思的成熟定型
    第六章 写作表达论
    §1 “写作语言”
    §2 “写作文本”
    §3 文本的语音层
    §4 文体的语义层
    §5 文本的语象层
    §6 文本的语蕴层
    §7 汉文字的特点及母语思维
    §8 “语体”与“文体”
    §9 “语感”与“文采”
    §10 词的运用
    §11 句的运用
    §12 表达的含义与特点
    §13 表达的开笔定调
    §14 表达的情境性运思
    §15 表达的语段性运思
    §16 表达的修辞性运思
    §17 表达方式
    §18 表达的修改润色
    再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