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国内第一本EQ+IQ双训练亲子互动读本,北京最权威思维学校校长李卓老师写给3~7岁宝宝妈妈的教育实操书。随书附赠亲子启智游戏卡片。)
QQ咨询:
有路璐璐:

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国内第一本EQ+IQ双训练亲子互动读本,北京最权威思维学校校长李卓老师写给3~7岁宝宝妈妈的教育实操书。随书附赠亲子启智游戏卡片。)

  • 作者:李卓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 ISBN:9787507534757
  •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01日
  • 页数:304
  • 定价:¥32.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7534757
    • 作者
    • 页数
      304
    •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01日
    • 定价
      ¥32.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这是一本幼儿早期品格教育与思维开发相结合的图书,也是作者李卓从事幼儿早期教育历时多年的一部工作笔记,是继《宝宝聪明就这样简单》之后第二部育儿案例。
    本书从一个幼教经验丰富的教师角度,以实例的形式,从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而对父母来说又比较棘手的问题入手,给予了解决,特别针对当前6+1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引导、针对家长常常易犯的错误一一进行了阐述。实用性强,也很有启发,是一本难得地学前教育指导书。
    文章语言生动平实,让父母易于接受。通过宝宝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讲述孩子成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比前一本《宝宝聪明就这样简单》增加了思维游戏部分的内容,使宝宝和父母互动更多,宝宝学习更有主动性。
    本书特点
    1、**教育机构校长李卓老师继《宝宝聪明就这样简单》之后又一教育新作。《宝宝聪明就这样简单》该书2010年5月上市以来一直位居当当榜综合类榜单****00以内,连续一年的销售走势良好,获得当当2010年年度畅销书榜单总榜第35名。年度分类榜单第二的佳绩。显示全部信息
    文章节选
    为孩子选朋友一定要“择胜择优”吗 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与社会交往能力,在幼儿期“选择朋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也很纯粹,他们选择朋友的原因、对待朋友感情的深浅与家长的期待有的时候并不吻合,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时候,为人父母,我们会怎么做呢?
    家长们为孩子甄别小伙伴都是择胜择优的,希望小朋友之间好的行为与习惯能够相互促进,这是家长们共同的期望,然而生活中我们既不能主观判断孩子的“好坏优劣”,也不能将所有我们眼中的“坏孩子”严格地区分在警戒线以外、不让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接触。成长中,可变的因素很多,今天的“坏孩子”不会永远“坏”下去,好孩子也有可能误上“歧途”,所以小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家长的及时引导更显关键。
    木木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虽然只有三岁,但个子长的很高,小身板壮壮的,像个小男子汉。木木有些任性,缺乏独立性,在家里一直是老人带的,分离焦虑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还没有上幼儿园。妈妈给他报了思维训练的课程,希望在智力开发的同时,通过小班授课与老师的耐心引导能够让他逐渐适应群体生活,然后再送入幼儿园。
    萍萍是个漂亮的小姑娘,还不到三岁,非常的独立自主,**天上幼儿园都没有哭,还常常像个大姐姐一样安慰班里的小朋友。
    个性完全不同的木木和萍萍在思维学校被排在了一个班级,他们每周会见一次面,一起上两节思维课。木木不能离开奶奶,所以奶奶便坐在木木身后陪着他上课。原本经过适应期,木木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下是可以离开亲人独立上课的,但是**次尝试就以失败告终了。因为奶奶刚刚离开教室,木木就变得很不安,又哭又闹,老师和���朋友一起安慰他,还特意安排萍萍和木木一起完成训练目标。
    木木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刚刚平复了情绪。走廊上的一阵吵闹声,又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原来木木妈妈和萍萍妈妈吵了起来。
    萍萍妈妈在走廊上的监视器里看到木木一直在哭闹,自己的女儿还和他分在一组,认为女儿的学习受到了干扰,而木木妈妈和奶奶还站在教室门口向里张望,便忍不住上前阻止了,认为木木是这个班级的“落后生”,影响了全班小朋友的学习和训练效果。木木妈妈则认为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没必要太过紧张,萍萍妈妈太过“借题发挥”,于是两人就吵了起来。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在某一方面暂时“落后”的孩子,觉得这样不仅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效果,还浪费了他宝贵的学习时间。殊不知,帮助他人对自己而言更是一种进步。这不仅对孩子的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从学知识、增强能力的角度而言,能够在这种看似“有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地坚持自己的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两耳不闻窗外事”固然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如果能喧闹中还可以做到不受干扰静心专注更为可贵。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能速成的过程,对家长来说,耐心和关爱其实很重要,而这种耐心和关爱不**于对自己的孩子,对待他们的朋友也同样如此。
    这是在网**传的一个士兵的故事。
    战争结束以后,他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好啊!”他们热情地回应着,“我们很高兴见到你的朋友。”
    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战争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母亲听到以后,没有说话。
    短暂的沉默之后,儿子在电话里听到父亲这样说:“儿子,我很遗撼,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但是像他这样的残疾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让他就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听到父亲这样说,在长久的沉默之后,儿子没有任何言语就挂断了电话。
    此后,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后来,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察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是自杀。
    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在警方带领之下看到了儿子的遗体。
    这时他们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的结局实在有些残酷,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喜爱外表得体、谈吐风趣、优点突出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可能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在交友时远离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聪明、**的人。
    对待孩子朋友的缺点与不足,首先请把这些不足当成是自己孩子的,这样也许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了。像帮助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其他孩子,实施者是小朋友,引导者是父母。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小伙伴,还能够让他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好的,良性的,如何与小朋友一道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团体生活中小朋友如何趋利避害 孩子**天成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个重要挑战就是“上幼儿园”,也因此从家庭生活中倍受关爱呵护的“核心”转变为团体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个体。这对孩子来说,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在团体生活中,能够受到老师的关注,小朋友的喜爱,拥有很好的朋友缘,在团体学习、生活、交往中懂得分享,做到友爱和睦,共同成长和进步是每一位家长的期待。所以家长们一方面非常乐于孩子参与“团体生活”,从中汲取成长的必要体验与良性的促进;另一方面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接触的小伙伴多了,也会带来一些与家庭原有的教育理念、方式相矛盾的影响,为此家长又免不了担心。那么如何在团体生活中趋利避害呢? Part1: 故事大王变结巴
    芽芽妈妈在外企工作,她不仅会讲英语,还会日语和法语,可谓新时代的“白骨精”。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的外语能力,所以芽芽妈妈把女儿的语言发展看得格外重要,在孕期就给孩子放英语儿歌、日语故事,进行胎教,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芽芽没有让妈妈失望,从两岁半起就能说会道,上了幼儿园以后更成了班里的讲故事大王。可是*近芽芽说话却有点儿结巴,芽芽妈妈听到后进行纠正,她又能马上改过来,这种现象让芽芽妈妈很着急,该不会芽芽真的结巴了吧?
    经过了解后芽芽妈妈发现,原来芽芽在幼儿园有个好朋友叫池池,池池说话结巴,芽芽觉得好玩就偷着学了。芽芽妈妈见过池池——长得白白胖胖的一个小男孩,性格特别好,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可怎么办啊?总不能因为池池结巴就拒绝芽芽和他来往吧,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不能就此判定谁朱谁墨的,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芽芽妈妈很担心,万一芽芽以后也结巴了可怎么办啊?池池这个朋友还要交吗?
    确实,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身边的朋友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家长的处理方法得当,还是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友谊的。首先,芽芽妈妈可以告诉芽芽,池池并不是自己愿意或者觉得好玩才结巴的,而是因为说话的时候太着急了才会结巴。其次,学池池结巴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有可能伤害到池池,也许池池也正为自己结巴而伤心呢,再看到好朋友都学自己结巴就会更加难过,另一方面经常学结巴以后自己说话也会结巴,要是想和人说话一结巴就会说不清楚的。对于较小年龄段的孩子正面去讲这些,孩子也许不是很明白,妈妈可以把这些事情和道理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她理解。 Part2:小公主和小邋遢
    梦梦妈妈*近有点儿烦,有个难题让她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梦梦班上有个小朋友叫宸儿。宸儿是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他很聪明,梦梦和他在一起总能发现原本平常的游戏原来还有很多新鲜的玩法,梦梦玩得开心,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可是宸儿身上的一些细节令梦梦妈妈有些难以接受。
    梦梦的妈妈和爸爸都是医生,对于外在形象与个人卫生很注重。梦梦妈妈从小就把梦梦打扮得很时尚,特别注意形象的整洁得体,同时还注重培养女儿的审美意识,服装的颜色与款式的搭配都尽量让梦梦自己选择。而卫生方面的要求就更多了,比如从外面回来,洗手一定要把香皂打出泡泡,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相较之下,宸儿的家长在这方面对宸儿的培养就比较粗线条了。有的时候甚至脸都没洗就来幼儿园了,衣服常常也是脏的,夏天的时候还会带着不清爽的味道。在生活细节方面,比如吃完饭后宸儿随意拿小手去擦嘴,而不是用纸巾,摸完鞋子又去拿吃的……
    梦梦妈妈很担心梦梦和宸儿一起玩的时间长了会养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而且她也接受不了留在女儿雪白毛衣上的脏兮兮的小手印。
    但她是女儿的**个好朋友,到底要不要干涉呢?
    这个问题确实具有普遍性,生活中,不光是小朋友,就算在成人世界里,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不同的人,也会与他们成为同学、同事、朋友。他们身上一定有我们欣赏与喜欢的优点与特性,但同样也有一些难以接受的行为习惯与生活小节。
    这个时候,是坦然接受还是回避忽视,真的是一个难题。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既不能拒绝孩子和朋友来往,又要关注卫生问题,让孩子坚持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受影响。其实梦梦妈妈可以和梦梦多沟通,例如问问梦梦为什么喜欢和宸儿一起玩?*喜欢宸儿哪些方面?首先要肯定梦梦的这位好朋友、肯定两人之间的友谊,然后妈妈可以用一些小故事让梦梦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帮助梦梦保持讲卫生的好习惯,并且教梦梦一些“方法”,在交往中帮助影响宸儿一起“讲卫生”。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梦梦妈妈还可以和宸儿妈妈聊聊,但是谈话方式要比较慎重,稍有不慎有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于这类相对敏感的问题,我们能做的首先是教育与督促自己的孩子,不能过多地约束别人的行为。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依然能保持自我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受好朋友的“影响”,同时还能帮助好朋友一起进步,这种行为习惯与良好的品格将更为稳固。 Part3:班上有攻击倾向的小朋友
    糖糖妈爸都是80后年轻的家长,*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小两口都不是北京人,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发展,经过几年的奋斗,把家安在了燕郊。这里虽然远离市区,交通也不算特别便利,但是终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安定下来以后,很快便有了小宝宝糖糖。
    9月份,三岁的糖糖上幼儿园了。为了方便接送,糖糖被送进了小区里的一所民办幼儿园,入园没几天,爸爸妈妈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是小区内部的幼儿园,所以大都是小区里的孩子。小区人文环境的弊端在幼儿园里体现得尤为突出。
    这里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有像他们一样正在奋斗的80后,也有当地回迁的农民以及附近做生意的商贩。在城市生活中,我们很难选择左右邻居,大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标准差异很大。
    糖糖妈妈发现这里的小孩儿都有很强的攻击行为,仅仅一个**糖糖就被打哭了三次,而且都是没有什么原因地被别的小孩追打,这让糖糖妈妈既心疼又恼火。可既然是孩子之间的冲突,书上也说孩子间的矛盾要让孩子自己解决,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更何况她曾亲眼看到一个小男孩打了糖糖以后,那个男孩的妈妈抓起糖糖的手扇向自己的儿子,口里还高喊着:“你打回去,打回去他下次就不欺负你了。”
    孩子的行为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们的言行的影响下养成的,如果家长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又怎么可能期待这么小的孩子自我修正呢?
    糖糖的个性又比较内向胆怯,在类似的情况发生之后,糖糖对与小朋友一起玩都产生了排斥心理与交往困难。
    糖糖这个年龄正是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
    糖糖妈妈急坏了,还要不要和这些小孩子一起玩、做朋友呢?还是要给糖糖转园呢?
    在这个问题上,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任何一个环境都不能说是百分百地利于孩子成长。同样也不会有一个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主要在于家长的引导以及如何帮助小朋友懂得趋利弊害和合理选择。对于小区幼儿园内的孩子,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进行排斥,其实对于孩子选择朋友,首要的原则就是从孩子自己的角度出发。孩子和成人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朋友,糖糖面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时,*终也不会选择和他们做朋友,这就是通过孩子自己的选择与实践作出的筛选。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家长多注意观察和引导,不必太紧张。
    如果因为遇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孩子就惧怕与人交往、拒绝交友了,这就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朋友对幼儿的帮助是他人或任何教育方式都不能代替的,所以建议家长扩大孩子的交际圈,帮助他们去寻找更广泛的交友范围,相信糖糖会从中找到合适的朋友。要通过形成正面的印象给孩子消除此前留下的阴影,让他感受到来自朋友的友爱与快乐,建立正确的良性的心理体验。 “帮”孩子做到哪一步才是*恰当的
    每年六七月,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要么就是家有宝宝要入小学,要么就是孩子要小升初或是参加中高考。
    进入学历教育阶段,每一次选择,比拼的不仅是孩子的智力,更是家长能量、人脉和财力。
    早上一到办公室,就听到同事A说:“一个楼的,人家都进中关村三小了,我们怎么也得进人大附小啊。忙了两个月,刚来电话让我下午去把赞助费交了,这才小学一年级,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同事B说:“怎么办,这就像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一关一关地过吧。我昨天晚上就为了我儿子体育测试30分的事情忙到12点。”
    “怎么回事?”同事们都饶有兴趣地打听着。
    同事B细细讲来,原来她儿子今年中考要考体育,因为身体比较胖,估计跑步得不了满分,本来心情就非常郁闷,吃晚饭的时候孩子又接到同班同学一个电话,说是家里帮忙安排,争取明天体育测试得满分。于是他儿子就开始闹情绪了,纠结于“凭什么同学能行而我就不行,这样在体育上我就落后了几分,万一就因为这几分,到时候考**中学提档就卡在这儿怎么办?”
    孩子情绪不好,父母立刻慌了神,绞尽脑汁想办法。
    我听了不由问道:“如果你们让孩子努力学习、好好复习,其他科目多考几分不就行了嘛,这么执著实在有点儿较劲。”
    “这你就不明白了!”同事B说,“大考在即,不能影响孩子的心情。任何方面都得帮助孩子增加砝码。”
    对此我实在是有些难以认同,但是同事B的观点在办公室里却得到了大家广泛认可。“苦什么别苦孩子”是家长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家长能做到的都会替孩子做到,清除障碍、制造机会、提供财力和人脉支持,只要对孩子好。
    但是,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财力、人脉不可能无限发挥,总有力不能及的时候,那时孩子怎么办?
    又想到很多小朋友,小小年纪就讲吃讲穿,攀比之风尤甚。
    早晨在学校门口看到玲玲,她跑过来兴冲冲地对我说:“李老师,您知道吗?泽惠家有大别墅,好漂亮的大别墅。我们昨天去她家玩了。”一脸的羡慕之情,在她身后是神情略有些不自在的父母。
    昨天晚上在外吃饭,听到邻桌小朋友和妈妈的雷人对话。妈妈说:“今天海参特价,78元一只。你要不要吃?”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不吃特价的。上次在万龙洲吃那个198元的还凑合。”妈妈问服务员:“有不特价的、大一点儿的吗?”
    服务员怔了怔:“这一批大小都差不多。”
    恐怕这样的客人,她也是**次遇到。
    老同学带着女儿芊芊来我家串门儿,吃饭时候问我:“阿姨,有喝的吗?”我说有啊:“有汤、有粥,你是要喝哪个?”孩子摇了摇头。
    我以为她口渴,刚要给她倒水,结果小姑娘用手指着放在墙角的一箱特伦苏说:“我只喝这个。”
    结果,这丫头从进门到离开一共喝了三瓶特伦苏,中间白水一口没喝。
    同学说:“她就这样,从来不喝水,只喝奶。不过小孩子多喝奶有好处,皮肤也好。”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她洗澡还是用水吧?”
    同学愣住了。
    在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中,很多传统与美德全都丢弃了,我曾经开玩笑地说过,小孩子在学前什么都不用学,把《弟子规》背会搞懂就受用无穷了。可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孩子们往往是在国学班上把这些语��背得极为通顺,但却没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更谈不上身体力行了。
    《弟子规》“信”里有这样的话: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意思是说,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这是极通俗的道理,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做的恰恰与之相反。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好的衣、食等物质条件,而孩子在做学问上,家长的态度反而宽宏豁达起来。“学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强求,大不了以后出国留学。”“孩子开心就成,我们也不求孩子在学业上一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却实有偏颇。孩子在成年之前,只有一项工作,就是学习。学生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储备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家长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学习,如果连这一件事都做不好,都惰于精进、放任自己并敷衍了事,那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吃苦的精神又从何处来培养与体现呢?你能够想象这样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以后,独自面对竞争、挑战、困境,会怎样的无措与胆怯?
    所以,家长在某些方面对孩子的关爱与帮助要掌握一个恰当的尺度,宁少毋多。因为少一分则是给孩子更多的锻炼与成长机会,激发出孩子更大的潜能与创造力;多一分则是限制和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与努力的机会,渐渐的,原本具备的能力与自我探索的愿望便弱化了。 “没主见”的宝宝怎样才能自己作主 枫枫妈妈说枫枫是一个没主见的孩子。具体表现是,妈妈带她上街买衣服,问她喜欢什么样的,她说“随便”。妈妈拿起一件红色的带帽衫问她好不好,她点点头;如果妈妈再拿起一件蓝色的水手服问她,她仍旧是说好;其实不管妈妈拿起多少件、问起多少次,枫枫都会说好。吃饭也是一样,“宝贝儿,晚上想吃什么?”“随便。”不仅是面对这些涉及吃、穿等日常生活的问题,即使是现在已经快上小学了,要在暑期报什么样的特长班、选择学跆拳道还是舞蹈,她也一概是“无所谓,听妈妈的”。
    “小时候她这样,我觉得这孩子听话、懂事,让人省心。但是越来越大,我就觉得她是不是没心眼儿啊?也太没主见了,这样下去,学习肯定好不了。太让人操心了。”枫枫妈妈非常担心女儿的“没主见”,在学校会受欺负,表现在学习上会是一种不认真、不积极的态度。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渐渐认识到这种没有主见的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家长包办,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差,不仅表现在性格特征上,而且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在群体竞争中处于劣势。
    于是开始担心,但是往往不得要领,虽然是“怒其不争”,却也无济于事。
    其实孩子的这种性格特征,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的,很大程度上造就孩子这种性格的真正原因就是家长自己。一方面,家长很强势、很主观,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决定了。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习惯,缺少独立思考与自主选择的意识和愿望了。另一方面,家长总认为自己是给孩子空间了,比如枫枫妈妈的问话:“晚上你想吃什么?”
    这对于小朋友来说,其实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想象的空间太大,反而等于没的选。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宝宝是想喝粥还是吃面条?”
    “面条。”如果宝宝选择了,妈妈可以用抽丝剥茧地方式再问:“是打卤面还是炸酱面?”
    孩子有可能暂时不能明白二者的区别,妈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提示,“打卤面是放木耳、黄花和肉肉的。炸酱面有豆芽、黄瓜、萝卜丝当菜码,用黄酱和肉炒在一起的。”
    妈妈要将“待选择项”尽量描述得清楚、形象、具体,便于孩子作出选择。
    买衣服也一样,“你的皮肤白,配蓝色的水手服会比较好看。红色也不错,带帽子可以防风。两件里选一件,你做主。”
    特长班也是如此,可以先让孩子感受一下跆拳道与舞蹈的不同氛围,两种课程都让她亲自体验一番,并且可以把这两种运动背后的起源与文化讲给孩子听,“跆拳道可以强身健体,舞蹈可以让你的身材很好看,还可以在节日的时候表演给同学和老师看。”
    从没主见到有主见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要在有限的范围内让孩子作出决定,然后再把范围逐步扩大,这样慢慢培养,时间长了他自然就会自己做主了。
    按照这种方法,枫枫妈妈尝试之后告诉我,枫枫选择了“跆拳道”,因为她说,“上次妈妈的钱包在菜市场被坏人偷走了,我要学会跆拳道,可以保护妈妈,可以抓住坏人。”
    枫枫妈妈非常感动,一向认为枫枫没有主见,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是有些冷漠,没想到深度沟通之后才发现枫枫是这样心思细致又孝顺的好孩子。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几个观点在实践中其实是一直被验证的。
    1.孩子的问题要从家长身上去找根由。
    2.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3.“说出来”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孩子没说,不等于没有思考,没有想法。
    4.做家长的其实很不容易,家庭教育无小事,特别是在跟孩子沟通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包括如何引导、如何设问、如何交流,如何强化……没有一句话是白费的,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所以,教育孩子重要的是“言传身教,谨言慎行”。当有了孩子以后,家庭便是课堂,再也不是随意而为、无所计划、无所顾忌的休闲港湾——至少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
    目录
    **卷:品格教育与情商培养
    01、理解我们的宝贝-牢记每个大人都是从孩子开始的。
    02、为孩子选朋友一定要“择胜择优”吗?
    03、团体生活中小宝宝如何趋利避害
    04、如何避免小伙伴之间的过分亲蜜
    05、危机教育让小公主理解生存压力
    06、“帮”孩子做到哪一步才是*恰当的
    07、身教先于言教-曾国藩育儿观
    08、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度过思想上的断奶期
    09、女高男低的家庭中如何塑造好爸爸形象?
    10、让孩子理解付出的含义,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1、如何帮助宝宝建立自信,以娱乐精神对待自己的“不如意”?
    12、共情教育培养仁爱宝宝
    13、关爱父母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14、教育孩子能否古为今用?
    15、慎重对待隐藏在优势中的隐忧
    16、如何让孩子学会“服从”。
    17、微笑让宝宝不再“孤独”
    18、宝宝闯祸了,要不要帮他善后呢?
    19、怎样纠正小家伙的坏习惯
    20、功过格教会孩子自省
    21、如何面对孩子“我只要这一个”的要求
    22、当孩子不被欣赏时该怎么办?
    23、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24、“没主见”宝宝怎样才能自己作主
    25、“小霸王”的改造方案
    26、要人云亦云还是要“另类”?
    27、怯懦小宝VS攻击性倾向的宝宝
    28、让孩子学会践证自我
    29、孩子做错了事,该怎么办?
    30、孩子被老师“不当批评”该怎么办?
    31、如何对孩子说“不”
    32、爱伤的膝盖会痊愈,受伤的胆量能复原吗?
    33、想要飞,不能靠别人施舍翅膀
    34、如何消除无法规避的不良情境对孩子性格的负面影响
    35、敏感宝宝的“**”窍门-你的心事我愿意听
    36、**宝宝优计划-客观看待孩子的优势与不足
    附:隐藏在童言无忌中的教育黑洞 第二卷 智力是可以培养的
    宝宝聪明**步:对外界信息良好的吸收能力是聪明的起点
    宝宝聪明第二步:智力因子发展水平决定决定聪明程度
    宝宝聪明第三步:儿童思维训练让宝宝更聪明 第三卷 聪明有道-越玩越聪明
    **部分:语义类游戏——培养语义能力让孩子越说越聪明
    越说越聪明的语义游戏
    游戏名称:比比看
    游戏名称:汽车城
    游戏名称:配对对
    游戏名称:动物排队
    游戏名称:花朵方阵
    游戏名称:动物乐园
    游戏名称:卡片列车
    游戏名称:买水果
    第二部分
    有趣的符号游戏
    游戏名称:比比看
    游戏名称:汽车城
    游戏名称:配对对
    游戏名称:动物排队
    游戏名称:花朵方阵
    游戏名称:动物乐园
    游戏名称:卡片列车
    游戏名称:买水果 第三部分:图形类游戏——培养图形能力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好玩的图形游戏
    游戏名称:看我变变变
    游戏名称:捉迷藏
    游戏名称:寻找小猫咪
    游戏名称:猜猜它在哪儿
    游戏名称:猜残像
    游戏名称:猜猜我是谁
    游戏名称:动物完形
    游戏名称:勇敢者游戏
    游戏名称:哈哈鱼
    游戏名称:飞飞鸟看世界
    游戏名称:有趣拼图
    游戏名称:功夫猫咪
    游戏名称:找窗花
    游戏名称:拼图排队
    游戏名称:图案乐园
    游戏名称:欢乐一家行
    编辑推荐语
    *让妈妈操心的两件事:一是宝宝的健康,一是宝宝的聪明。
    本书是国内**本EQ(情商)+IQ(智商)双训练的亲子互动读本,北京*权威思维学校校长李卓老师写给3~7岁宝宝妈妈的教育实操书。
    36个成长中父母与宝宝的真实案例与32个开启心智、锻炼思维的精彩游戏,让宝宝在人际关系、语言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全方位开启智力、培养情智。
    让孩子拥有得**的能力,保持得第二的心态,成为令妈妈骄傲的优+宝宝。
    随书附赠亲子启智游戏卡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