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绿色建筑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绿色建筑

  •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 ISBN:9787800587719
  •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01日
  • 页数:324
  • 定价:¥33.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前 言
    今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着手制定本国的21世纪议程,确立环境与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各行各业也纷纷行动起来,研究和制定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并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开展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实施一些大型生态工程。
    中国作为*大的发展中**,虽然面临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和资源匮乏的重重困难,仍然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极大的魄力,从70年代就开始建设堪称世界*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80年代起在全国实施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建设农业"生态村"工程,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在建筑界大力推广节能节地措施,开发、建设节能小区、太阳能小区,及时制定节约土地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绩显著。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随即在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各行各业制定发展
    目录
    **篇 绿色建筑观综论
    1 绿色建筑与社会文化(1)
    1.1 绿色建筑的文化背景(1)
    1.2 绿色建筑与新自然观(4)
    1.3 绿色建筑与生态价值观(?)
    1.4 绿色建筑与环境伦理观(10)
    1.5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19)
    2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26)
    2.1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26)
    2.2 绿色建筑与生态学(33)
    3 绿色建筑与经济(38)
    3.1 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38)
    3.2 绿色建筑体系的效益费用分析(44)
    3.3 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的度量方法(48)
    3.4 实施绿色建筑体系的经济机制(52)
    4 绿色建筑与法律(55)
    4.1 绿色建筑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55)
    4.2 绿色建筑思想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的反映(56)
    4.3 绿色建筑的立法(59)
    5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62)
    5.1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62)
    5.2 可持续发展住区国内外研究综述(62)
    5.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综述(65)
    第二篇 绿色建筑设计
    6 从现代建筑走向绿色建筑(77)
    6.1 西方历史上对理想化聚居方式的探索(77)
    6.2 现代建筑运动中有关"绿色"的建筑活动(80)
    7 绿色建筑体系的构成及特征(93)
    7.1 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93)
    7.2 绿色建筑体系的功能与特征(94)
    8 绿色建筑设计(96)
    8.1 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96)
    8.2 绿色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100)
    8.3 多元的建筑文化(105)
    8.4 绿色住区的防灾(112)
    9 绿色建筑评价(119)
    9.1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评价(119)
    9.2 评价结构框架的建立(121)
    9.3 绿色建筑评价范围(123)
    9.4 操作过程的概要描述(125)
    9.5 若干评价方法介绍(126)
    10 有关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147)
    10.1 西姆·范·德·莱思、EDI研究所与《生态设计》(147)
    10.2 约翰·托德与《从生态城市到活的机器:生态设计原则》(148)
    10.3 盖娅运动与《盖娅住区宪章》(149)
    10.4 阿瓦尼原则(150)
    10.5 威廉姆·麦克唐��和《汉诺威原则》(151)
    10.6 《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152)
    10.7 《环境资源导引》(152)
    10.8 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与《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设计》(153)
    10.9 吴良镛--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五项原则(154)
    10.10 杨经文的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156)
    10.11 麦克哈格与《设计结合自然》(157)
    10.12 戴维·R·布劳尔与《绿色计划--可持续发展足迹》(158)
    11 中国黄土高原枣园绿色住区建设(160)
    11.1 枣园村概况及现状(160)
    11.2 枣园绿色住区项目实施目标(160)
    11.3 项目实施内容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0)
    11.4 规划设计构思(162)
    第三篇 绿色建筑技术
    12 绿色建筑技术溯源与发展(171)
    12.1 绿色建筑技术(171)
    12.2 绿色建筑技术溯源(172)
    12.3 传统绿色建筑技术(175)
    12.4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179)
    12.5 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新课题(184)
    13 绿色建筑的室内外物理环境(189)
    13.1 舒适健康的绿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189)
    13.2 建筑节能与自然资源的利用(198)
    13.3 域生态效益与建筑群布置(202)
    14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209)
    14.1 太阳能的利用(209)
    14.2 太阳能的贮存(212)
    14.3 太阳能热水器(216)
    14.4 太阳能发电(223)
    14.5 太阳能建筑(228)
    15 建筑与节约土地(238)
    15.1 建筑节地的途径(238)
    15.2 高层建筑与节约土地(241)
    15.3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244)
    15.4 蕴含着"绿色"思想的中国窑洞民居(250)
    16 环境控制与节能技术(254)
    16.1 中国的气候特点(254)
    16.2 采暖节能的技术方法(260)
    16.3 通风空调理论与节能技术(263)
    16.4 低能耗健康建筑(268)
    16.5 空调技术的发展展望(271)
    16.6 建筑环境控制方法--智能化建筑(274)
    17 节水技术与污水资源化(286)
    17.1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286)
    17.2 节水技术与方法(289)
    17.3 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294)
    17.4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303)
    18 城市垃圾资源化与处(305)
    18.1 城市垃圾的来源与分类(305)
    18.2 城市垃圾的污染及其控制(306)
    18.3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运输(307)
    18.4 城市垃圾的利用技术(308)
    18.5 城市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315)
    18.6 垃圾填埋处理技术(318)
    后记(32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