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审时:掌控全局的战略布局
审时度势,根据大局改变经营地
一个不善于审时度势的人,一定缺乏机灵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这一点是许多人一事无成之因。对于吕不韦来说,却不是这样,他总是一边想自己如何做成事,一边想自己如何做大事。后来他思前想后,终于悟出了一条“审时度势”的人生策略,并且一步一步地隐身而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讲究的是弱肉强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或很早就被吞并,或依附强国苟延残喘。而能被接受为附庸的弱小诸侯国,也只不过是因为其处于两国或多国的交界之处,因此,它的存在能给各方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其灭亡也仅仅是时间���题而已。
卫国早先也是个大国。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建立之初,周武王封其弟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春秋时代的卫国,上层腐败,政治混乱,后来被翟打败,再后来靠齐国帮助,将国都迁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从此成为了无足轻重的小国。之后不久将国都又迁往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战国时帝丘改名为濮阳。
在春秋战国的四百余年中,卫国的国君一个比一个昏庸无能,卫国国势江河日下。到战国中期,卫国已成为任人宰割的小国,衰落日甚一日:卫成侯十六年(公元前356年),卫国国君的地位已由“公”被贬为“侯”。再过二十余年,卫嗣君五年(公元前335年),卫侯又被贬为卫君,国土更加缩小。
而此时的各大国正在以“合纵”和“连横”的策略相互攻伐。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说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御一个强国。这种活动主要是在关东的韩、赵、魏、齐、楚、燕之间展开,目的是对付秦军的东进;所谓“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韩非子·五蠹》),即由一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的弱国。这主要是秦国为达到其兼并土地的目的而采取的外交策略。而小小的卫国处于各国“合纵”、“连横”的夹缝之中,常常是被凌辱、兼并、蚕食的对象。大约在吕不韦一二岁时,卫国的国君卫怀君去朝拜魏昭王,这原是小国讨好大国的表示,不料怀君一去即被魏国囚禁起来,随即被杀掉。然后,魏国竟擅自作主立元君为卫国国君。只因元君乃是魏昭王的女婿。魏国在强大的秦国进攻面前虽节节败退,而在弱小的卫国面前却称王称霸,这正是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的外交准则。此后卫国便成了魏国的附庸。而卫国的国土实际上也只剩下濮阳一地了。
吕不韦的精明之处便在于其能收住缰绳之功,不过分地把自己放开,让自己在划定的一个圈子里,求稳求进,即为一种隐身术。在当时的形势下,有远见的人已对卫国失去希望,连卫国本国的一些王公**和政治家都纷纷流向其他诸侯国,其中,生于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的吴起(?一公元前381年)就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但他在卫国无用武之地,很早就离开本土,先在鲁、后到魏国为将,都立有战功,*后到楚国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改革,为楚国的强大立下了不.朽功勋。卫国的公子王孙卫鞅(即商鞅)也是有谋略的政治家,他同样也没有留在卫国,而是先到魏国,后又投奔秦国,自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协助秦孝公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由落后的小国一跃成为先进强国,奠定了其统一中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