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者对中国消费的过度敏感性进行研究。其总体结论是,中国居民同样存在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问题。许多研究者从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理论等解释中国近年来的消费过度敏感性。有的研究者认为,统计中的加总误差、短视、预防性储蓄等可以用来解释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金晓彤(2002)甚至将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即期的流动性约束、远期的流动性约束和理念上的流动性约束。他认为,消费者理念上的流动性约束(例如消费随着预期收入的下降而下降)对过度敏感性产生了放大效应。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居民消费的增长,对当前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造成一��的**,应该采取措施,逐步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彭文平(2001)认为,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理论等可以解释中国近年来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宋冬林等(2003)认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表现出过度敏感性,为使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有必要采取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骆祚炎(2007)认为,居民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和日益增加的支出预期,使消费过度敏感性增强。该文分析表明,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8%。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扩大消费必须减弱消费对收入的过度依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