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话,真的让我十分惊讶。而他接着更以**的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193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取得心理学学位,之后历任布鲁克林大学教授、布兰迪斯大学心理系系主任等职,提倡自我实现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为例,提出说明。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五个层级,并以金字塔形排列来呈现。所谓的人类需求是从*底层开始,这一个阶段满足了之后,才会再有下一个层级的需求。而位于*下一层的,是有关食欲或性欲等“生理上的需求”。在像日本这样先进的**,人们对于这一项需求通常都是感到满足的。在这之上的层级是“**的需求”,也就是让人足以温饱的**需求。
“**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接下来就是期待与他人关系友好、可以彼此交流的“和睦的需求”。在这个部分也获得满足的话,再来就是希望被众人所认可的“自我的需求���。*后连“自我的需求”都得到应有的满足感时,就会期待自己的能力能够发挥到*大限度,做出创造性的活动,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而我的情形,就如同他所说的,是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的目标下生存的。至于其他低层级的需求,可以说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了。
然而,30岁的他,竟然表示担忧自己无法满足倒数第二项的“**的需求”。“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事!”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但是听完他的说明之后,我似乎可以了解他的想法了。
胜败意识已经强烈地深植在年轻人的心中。在后全球化标准的时代里面,企业的胜负是相当鲜明的,同时也助长了个人的竞争意识。
不设法学会一些技术的话,就会沦落为败军。而在失败的一瞬间,就会深刻体认到自己身为企业人的人生,是处于无法满足“**的需求”的水准。在这个社会上,收入两极化的现象已成既定事实。听他这么一说,我就可以充分明白他的处境了。
其他的年轻人,也对我说了类似的话,而且同样是刚满30岁的年轻人:“当我刚开始累积起一定资历的时候,山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相继经营失败,媒体大幅报道一些彷徨于街头的前精英分子。当时,‘身处大企业=搭上泰坦尼克号’的氛围,一下子就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情绪。”
像我这种40岁左右的人,接受的是公司在终身雇用的前提下,以全才为目标的长期教育。在一个公司里面,内部竞争是相当受鼓励的,因此除了事务能力之外,是否有能力建立起讲信修义的人际关系,也会是公司的考量之一。不过,在全球化标准技术方面就相对显得落后了。
以20至30岁的职员来说,公司在很早期就明确地赋予他们学习全球化标准的目标,因此相关的教材、环境都十分齐备。我一直以为,和我们这个世代相比,他们应该很轻松,甚至还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实际的状况却截然不同。因为20至30岁的年轻人,全都是以在同代人中脱颖而出为目标在战斗着。他们所面对的严苛竞争,甚至带给他们“如果输了这场战役,人生就完了”的迫切感。这是因为他们在成为社会人之前跟之后,都亲眼目睹了在现实生活中“战败”的公司或员工的遭遇。
附带一提,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将来可以领到退休金,同时经常将对日本这个**的失望感挂在嘴边。要学会一技之长,要努力赚钱。不赚个几十年,就不够自己活到80岁时养老。“想快一点存到一亿日元,因此非得成为胜利者不可。”我曾经听过好几位年轻人发表这样的言论。
他们就是这么害怕失败。他们非得持续不断地工作,持续磨炼自己,才不会感到不安。年轻人已经被“失败恐惧症”给侵蚀了。真的是很可怜的一代!我由衷对他们寄予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