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以前住在洞穴里,这是个常识,大约是在11000年或更早些时候
的近东。
洞穴适应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所知,当时的人们以狩猎
为生。在洞穴中他们很**。人们在洞口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在他
们烤肉时防范动物。这是种简单的生活,是所有人类的基本生活。
一直困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是:是什么促使人类离开洞穴这
个自然的“子宫”,开始了新的、漫长的发展历程?尽管人们提出了多种理
论,但并无确切的证据,我们基本上只能依靠想象。气候或许是个原因,
当冰川撤回到北方时,气候变得温暖潮湿,植物生长,阳光让人们走出洞
门,正如它催发了花开。同时,冰河消融让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壤得以显
露,大批畜群也随之而去,离开了人类居住的平原——这意味着狩猎不再
是可靠的食物来源。
另一方面,农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但从狩猎到农业、从洞穴到
房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起初,人们追逐着动物,变得更加熟悉
身边的这个世界。随后,狩猎变得越来越困难(例如,猛犸象和驯鹿相继
灭绝),人们似乎对土地上的自然资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如同生活中
的大多数发现一样,可能是妇女首先想到耕种,当男人们外出狩猎、捕鱼
时,妇女们则有时间来收集种子,并加以播种。因此,一般认为,一开始暂
时的定居地基本上建在临近河流、溪流和森林的地方,而人们在冬天还是
回到洞穴里。当人们发现谷物和其他植物在春天又生长出来,而且在人
们的持续照料下会被培育得更好时,这种仪式就*终结束了。不久,人们
注意到了某些动物能用饲料加以驯化,能被训练和利用,人们开始研究它
们的习性。于是,这些动物成为家禽家畜,农业定居地就这样诞生了。时
间大约是在1万年前。
定居地意味着房屋。洞穴就这样荒废了,被大量地遗弃。房屋是一
种创造物,一种新的东西,一种独立于洞穴观念的庇护所。这种将岩石中
的一个洞的本质加以提炼,并用一种孤立的人为结构加以复制的能力是
令人惊奇的。但人类只能这/厶做,因为洞穴是**的参照物。他们要做
的是观察形成空间的*小结构,并将之转化为不同的元素。这就有可能
解释房屋如何从而且总是从自然形式中找到灵感。这些形式的建构来源
于土地上的各种原料,如泥土和芦苇。房屋造型的灵感也来自洞穴。洞
穴的基本形状大体上是半圆的,于是房屋就设计成圆形的。
**定居地的**证据(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显示出房
屋频繁重建的迹象。从这点可推断出,房屋只是偶尔去住,这些居民一部
分仍然是洞穴居住者。要永远放弃过去一直使用的模式和法则而采用新
的规则需要很大的信心。的确,这些新规则被混合农业带来的诸多可能
性所激发,但要冒险使用一种完全未经尝试的东西更需要勇气和信心。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初的居民并不考虑其房屋的坚固性。例如,在沙尼
达尔的扎维舍尼(ZawiCheniinShanidar,在土耳其和伊朗边界的扎格罗
斯
山脉的丘陵地带)村落中(大约公元前9000年),那些房子有着椭圆形或
圆形的基石(包括壁炉),由一些编制物、芦苇和席子构成的不牢固的上部
结构支撑着。但这些村落似乎只能维持半年,附近就是沙尼达尔的洞穴,
它在冬季数月中成为更好的庇护所。在约旦的艾南(Eynam)有另一个定
居地,那里有三个连续的**村落,每个都包括50所房屋。所有的房屋
都是圆形的,直径超过7米,围绕着一个**区域排列,**区域有为
数不少的涂以灰泥的钟形深坑(或许是储藏食物之用)。扎维舍尼的房子
极少体现出房屋的本质因素——包括栖身、烹饪以及取暖——但这些
房屋的结构的细节是值得注意的。有一堵奇怪的石制的墙,在地基之上
l米左右,这为芦苇制的圆锥形屋顶提供了一个坚固的结构。有趣的是,
就建筑而言,这种设计生动地建构了一个三维空间。因此很明显,当这些
建筑师们仍然保持着“群居”的思维方式时,一个重要的阶段已经来临:一
种实实在在的外部结构构筑起了一个私密的空间。这是迈向文明社会的
一大步,可能人们不能马上意识到。在洞穴中,人们仿佛是住在宿舍或廉
价客栈。突然间,家庭开始独立出来。这种变化一方面与房屋结构相关,
另一方面则跟私人财产有关。房屋的结构本可以建得大一点,当然小结
构的房屋更容易建造。于是,人们从洞穴中搬出来,为他们的家庭成员获
得一个私人空间。这是一种人的(实际上也是动物的)本能。这种倾向于
更具组织化的生活的发展同样表明了人类对秩序的需求。但还有一点,
即对财产的欲求。这种强烈的个体认同感源于人和他所占有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例如,男人会看护他的锤子,因为锤子对他来说有用;而女人则
会看好她的首饰,因为这将提升她的社会地位或使她看上去更迷人。在
这些环境中,人们享受着财产权,并设法将其扩大。房屋就是这样的一种
财产,它支配着人群(家庭)的生活,并给他们提供庇护之所。这样,房屋
成为了居住者群体的一种延伸物。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