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

  • 作者:傅佩荣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75649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两千六百多年的西方哲学可谓“源远流长”。古代哲学的源头,在时问上可以追溯至希腊城邦时期到罗马帝国时期。奠定基础、塑造原型是在希腊阶段,史称“希腊哲学”;而罗马哲学只是它的后续发展而已。事实上,希腊哲学所设定的探讨方式,如思考题材与基本观点,直至**对西方哲学界仍有可观的影响。
    就希腊哲学来说,苏格拉底是个分界线。在他之前的哲学家所留下的大都是断简残篇,见解也较为具体素朴;在他之后,出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这对师徒,其著述丰富且体系完整,对人类理性所欲探讨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有所涉及。
    本书让你一本书就读懂西方哲学史。
    文章节选
    近代哲学
    洛克:为经验主义奠基
    洛克(1632~1704)是英国哲学家,教过希腊文、修辞学、道德哲学,还拥有医学学位,曾担任政府高官,后因政治问题避居荷兰五年,回国后出任英国商务大臣。他对笛卡尔的著作很感兴趣,但发展出英国经验主义。洛克个性温和,肯定常识,重理性而反独裁,有信仰但能包容。其代表作有《人类理解论》、《政府论》两篇、《(圣经>中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的合理性》等。
    洛克主张经验主义,认为知识的材料(亦即观念)是由感觉与内省所提供的。人没有“先天本具观念”。譬如,思辨上的原则(如:同一律与不矛盾律)对小孩与文盲并无意义;实践上的原则(如:所有人都同意的道德法则)究竟是什么?其次,自然的倾向并不等于先天本具的原理。观念来自感官知觉与内在反省,意即:经验是一切观念的来源,人的心智只是一块“白板”。
    观念主要是来自被动接受的简单观念,共有四种:一,感觉观念:由一种或多种感官所带来的知觉(如:白色、香味、动、静);二,反省观念:知觉或思考,意欲或意愿;三,伴随前二者所产生之苦与乐;四,与前二者同时出现的“存在、统一、力量”。此外,还有整合上述简单观念而形成的复合观念,如:样态、实体、关系等。
    那么,实体是什么?洛克说:“我们不能想象这些简单观念能够独立存在,所以就假定有某种托体,作为它们存在的依据与产生的根源,然后就称之为实体。”这个实体“支撑了那些能在我心中产生简单观念的性质;这些性质称为附质”。接着,他提出关于性质的**解释。性质有两种:一,“初性”是能在我们心中产生简单观念的力量(如:坚实、广延、形状、动静、数字)。二,“次性”并非对象本身所具有,而是藉其初性在我们心中产生各种感觉的力量(如:色、声、嗅、味)。换言之,次性是物体中的力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东西。次性是主观的,与物体毫无相似之处。观念即是人的感觉或知觉,并不等于物体。
    人的知识只与观念直接联系,涉及观念之间的相合与否,则出现四种情况:一,同一性或差异性(如:白是白,白不是红);二,相关性之合与不合(如:数学命题);三,共存性之合与不合(如:火与热);四,真实存在之合与不合(如:上帝观念与真实存在物)。洛克因而对自然科学持悲观态度,因为人所能思考的只是观念,而非物体本身。判断或命题只有盖然性,数学并不陈述外在世界,而只是探讨人类观念的知识。道德知识也像数学一样,要依定义与公理来判断真伪,而不涉及它是否真正存在。那么,上帝呢?由于“无不能生有”,所以必须有一个“无始之物”存在,它是永恒的、全能的、全知的。人们是否称之为上帝,并不重要。
    洛克还提出一套政治哲学。在自然状态中,人类天生是自由的与平等的。人们依理性而群居,没有任何具有权威的上司去裁决。理性是人的自然法则,教导人们“不应伤害别人的生命、健康、自由、财产,因为人皆为上帝所造,皆平等而独立。人有良心,受到自然的道德法则所约束”。人也有自然权利,如:私有财产权。人类结合成为**,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与产业。在原始的“契约”下,个人放弃权利而交给大多数人裁决,但绝不会放弃自由而沦为奴隶。**应该三权分立,就是:立法权、行政权(包括司法权)与联邦权(发动战争、促进和平、结合同盟、签署合约)各自独立。
    洛克是启蒙运动初期的杰出人物。他表现出自由探讨的精神、温和理性的立场,以及厌弃独裁主义的心态。他所谓的心智有如白板、实体有如托体、初性次性之分以及简单观念源自经验等观点,都为经验主义奠定了基础,也与笛卡尔所开启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目录
    古代哲学
    瑰丽的神话世界
    多神论的宗教信仰
    独特的城邦生活
    泰勒斯:希腊**位哲学家
    阿那克西曼德:开启抽象之门
    毕达哥拉斯:用数解读世界
    赫拉克利特:诠释变化与规则
    巴门尼德:区分现象与实在
    芝诺:埃利亚学派的斗士
    恩培多克勒:关注灵魂
    阿纳克萨格拉斯:提出“心智”概念
    德谟克利特:用想象力探知世界
    普罗塔哥拉:相对主义
    高尔吉亚:否定存在真理
    苏格拉底(一):得到神谕的道德哲学家
    苏格拉底(二):真理的助产士
    柏拉图(一):博学的雅典**
    柏拉图(二):探寻真理的知识论
    柏拉图(三):追求至善的理型论
    柏拉图(四):智慧与德行并重的幸福人生
    亚里士多德(一):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二):科学的逻辑学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三):追寻**本原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四):以幸福为目标的伦理学
    斯多亚学派(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伦理学理想
    斯多亚学派(二):反思人生问题的哲学家们
    伊壁鸠鲁学派:追求个人快乐
    怀疑主义:渴望心灵安宁
    普罗提诺:站在古典哲学顶点
    中世纪哲学
    “基督宗教”之名
    天主教的发展
    中世纪哲学的特色
    教父哲学(一):护卫信仰的先锋
    教父哲学(二):融合宗教与哲学
    奥古斯丁(一):经历悔改的圣徒
    奥古斯丁(二):知识得自光启
    奥古斯丁(三):发扬爱的伦理学
    伪狄奥尼修斯:重视“否定之途”
    中世纪的哲学教育
    爱留根纳:为大自然分类
    困扰中世纪的共相问题
    安瑟姆:倡言上帝存在先天论
    波纳文德:接续奥古斯丁立场
    阿奎那(一):中世纪哲学的集大成者
    阿奎那(二):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阿奎那(三):人生幸福在于信仰
    司各特:适当定义“善”
    奥卡姆:剃除一切烦琐
    艾克哈特:密契主义大师
    库萨的尼古拉:联系中世纪与近代
    苏亚雷:经院哲学的谢幕者
    近代哲学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培根:力图打破偶像
    霍布斯:以**为利维坦
    笛卡尔(一):建立理性思考的大原则
    笛卡尔(二):从“我思故我在”展现新格局
    帕斯卡:为上帝下赌注
    斯宾诺莎(一):一元论的天罗地网
    斯宾诺莎(二):由理性走向真正自由
    莱布尼兹:深信“预定和谐”
    洛克:为经验主义奠基
    贝克莱:取消物体存在
    休谟(一):以自我为一束知觉
    休谟(二):怀疑论者的道德观
    卢梭:批判文明的罪恶
    高举理性大旗的启蒙运动
    康德(一):把握哲学的四大问题
    康德(二):人只能知道“现象”
    康德(三):道德实践的优先地位
    康德(四):重新为宗教定位
    费希特:界定自我价值
    谢林:关注自然世界
    黑格尔(一):**者即是精神
    黑格尔(二):精神展现的过程
    黑格尔(三):完成**唯心论的系统
    叔本华:以意志为物自体
    费尔巴哈:以人类学取代神学
    马克思(一):哲学应该改变世界
    马克思(二):共产主义的原始理想
    现代哲学
    浪漫主义思潮
    生物学及心理学的革命
    寻求意义的现代人
    克尔凯郭尔:肯定个人“存在”的先驱
    尼采(一):要大声对生命说“是”
    尼采(二):超人是大地的意义
    詹姆士:以实效决定真理
    胡塞尔:开启现象学运动
    柏格森:直觉“生命冲力”
    怀特海:打通科学、哲学与宗教
    罗素:广泛关注社会问题
    卡西尔:详究人类象征能力
    维特根斯坦:对真理心存敬畏
    雅斯贝尔斯:由刹那肯定永恒
    海德格尔(一):深度剖析个人存在
    海德格尔(二):提醒人“向死而生”
    马塞尔:敞开心房接受光明
    萨特:由自我承担一切责任
    加缪:从荒谬走向幸福
    德日进:对人类寄予厚望
    列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代表
    伽达默尔:矢志探求真理
    利科:诠释人性深度
    哈贝马斯:经营批判理论
    德里达:擅长解构的怪才
    罗尔斯:以正义理论知名
    郎尼根:新经院哲学的代言人
    列维纳斯:珍惜我与他者关系
    耶律亚德:描述神圣境界
    编辑推荐语
    哲学所谓的爱好智慧,就是以理性去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由此获得启发,指导一般人的现实生活,并且评估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文化生态。对智慧的爱好,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但是为什么它以如此明确的方式体现于古希腊这个时代与这个地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须从多方面认识与希腊有关的事物,如,其神话、宗教与城邦生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