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Ⅱ(与十几岁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Ⅱ(与十几岁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

  • 作者:(美)吉诺特 张雪兰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0200272
  •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01日
  • 页数:158
  • 定价:¥2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十几岁是一个骚动而混乱、充满压力和风暴的时期,孩子注定会反抗权威和习俗——父母的帮助会被怨恨,指导会被拒绝,关注会被当作攻击。海姆•G•吉诺特博士就如何对十几岁的孩子提供帮助、指导、与孩子沟通提供了详细、有效、具体、可行的方法。
    文章节选
    第1章 他们和我们
    我们的关心与他们的需要
    安迪的妈妈说:
    “我对我儿子的全部希望,就是他能幸福、平安。”
    十四岁的安迪说:
    “我真希望她别再谈论我的幸福。正是她使我的生活变得很不幸。她的抱怨和担心快把我逼疯了。”
    乔伊的妈妈说:
    “看到她马上要到外州去上大学,我都快活不了啦。她还那么小。我太想她了。她是我的全部。”
    十八岁的乔伊说:
    “我妈妈希望能替我生活。如果她能做到的话,她甚至会替我呼吸。她认为我太娇嫩了,如果她不为我打伞的话,我就会被雨打烂。我真希望她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
    阿诺德的父亲说:
    “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只要他能在生活中成功。”
    十六岁的阿诺德说:
    “我对父亲的建议真是烦透了;他总是谈我的未来。实际上,他是在毁掉我的现在。我对自己都没信心了。我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
    我们的担心与他们的感受
    莱纳德的妈妈说:
    “我很担心我的儿子。他不会照顾自己,经��生病。”
    十六岁的莱纳德说:
    “我母亲喜欢扮演医生的角色,这让我很厌烦。有时,尽管她已经累了,可一听到我咳嗽或者擤鼻涕,她就立刻会变成一个长跑运动员。如果我在地下室打个喷嚏,她会立刻从阁楼上飞跑下来。说:
    “‘上帝保佑你,儿子。’
    “‘怎么了,你是不是感冒了?’
    “‘让我看看。’
    “‘你真不会照顾自己。’
    “‘你不应该在外头待到这么晚。’
    “妈妈就像一架直升飞机一样在我头顶盘旋,我周围全是她的噪音和大惊小怪。我想我有权力打喷嚏,而不用作任何解释。”
    安东尼的妈妈既伤心又生气地说:
    “我儿子要去参加一场派对。所以,我跟他说,‘儿子,玩得开心点,但举止要得体哦。’他看着我,好像受到了攻击一样,然后冷冰冰说‘不用告诉我该怎么做。’现在,跟他打招呼都成了有危险的事。他把我当成什么人了——他的敌人?”
    十五岁的安东尼说:
    “我母亲让我很恼火。她把我当成小孩子一样对待。总是说:
    “‘举止得体点。’
    “‘站直了。’
    “‘别拖着脚走路。’
    “‘用餐巾擦。’
    “‘喝汤别出声。’
    “我真希望她别再教我这套社交礼仪了。”
    有可能和平共处吗?
    没有人能够怀疑这些父母的用心: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健康和平安。然而,他们的努力经常得不到回报,他们的爱经常得不到报答。十几岁的孩子对不请自来的关注和建议感到愤怒。他们努力让自己显得成熟、独立和自主。他们需要感觉到,不用父母的指导,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的路。他们就像一个需要贷款而又希望自己财务独立的人一样。不管父母的银行多么乐于相助,这些十几岁的借款人都会对借款利息感到怨恨。帮助会被看成是干涉;关心会被看成是被当小孩子对待;建议会被看成是发号施令。十几岁的孩子把自主看的高于一切,尽管对自主还有点恐惧。任何干涉他们自主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
    十几岁孩子的父母面对一个两难的困境:在帮助被怨恨时,如何提供帮助;在指导被拒绝时,如何提供指导;在关注被当作是攻击时,如何进行沟通。
    阿尔文,15岁,他的父亲说:
    “我和儿子的关系是一个充满错误的悲剧。我是他的朋友,他却认为我是他的敌人;我想得到他的尊重,而得到的却是他的轻蔑。”
    父母和他们十几岁的孩子能有尊严地和谐共处吗?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能。这些条件是什么呢?本书描绘了通往和谐共处的路线图。在本书中,我们将讨论父母和十几岁孩子的和谐共处,并介绍一些使父母与孩子互相尊重、尊严的方法。
    第2章 反叛和回应
    许多十几岁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雷达,可以探测出什么事情会激怒他们的父母。如果我们重视整洁,我们十几岁的孩子就会邋里邋遢,他的房间会一片狼籍,衣服脏得令人厌恶,头发又乱又长;如果我们强调要有礼貌,他就会打断别人的谈话,说脏话,当着别人的面打嗝;如果我们喜欢说话优雅而婉转,他就会说粗话和俚语;如果我们珍视和睦相处,他就会跟邻居吵架,戏弄他们的狗,欺负他们家的孩子;如果我们喜欢好的文学作品,他就会在家里摆满漫画书;如果我们强调身体的活力,他就会拒绝锻炼身体;如果我们关心身体健康,他就会在大冷天穿上夏天的衣服;如果我们担心空气污染和肺癌,他就会像一个烟囱似的抽烟;如果我们珍视好分数和学业,他就会在班里成为*后几名。
    令人无可奈何的是,父母们都毫无例外地会依次采取下面这些令人绝望的措施:首先,我们会变得强硬起来。如果这不管用,我们会转而对孩子和善。如果还是没有效果,我们会跟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听不进温和的劝说,我们会求助于挖苦和指责。然后,就是威胁和惩罚。这是一种让双方都沮丧的惯用伎俩。
    父母们要怎样做才能保持理智,并且得到孩子的尊重呢?一个**的东方格言建议我们,对于无法避免的事情,我们要坦然面对。
    骚动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骚动而混乱、充满压力和风暴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注定要反抗权威、反抗习俗,这是为了学习和成长而必须要经受的。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青春期是一段困难的时光。看着一个令人愉快的孩子变成了一个难以控制的青春期孩子,这并不容易。尤其难以容忍的是,孩子会出现或反复出现一些令人烦恼的行为,比如:咬指甲,抠鼻孔,舔皮肤,敲手指,点脚,咳嗓子,斜着眼看人,抽鼻子,身体抽动或者做鬼脸。我们会不安地看着孩子躺在床上,眼睛望着天花板,将一根绳子绕来绕去几个小时。我们会手足无措地看着孩子反复无常,或听着孩子不停的抱怨。突然之间,孩子对一切都不满意了,房子太差了,车子太破了,我们太落伍了。
    生活中的每**都成了一系列的烦恼。过去的战争又复活了。他早上不愿意起床,晚上不愿意睡觉,该洗澡时不洗澡,该学习时不学习。他充满了矛盾:他说话粗鲁,但又会因害羞而把房门关起来换衣服;他谈论爱,但妈妈给他的一个拥抱就会让他逃命一般地跑开;他对我们说的话会争吵、狡辩、毫不在意。但是,如果我们对他的古怪行为感到伤心时,他真的会感到吃惊。
    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我们对孩子的狂乱感到安慰——或许只是些许的安慰。我们要知道,他的行为与其成长阶段是相适应的。青春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个性。孩子的个性正在经历必需的变化:从儿童期的有组织,经过青春期的无组织,到成年期的再组织。青春期是一段可治愈的狂乱期,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必须在这段时期再造自己的个性。他必须把自己从童年期与父母形成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同龄人的新的认同,找到自己的身份。
    对于生命的追问
    一些十几岁的孩子,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无法回答的问题。他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抗拒充满困惑。下面这段摘自于一个16岁女孩的信,就是一个例子:
    我越从书上看到生命的壮美,就越感到它是一场悲剧。时间的流逝,岁月的不饶人,死亡的必然性。这些不可抗拒的事情总在我脑海中盘旋。时间就是在慢慢地杀死我的一个刽子手。当我看到一大群人在沙滩上散步或者玩球时,我就想:“他们当中谁会*早死,谁会*后一个死呢?”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明年就会死呢?五年以后呢?十年以后呢?我真想大喊:“当你们知道死亡随时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时,你们怎么还能享受生活呢?”
    很多十几岁的孩子被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有的恐惧折磨着。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担心和疑惑是每个人都有的。这种见解很难传达给孩子。每个十几岁的孩子必须自己去获得这种见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智慧,才能认识到个人与宇宙是类似的,让一个人痛苦的事情,也在痛苦着全人类。
    寻找自己的身份
    寻找自己的身份,是每一个十几岁孩子的人生任务。当他照镜子的时候,他经常会问自己:“我是谁?”他不能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他知道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他变得不听话,变得反叛,这么做并不是主要为了向父母挑战,而是为了体验自己的身份和自主。他的这种乖张行为可能会很**。例如,在买下一套衣服之前,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问店员:“如果我的父母喜欢这套衣服的话,我可以拿回来换另一套吗?”
    一个十几岁孩子要完成的任务很艰巨,但时间很短暂。太多的事情在同时发生:身体发育的突然加速,心理的冲动,社会交往的笨拙,以及令人痛苦的自我意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足够宽敞的。他不是故意要撞到女服务员,不是故意要把烟灰缸掉到地上或者打翻饮料,但真的这么做了。他身体下面的两只脚在不由自主地自己悄悄移动,他的两只手在造成一些大破坏。
    大众传媒将青春期孩子的尴尬处境不明智地加以戏剧化了。电视在放大他们的粉刺;广播在提醒他们注意口臭,杂志在警告他们一定要使用身体除臭剂。大众传媒告诉给这些孩子的事情,是他们*好的朋友也不会告诉的:要保持口气清新;要矫正牙齿;要洗掉头皮屑;要垫高鼻子;要增加身高;要增加或减轻体重;要锻炼肌肉,要矫正身姿。对于这些友善的建议,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感到自己有缺陷,就已经很幸运了。
    即使他们自己不承认,但十几岁的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我们的帮助必须要巧妙而老练。
    帮助指南
    接受孩子的躁动和不满
    青春期不可能是一段永远开心的时光。这是一段不确定、自我怀疑和痛苦的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无边无际的向往和个人激情的年龄,是一个关注社会和个人痛苦的年龄。这是一个自相矛盾、摇摆不定的年龄。正如安娜•弗洛伊德说的那样: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是很正常的:行为方式自相矛盾而令人无法预料;对自己的冲动即克制又接受;对父母既爱又恨;在别人面前羞于承认自己的母亲,而又出乎意料地渴望同她进行心贴心的交流;热衷于模仿别人并寻求别人的认同,而又不停地寻找自己的身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理想化、更艺术化、更慷慨、更无私,但同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以自我为**、更自私自利、更精于算计。这种在两个**之间的摇摆,如果出现在一生中的其他时期,会被认为是极不正常的。而在青春期,这些行为可能只是意味着一个成年人的人格结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意味着个人的自我没有停止探索,而且并不急于限制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你怎么了?你为什么不能静静地坐着?你突然想到什么了?”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是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即使他知道答案,他也不会说:“看,妈妈,我正受着各种相互冲突的情感的折磨。我被各种令人烦恼的冲动吞没了。我不熟悉的一些欲望正在我的身体中燃烧。”
    十六岁的布莱恩说:
    “我总是很沮丧。我恋爱了,但没有女孩。我精力旺盛,但没有发泄的出口。我寻找着机会去行动,去显示我的体力,去感觉我的力量。我没法跟我父母谈这些。我想通过自己的品尝分清楚甘甜和苦涩,而不是通过与父母的交谈。我渴望的是体验,而他们给我的却是解释。”
    十七岁的芭芭拉,戏剧性地发泄了她这个年龄的苦恼:
    “每**,我都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我跟我自己的关系很不愉快。我喜怒无常,是一个心情变化不定的人。我把自己伪装起来,不让别人看清我。这是我对自己的生活*痛恨的一点。我的行为总是不像自己的真正自我。
    “基本上,我是一个友善的人。但我的老师们都认为我很冷漠。我恨透了他们,真想对他们说:‘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下地狱去吧!我像你们一样好!’当我与对我有信心的人在一起时,我会干得很好。而当我跟那些把我当机器零件一样对待的人在一起时,我就变得很笨。我的全部希望就是,有一个人能够接受本来的我。”
    一个十几岁孩子的需要是紧急而恳切的。但是,就像饥饿和疼痛一样,体验容易,说出来难。父母可以通过容忍孩子的不安,尊重孩子的孤独,接受孩子的不满,来帮助孩子。*好的帮助,就是不要刺探孩子。正如诗人卡里•纪伯伦所说:“真正善良的人,不会问赤身裸体的人,‘你的衣服在哪里?’不会问无家可归的人,‘你的房子出了什么事?’”
    不要表现得很理解
    十几岁的孩子不希望别人马上理解他们。当他们因各种矛盾而烦恼时,他们感觉这是****的。他们的情感似乎是新的、个人的、私密的,别人不会有同样的感受。如果有人告诉他们:“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在你这个年纪,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对于他们感觉很复杂、神秘、高深莫测的事情,这句话会因为让这些事情显得如此显而易见、单纯和简单而令他们苦恼。要感觉出孩子什么时候需要理解,什么时候不需要理解,是一件既困难又需要技巧的事情。令人悲哀的事实是,无论我们多么明智,在自己十几岁孩子的眼中,我们对的时候都不多。
    分清楚接受和赞同
    一个父亲说:“我有个16岁的儿子,他很英俊,可他偏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难看的女孩。他的长头发把我气疯了。说来很荒唐,但我们俩每天都会为此吵架。”
    一个母亲说:“我女儿衣柜里的衣服多得能赛过王后的衣柜,可她偏偏选了一件难看的高领套头毛衣,还带了一串粉红色的串珠。我简直不忍看她了。”
    十几岁孩子的反叛方式数不胜数。当一个15岁的女孩不穿丝绸裙子,却要穿破烂的粗布工装时,她可能是在反叛。当一个16岁的男孩放着新鞋不穿,却要穿旧的凉鞋时,他可能是在反叛。他们是在以行动宣告鲍勃•迪伦的唱词:
    全世界的母亲和父亲们都来吧……不要批评你们不懂的东西……你们的儿子和女儿不再听你们的命令了。
    我们的回应一定要分清楚是容忍还是认可,是接受还是赞成。我们可以容忍的很多,但认可的很少。一个医生不会因为一位患者在流血而排斥他。尽管流血让人很不愉快,但这种行为是要容忍的;这既不是鼓励,也不是欢迎,而仅仅是接受。同样,尽管不认可,父母也可以容忍自己不喜欢的行为。
    一位对自己儿子的长头发很生气的父亲说:“真抱歉,儿子。那是你自己的头发,但我不喜欢。我在早餐后可以容忍,但早餐前我做不到。所以,请你在自己的房间里吃早餐吧。”
    这种回应是有益的。父亲表明了对自己的感受的尊重。儿子也可以自由地继续自己那令人不快但却无害的反叛行为。假如父亲认可了儿子的发型,他就会毁掉这种发型作为自主和反叛的标志所具有的价值。儿子就会用更令人讨厌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叛。
    下面就是一个无效回应的例子:
    B女士:上个星期,我丈夫大发了一次脾气。他发了疯似的摔了我们儿子的吉他,撕烂了他的迷幻音乐海报,扔掉了他的串珠。然后,他强迫儿子去洗澡。我吓坏了,脑子一片混乱。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我走进卧室,锁上了门。等我再出来时,儿子已经走了,我丈夫在大怒。我说:“我们该怎么办?”他大声喊道:“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但他确实在乎,他担心得要死。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争吵,就像与激流搏斗一样,只能招致失败。当遇到横流时,游泳高手会停止搏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通过搏斗游上岸。他们会随着水流漂浮,直到找到一个稳固的立脚点。同样,十几岁孩子的父母们也必须要顺其自然,时刻留意与孩子进行**接触的机会。
    不要模仿孩子的言语和行为
    十六岁的贝琳达说:“我妈妈费了很大的劲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她穿超短裙,戴串珠,说时髦���语。当我的朋友们来我家玩时,她会跟她们说‘嗨,握个手吧’,还叫她们跟她说一些“很帅的”新闻。看到她这么傻的行为,真让我感到恶心。我的朋友们都假装把她当作我们中的一员,但会在背后嘲笑她,还会取笑我。”
    孩子有孩子特有的方式,因此,大人应该有大人的样子。十几岁的孩子会故意采用一种与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模仿他们的方式,只能迫使他们向相反的方向走得更远。
    A女士说:“我这个星期发现自己有些事情做对了。我女儿就‘母亲和女儿’的话题跟我长谈了一次。她告诉我,她*好的朋友霍莉很不开心,因为她妈妈跟她比‘身段和时尚’。霍莉的妈妈很动人,穿的是*时尚的款式。她比霍莉漂亮,衣服的尺码也比霍莉的小。跟妈妈比起来,霍莉只是个普通的姑娘。接着,我女儿好好称赞了我一番。她说:‘母亲们追求时尚应该有个度。比如,你就穿得很得体,妈妈。你看上去像个母亲,行为像个母亲,说话也像个母亲。”
    不要挑刺
    当父母们意识到自己的不**之处时,他们经常会因此而想让孩子在这些方面**起来。一些父母甚至会以此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他们会到处寻找自己十几岁孩子行为中的不满意之处,对孩子性格中的小缺陷抓住不放。他们相信,为了孩子好,应该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这种真诚的行为,*终会扼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没有人能从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这种事中获得益处。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要应对个人缺点的赤裸裸的现实,简直太可怕了。让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就像用刺眼的聚光灯照着孩子一样。他的缺点会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但他自己却看不到。他的眼睛会马上闭上。总是说孩子的性格缺点,也是无益的。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迫公开承认这些缺点,他就再也不想在私下改正了。在孩子的缺点显得很明显的那些情形下,我们立即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处理眼前的危机。我们的长期任务,是给孩子提供能改正其缺点并塑造其个性的人际关系和经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孩子实现其自身的潜力。这个目的*好静悄悄地实现,而不要大声地宣告。
    不要揭孩子的疮疤
    每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有一些自己特别敏感的不**之处。周围的人往往会注意到,并会对之进行嘲笑和奚落。如果一个孩子身材矮小,他就会被叫作“矮子”、“土豆”、“小虾米”、或者“侏儒”。如果一个孩子又瘦又高,他就会被叫作“扁担”、“豆芽”或者“电线杆”。如果一个孩子胖,大家就会叫他“胖子”、“肥猪”或“肥佬”。如果一个孩子身体弱,大家就会叫他“胆小鬼”、“妈妈的宝宝”、“小鸡”。这些绰号会让刚刚迈入十几岁的孩子十分痛苦,即使他们会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父母*好不要取笑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开玩笑也不行。来自于父母的侮辱,对孩子的伤害更深,持续的时间更长,甚至有可能是**性的。
    父母应该避免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十几岁的孩子。父母们经常喜欢跟十几岁的孩子提起几年前他们还是多么小,说起一些以前很“可爱”的事情:他以前多么怕黑,或者在生日派对上尿湿了裤子的情形。
    十几岁的孩子讨厌别人提起他们在幼儿期的事情。他们想在自己与儿童之间拉开距离,希望自己能被当作成年人来看待。父母应该支持这种愿望。在自己十几岁的孩子面前,我们应该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提及孩子小时候的情形,或者炫耀孩子在一周岁时拍的光身子照片。在我们说到孩子时——无论是赞扬、批评、奖励还是管教——所采用的方式,都应该是适合年轻的成年人的,而不是适合小孩子的。
    不让怂恿孩子的依赖性
    在青春期,依赖性会造成敌意。那些助长孩子的依赖性的父母,不可避免地会招致孩子的怨恨。十几岁的孩子渴望独立。我们越是让他们觉得自立,他们对我们的敌意就越少。聪明的父母,会让自己对十几岁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他们会同情地看着这出成长的大戏,但抗拒着自己过多介入的愿望。出于关心和尊重,在可能的时候,他们会允许自己十几岁的孩子自己作选择并运用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语言中会精心地加入一些能鼓励孩子的独立性的表态: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来决定这件事吧。”
    “如果你想的话。”
    “由你来决定。”
    “无论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没有意见。”
    父母的一句“是的”,会让一个小孩子很满足。但是,在涉及到一个十几岁孩子的生活的事情上,他们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下面就是一个做出有礼貌的回应的例子。
    A女士:我16岁的女儿告诉我,她准备如何解决她和一个男性朋友之间的问题。她想知道我对她的计划的看法。我说:“我相信你有能力作出正确的决定。”我女儿看上去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她以一种非常体谅的语气说“谢谢你,妈妈。”
    不要急于纠正
    十几岁的孩子对于别人的纠正经常会固执已见。他们会变得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不可理喻,决心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或被迫做任何事情。
    正如一个十几岁孩子所说的那样:“做错事会让人有一种满足感,这是那些乖孩子永远体会不到的。”
    另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我知道我父亲是对的。但我确实希望他有时候能错一次。”
    一个正在接受心理**的孩子说:“我父亲天生就是一个不断改进的人。看到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他就难受。他总是有更好的方式——他自己的方式。他对我的纠正,就像针一样在我的记忆中刻下了憎恨。我讨厌他给我的建议。我下定决心继续犯自己的错误。”
    父母的苦口婆心,并不能教会孩子尊重事实。真相本身就可能成为损害家人之间关系的致命武器。不带同情的真相会摧毁家人之间的爱。一些父母过于执着地向孩子证明自己怎么对了,哪里对了,以及为什么对了。这种做法只能带来痛苦和失望。如果态度是敌意的,事实就不会让人信服。
    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十几岁的孩子需要隐私,这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维护孩子的隐私,我们就是在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尊重,是在帮助他们脱离我们,帮助他们成长。有些父母过多地刺探孩子。他们会看十几岁孩子的邮件,偷听孩子打电话。这种冒犯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怨恨。十几岁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受了欺骗,会极其气愤。在他们的眼中,侵犯隐私是一种很可耻的冒犯行为。正如一个女孩所说的:“我要向法院控告我妈妈滥用家长的权利。她偷偷地打开了我的抽屉,看我的日记。”
    一个16岁的男孩抱怨说:“我妈妈一点也不尊重我。她侵犯我的隐私和我的公民权。她进到我的房间,整理我的抽屉。她说自己看不得那么乱。我希望她收拾好她自己的房间,别来管我的。只要她一收拾完,我就故意把书桌弄乱。但是,妈妈从来不理解。”
    一些十几岁的孩子抱怨父母过于热心地参与他们的社交生活。
    伯尼丝,17岁,痛苦地说:“在我约会前,我妈妈早早就打扮好了。在我做准备时,她会跟我男朋友闲聊。她甚至会跟我们一起走到汽车那里。当我回来后,我会发现她在等我,好奇地问我一大堆问题。什么事情她都想知道。他跟我说了什么?我是怎么回答的?我感觉怎么样?他花了多少钱?我对将来有什么打算?我的生活成了一本打开的书,每一页都成了一份公开的通告。我妈妈想尽量成为我的朋友。我不想让她伤心,但我不需要一个40岁的朋友。我宁愿有一些隐私。”
    尊重隐私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父母们发现很难跟孩子保持距离。他们想要的是亲密,并跟孩子成为朋友。出于各种良好的愿望,他们就侵犯了孩子。这种亲密不会带来相互尊重。为了相互尊重,父母和十几岁的孩子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可以“站在一起,但不要挨得太近。”尊重,包含着一种意识,要意识到我们十几岁的孩子是一个独特、惟一的个体,是一个脱离了我们的人。总之,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属于”对方。每个人都只属于自己。
    避免陈词滥调和说教
    十五岁的梅说:“我不能跟妈妈说什么事了。她变得过分担忧了。她不会帮助我,而是会开始很难过。她会眼含热泪或泪流满面地说,‘哦,可怜的孩子。这件事我比你还伤心。’你怎么会喜欢一个富有同情心、以至于一见到血就晕的医生来帮助你呢?我妈就是这样的人。”
    要帮助孩子,我们需要学会共情——这是一种能真诚地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做出回应,而又不被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所感染的能力。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愤怒、恐惧和困惑,但我们自己不能变得愤怒、恐惧和困惑。
    “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这句话,会造成十几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话立即充耳不闻。他们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再听我们的长篇道德说教。他们不想听我们说我们以前怎么好,以及相比起来他们现在怎么坏。即使他们听我们说,他们也不会相信我们以前真的那么努力,那么明白事理,那么聪明,那么节俭,那么乖巧。事实上,他们很难想象我们也曾经年轻过。
    不要长篇大论
    十七岁的巴里说:“我妈不是在交谈,而是在演讲。她会把*简单的想法变成一个复杂的探究。我问她一个很短的问题,她会给我一个长长的答案。我就逃避她。她的长篇大论会占用我太多的时间。我希望她说话简短些,而不是长篇大论。”
    十八岁的罗伊说:“我父亲不会让别人感到亲近。他说话的方式从来不是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交流,而总是两个身份之间的对谈。他总是预先做出判断,把对方归入某一类,甚至对于作为他的孩子的我们,他也总保持一副陌生人的样子。”
    十六岁的贝丝说:“我父亲对温度很敏感,但对别人的反应很迟钝。他完全意识不到别人的情感和心情。他不管别人的言外之意,感觉不到别人没说出来的那些话。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说,甚至发现不了自己没了听众。他看不到别人发出的明显地表示很无聊的信号。他从来注意不到自己已经在争论中输了。他只想着没有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他是在说,但不是在沟通。他像个教皇一样教导别人,把任何交谈都搞得让人筋疲力尽。”
    不要当面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经常把十几岁的孩子当成聋子一样对待。他们会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孩子,好像孩子是个没感觉的物品一样。他们评价孩子的过去,预测孩子的将来。因此,他们创造着自我实现的预言:“阿尔菲天生就是个坏脾气的孩子,是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他以前是这个样子,将来也会一样。如果你给他半杯水,他就会注意到杯子的一半是空的。布鲁斯天生就是个乐天派。如果他发现了马料,就会去寻找有没有一匹马。他不会垂头丧气。他将会走得更远。克莱尔,既不像阿尔菲,也不像布鲁斯。她是个梦想家。她像她的诗人姑姑埃米莉,生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
    不要用“激将法”
    十几岁的孩子经常抱怨他们的父母让他们发狂。十五岁的伯莎说:“我回家时心情很好。十分钟后,我就气疯了。我妈妈知道怎么让我发火。当她想要我守规矩时,她会说,‘你永远不会变的。’当她给我建议时,*后会加上一句,‘我真是白费口舌。你永远都不明白。’”
    这种抱怨是合理的。父母不应该对十几岁的孩子使用“激将法”。这是一种不真诚的方法,会导致恶意的行为和令人苦恼的关系。而且,真正的危险在于,我们的话被孩子听了进去,并且真去那么做。
    不要传达矛盾的信息
    十几岁的孩子,会因为父母传达的信息混乱、矛盾而受到极大的折磨。
    莫莉,15岁,妈妈对她说:“没问题,你可以去参加舞会。你会玩得很开心。当然,你也了解我。你出去时,我不会去睡觉。我会等到你回来。”妈妈的这种表态,将莫莉放入了一个不可能的境地。莫莉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妈妈传达的双重信息,导致了困惑和苦恼。为了避免冲突的信息,父母的表态应该只有一个信息:要么是明确的禁止,要么是亲切的允许,要么是一个开放的选择。
    十四岁的布伦达请求妈妈允许她去参加一个派对,妈妈回答:“我要想一想。明天早上我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明天早上九点来问我。”妈妈仔细考虑布伦达的请求,并对这次派对做了了解,然后,妈妈亲切地答应了让她去。妈妈说:“这个派对看上去很可爱。如果你想去的话,就去吧。”妈妈帮助布伦达挑选了参加派对的衣服,开心地把她送出了门。
    不要预言孩子的未来
    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永远不成熟。为了孩子尽快长大,他们会大声地预言孩子未来的悲惨命运。
    “你以后会永远保不住工作,除非你学会按时起床!”
    “没有人会雇用你,除非你学会写字。你现在简直是个文盲!”
    “你的字写得这么差,你以后连兑换失业保障金的支票都做不到!”
    即便这些父母把孩子的未来预期的这么差,他们也几乎达不到自己本来的目的。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我们无法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而只能帮助他们处理当前的事情。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会遇到的*令人震惊的经历,没办法做好真正的准备,比如,被所爱的人抛弃、朋友的失信、同龄人的拒绝、老师的错待、亲人或朋友的去世。
    对这些不测事件进行推测也毫无意义。所以,下面的做法是欠考虑的。告诉一个正在热恋的男孩子,说:“瞧,有时候爱会冷却。你的女朋友可能会抛弃你。你*好要做好准备。”或者,“不要太依赖于一个朋友。他说不定会背信于你。你应该结交更多的朋友,以防万一。”或者,“你太爱你的狗了。它要是死了怎么办?它不可能永远活着。你现在就要有心理准备。”
    在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危机时,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必须自己找到解决办法。我们无声的爱,就是对他的主要支持。建议会被拒绝;讲道理会被怨恨;即便是温和的警告,也会被当作是对个人的冒犯。有了父母的爱和尊重作为保障,每个十几岁的孩子都必须独自冒险踏上自己的人生旅程。关切的父母,*好是充满自信地站在一旁等候。正如一个17岁的女孩说的那样:“当我回想时……你们似乎什么事情也没做,而只是在我身旁。然而,如同一个港湾一样,它任何事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在那儿张开怀抱,等待着游子归来。”
    ……
    目录
    引言
    第1章 他们和我们
    我们的关心与他们的需要
    我们的担心与他们的感受
    有可能和平共处吗?
    第2章 反叛和回应
    骚动的青春期
    对于生命的追问
    寻找自己的身份
    帮助指南
    第3章 首要原则是不伤害孩子
    承认孩子的感受
    和平���治:语言和情感
    人与方法
    第4章 愈合孩子伤口的对话
    作为辩护人的父母
    情感急救
    造成麻烦的七种方式
    不带评判的回应
    共情与真诚
    第5章 批评:一种新的方法
    有益的批评
    无益的批评
    批评和自我形象
    当出现问题时
    事情是怎么出错的
    分寸感
    主要的教训
    第6章 可以生气,不能辱骂
    愤怒的声音
    对待愤怒的态度
    接受愤怒
    怎样发怒
    突然的愤怒
    不带侮辱地表达愤怒
    改变的过程
    第7章 赞扬:一种新的方法
    对赞扬的反应
    赞扬和内疚
    称赞和激励
    赞扬: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
    滥用的称赞
    描述,不要评价
    第8章 在孩子们的眼里
    逻辑的局限
    第9章 社会交往:自由和限制
    不刻意追求受人欢迎
    反对过早约会
    初中时期:切合实际的活动与时间表
    高中时期:自主和指导
    我们的责任:标准和限制
    第10章 十几岁孩子的性和人类价值观
    对性的一次讨论:六位母亲,六种观点
    价值观的冲突
    一个公开的悖论
    坍塌的禁忌
    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知识和价值观
    手淫
    同性恋
    父母与避孕药
    成熟的爱
    第11章 开车,喝酒,毒品
    十几岁孩子开车与父母的担忧
    喝酒
    吸毒的梦魇
    第12章 学习,成长,改变
    后记
    编辑推荐语
    畅销3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25周!以31种语言畅销全球!彻底改变父母与十几岁孩子的沟通方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