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知道,在释迦牟尼的一期教法中分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季。作为当代一位专业的佛学修士,经常会遇到来自各**的各类提问,其中关于末法时代如何修行是比较多的。
正法只有五百年。有缘弟子闻法悟道证果的过程自然顺畅为其特点。
像法一千五百年。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阐述佛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在此教量下取得圆满证量,并应机施教的善知识(导师)存在于世间;福慧二根具足的弟子,如理依止于善知识门下,如法修持,排除障碍,取得证量的人还不是少数。换言之,教理圆满,证量难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两千年后就进入了末法时代。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的前五百年之末端。末法时代,善知识难遇难求,不要说证量难以取得,就是教量相对丰富的老师也是难以寻求,更何况教量相对圆满的具德善知识,更是寥若晨星!乳中掺水的佛法讲说是这一期的善知识形象。佛像更高大,经书更精美华丽,寺院更宏大,是这一期的佛教形象。也就是说,外延广博,内涵缺失是末法时期前段的主要特点。事实也是如此!末法的前五百年,闻法悟道者有没有?还是有的。《法灭尽经》中说此时悟道者如火烬灰,须有心人在柴烬中仔细寻找,遇到一点火星后,呵护起来,加上不二信念燃料,还有再把智慧之火重新燃起的希望。也就是说,我们借助过去资粮道的累积和此生加行道的不懈努力还有可能奔个见道之果。见道是末法前五百年的*高成就了,修道和无学道则无缘于末法修士。当然,特具福慧的密法修士不在这个范畴内。
我们在使用电脑时,经常会遇到病毒攻击。某次文件染病毒后我联想到了文化变异——待业青年达尔文乘船漫游欧非,发现了植物的衍化规律,推出了进化论(后变异为种族优越论);叛逆青年(叛逆有时等同于革命)马克思数字化了**收入,提出了**分析(变异为**斗争);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了物质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提出了相对论理论体系(直接变异为原子弹);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变异为性泛滥的理论依据);尼采悲情的“上帝死了”(变异为无信仰)……照这样下去,哪天希特勒还不得是某个宗教的教主?今天佛法的异化过程和佛教的异化形态一点也不比上述文化异化现象的速度慢!
人很难摆脱环境的束缚和主流价值观的框架(佛学中的“共业”就指这个)。文革时期,很少人不参与政治;当代人很少不参与经济。他们满怀激情和希望全身心地为其理想而投入时,完全没意识到会沦为主流价值体系的牺牲品,因为这并不一定是你兴趣天赋内适合的事。正所谓“炒文化,火经济,过后才知是随众。投兴趣,热智力,此生过后有余勇。急治标,缓治本。顺治逆治各不同。因缘法性体,时到理可彰。医之效,药之效,谨须自检”。
如果我们具有一双旁观者的慧眼,找到各自的信仰机质与信仰能力,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人生之路;一旦确认,时代环境就唯我所用。所有的是非人事都可成为信仰根须的滋养,我们个人的生命之树方可茁壮而富丽,思想才具有启迪性,行为方具有创造性,社会才会真正进步!一味地仿制、复制和出口附加值极低的产品,数量再大也不能代表进步。
记不得谁说过一句话:“一个不重视精神产出的时代、民族和**,是不可能有**产生的。���**学校不代表**,如同钟表不代表时间一样易于理解。拥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普世的情怀,怀有人类向上的使命感,以及韧性地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这些素质即使是集中在一个物质匮乏的老农身上,他也是**。因为建立一套思想哲学体系的意义完全等同于建立一个政治**,不然的话,人们就不会对产生过黑格尔、康德、歌德、贝多芬、舒伯特、亨德尔、巴赫、葛吕克、马克思的**的创造性记忆远远高于皮鞋、箱包和几美金一件的衣服的高量产出国。具有启迪作用的思想一旦被燃烧起来,就一切皆有可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各种以经济为核心的商业意识形态和组织大行其道,渐成潮流。各种宗教、文化、政体都为其盛行而大开方便之门,*起码也要混为一淡以明哲保身,否则,就退而沦为边缘!尽管现在大家普遍提倡文化多元化、和谐相处等理念,但与此经济大潮之相比,其脆弱的力量和虚弱的声音越发显得不堪一击。这是我们眼前的事实!
在经过多年的专业化佛学理论的学习之后,又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宗教实地考察。对于这种现象也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经历过彷徨、失意、游离、挣扎、挫折等大量负面情绪,反复审问过自己——在这种现实状态下依旧坚持理念与信仰是否是对自己曾经的付出的一种不甘情结?抑或是顽固、抵触、抗拒、保守、格格不入、特立独行……?经过认真地排查和理性地审视,排除了情绪化的部分,肯定了自己的立场与坚持。这种立场是有意义的(经得起理性的审视),这种坚持是快乐的(一种可以持续的感性的观待)。理性的有意义和感性的快乐是人生的究竟旨趣,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无论是边缘还是困境,我都愿意坚持下去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前几年所作随笔的一首词充分体现了这种心情:“满城烟水月微茫,时空轮回长,常记相逢法海岸。隔三生,幻云望断空惆怅。那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此乃浮生事,非俺本来意。罢了吧,算了吧……雨晴云散,理性尊邪,风微浪息,何事相薄?一念心,三生梦;万里别,曲中知音此生。”
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来自佛教:这里的佛教主要是指代表佛教的教团。在这个教团中有我太多的师长和朋友,道友和同修。他们或为法师或为方丈、住持,还有的是博士、教授。他们赐予我太多的顺缘和逆缘帮助,更重要的是滋养我法身慧命的养分主要是来源于他们。这些年忙于社会上的应酬和教团考察而疏于往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能是越来越忙于自己的事物,他们也更是忙得一塌糊涂!大家相见畅谈的时日不多,对他们我想建立一个更系统的**交流平台。
提到佛法,大家*熟知的一个词就是博大(广般若)精深(深般若)。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一种不可捉摸、无从下手的感觉。汉传有华严、俱舍、唯识、三论、天台、净土、禅宗等风格迥异的宗派;藏传有红、白、花、黄等家风不同的派别,何况仅禅宗一家又有五门八派之别,其复杂程度可以想象!今天科学界一个观点多家学派的现象与其如出一辙。这是人类在一些**意识形态中对细微事物的辨识时所共具的一个特点。当然,这也可视为对学术的一种认真态度。
佛法在其弘传的两千多年间,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各种区域文化互相通融、变化;在理性不发达的时代,理所当然地又夹杂着许多的教徒感应、人物变形乃至神秘因素。使其本来就庞大的体系又变得驳杂而纷乱。
时下,科学意识形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经济发展作为主打已成潮流。佛教教团萎靡边缘化,佛法式微是不争的事实。佛法变异为落后的文化现象代表,**的“封建迷信”主体之一。虽然封建现象在当今的中国比比皆是,迷信活动几乎充斥一切领域,但作为这个词组后面的价值观部分的特别指向,当前的佛教是其射程范围内的目标,其博大精深宛若昨日一梦般地变得依稀仿佛。
就在理性发达的今天,我们会发现问题甚多,甚至多于理性不发达的过去更久远的时间的总和。因为那时有些问题是不存在的,也就是不会出现的问题,没有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也就不用浪费时间和生命去想它、处理它。我们今天很多所谓的能人每天要手忙脚乱地处理各种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着见识、能力与自信。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是智者的话,可能正悠闲地端坐着,气定神闲地观察着,微笑地应对着,包容地看待着,张弛适度地行动着,目标高远地遥望着——如何在行进的目标中化避问题和危机。二者哪个更适意、更具力、更人性、更快乐、更有意义?当然,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正确的因地认识,不偏的轨迹行持,才可达到果地境界。非一蹴而就可达到的。理论上,般若智慧就是要我们达到这种非凡的境地,而《心经》就是般若智的精华与心髓。
在出版印刷业发达的今天,我一向不认为文字或书面是*好的弘法方式。在教育领域里,方法、手段越具体细致,其模式越低能;传授方法只是中等教育境界,*高的境界是启迪智慧!对小学生要手把手,对大学教授更多的是启迪。理想中苏格拉底式的街谈巷议、世尊的应机说法应该是效果*好的弘传方式,也是我*推崇的。事实证明,这也是效果*好的方式。就我的见闻,无论哪个行业,要想取得*高成就,*好的方式就是具有证量的师长和诚心学习的弟子能够面对面交谈。德国的**技工训练是这样,美国的金融高层人士培训也是这样。在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上述方式已是奢求。当今的精神产出品机构,如艺术作品、音乐作品以及其创作者,无不是在商业操作体系结构下走向市场,方可被受众认识。以探索思想源头、精神形态、灵魂模式、心灵模型、文化体系、知识传承和知识再创造为己任的寺院、教堂、学校,也都在趋于奔向商业体系,有的甚至还做得很成功。商业化运行和技巧炒作的大片、套书充斥城乡。在此末法时代,再做一套关于佛法的书籍,还有没有这个必要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向我请教佛法的朋友,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背诵《心经》,而且一定是玄奘大师译的版本。理由有二:一者可以抓住佛法**,不会走偏,走远,走弯。有的人可能根本不懂,但机缘成熟,就会万法通透,有纲举目张之功。不同肤色、民族、**、区域的那么多男女老幼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付出了那么多,不给个交代说不过去。二者,玄奘大师的行迹是汉藏印三地无非议的,其宗教情怀是具有榜样意义的,其治学态度是纯正清淳的。他不需要如鸠摩罗什大师一样作一番“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自我行径解释;也不似道安法师那样因亲近政治力量依靠式极强地弘传佛法而广受非议;也不像道衍(姚广孝)那样,有为了拯救朱元璋在13年做和尚时所受的苦辱而打击报复佛教于万一之时,不惜鼓动朱棣造反而身背骂名的复杂经历;也不用像成就如日中天之智恺大师,还要背着一个隋炀帝这样的尾巴做后缀……他是纯个人地天赋担当、师流清净地承载、自然地形成、体性洁净、表相丰满的原汁原味的纯绿色原生态佛教成就者,避免了因现代人疑心病重而带来的烦琐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