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由动作“读”女人心
引言
现代心理学的利器——“行为语言”
行为是配合有声语言、辅助有声语言,是可以代替有声语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示意方法,是人们自古到今表达思想、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因而也是一种语言。
从狭义的理解来说,一般动物是没有语言能力的。它们往往通过喉头发出的声音,躯体的动作,或者手势等等行为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思,比如,我们可以从狗摇尾巴、猫竖毛的动作判断出它们现在的心情是高兴还是愤怒。
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的人类,虽然语言行为是一种优越的传情达意的表达手段,但通过动作来交换思想或者交流感情,有时会更准确,不失为言语活动的一种有益补充。
早在查尔斯•达尔文开始研究肢体语言之前,1872年他就曾写过一篇题为《人和动物情感表达》的文章。他认为能读懂肢体语言无论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用。国际上**的心理分析学家、非口头交流专家朱利乌斯•法斯特曾写道:“很多动作都是事先经过深思熟虑,有所用意的,不过也有一些纯属于下意识。比如说,一个人如果用手指蹭蹭鼻子下方,则说明他有些局促不安;如果抱住胳臂,则说明他需要保护。
人们把这种富含深意、表达了一定思想的动作,叫做“行为语言”(身体语言)。行为语言学是1970年左右才诞生的一门新学问。在日本有“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的谚语。可见,比起直接的、言语性的思想感情表达,行为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行为语言”就是对这些谁都知道的,由动作、行为传递思想感情的现象,做更缜密的分析,从而构成理论体系的东西。
此外,由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因而对于行为语言的理解,也应该随着**或者地区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各有自己的涵义。
几年前,一本美国出版的著作《行为语言学》曾经轰动知识界。在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位美国青年杰克去看望住在西班牙的一位朋友,在路上他遇上了一位漂亮的女孩,女孩冲他微微一笑,婀娜多姿地朝他这边走了过来。杰克以为自己走了桃花运,心里乐开了花。于是他也微笑着迎接上去,鼓足勇气跟这位女孩搭讪,不料这时,女孩对他的态度却非常冷淡。杰克尴尬之余,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这个女孩的态度会前后判若两人呢?
这时,来迎接杰克的朋友得知了他的遭遇后,笑着说明了原委。原来,在说西班牙语的所有**,有一个严格的社会性风俗习惯,就是年轻女孩对谁都得礼貌周到。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年轻女孩们并不担心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引起男性误解,所以她们在陌生人面前表露出来的“性感”并不意味着对这个人有好感。杰克按照自己**的风俗来理解他国的文化,误解了那位女孩的意思也就情有可原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即使是相同的动作和姿势,由于动作者所在的**或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有差别,其表示的含义有可能大相径庭。
女性表现在动作上的真实意图
在西欧社会,女性脱了鞋子这种动作,在行为语言学上,一般都会被认为是暗示她想与男方发生性关系的意思。但如果这样的动作发生在日本,男子若有同样的理解并立即采取行动,一定就会碰到与杰克一样被拒绝的尴尬场景。这是因为,在东方社会,女性脱鞋只是想要放松的一个表示。而在西欧社会,进房间时不用脱鞋,脱鞋是上床睡觉时的动作,所以脱鞋暗示性爱要求的观点是建立在这一习惯背景基础上的。
在日本,很多妇女都会有一个特有动作,那就是把脖子缩进和服的小衣领里。这其实是为了在心灵上消除可能被男人看见的紧张感。这种心思,凡是见过或者体验过的人都会很清楚。
在日本存在着日本式的动作、姿态的方法。自古以来,日本社会就认为:日本女性压抑自己的悲喜感情,不让它流露出来,是一种美德。
从前的少女,家教极严,都被关在闺房里,不准大声吵闹,或乱摔东西,碰到什么事,她们必须咬紧牙关,强忍着不让感情外露。但是*近,这种喜怒哀乐不形于言表的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西方输入的大量的文化价值观念对日本冲击很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开始被抛弃。随之而来的结果便是:男性们已经能够很容易从外在的表现中,来观察女性的心灵世界。
一般说来,语言是人理性思考的一种表现,人的动作,相对而言,更倾向于表达他们的感情。而且,同男性相比,女性的动作多半受无意识支配,如果想要弄清楚她们说的话和内心的真实意思,对她们偶尔出现的动作和姿态就要加以注意。
关于这些问题,本书都将有详细的交代。在这一章里,收集了许多实际材料,通过女性的动作和行为,来探讨她们的真实心理。想让大家知道,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很富于理智,比较难以捉摸的女性,通过她的一些无意动作,可以观察出她的本性来。比如,谈话当中,女性屡次摸自己的鼻子,或把心爱的小动物放在腿上,这类动作,就一定包含着什么含义。而且,越是那些理性防御之堤坚固的人,就越容易在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动作中表现出自己的本性。
1.喜欢单独旅行的女性
日本的年轻女性多半喜欢旅行。其中,特别喜欢单独旅行的女性,似乎属于某种特定的类别。也就是说她们大多属于喜欢浪漫、逃避现实型的人。
经常在一些竖在路边的日本**铁路的广告牌上,看到穿着*新流行服装的少女,沐浴着满是晚霞的暮色,面带微笑地站在静谧的温泉前,这是很常见的广告构思。事实也是如此,支撑着日本旅行业的*大主顾,是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女孩群体,特别是那些在经济上比较宽裕的女公务员。快到夏天的时候,在午休的地方,经常围着一些公务员小姐,很愉快地交谈、讨论:“今年夏天去哪好呢?”每每谈到这类话题,她们都显得很兴奋,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非常憧憬的样子。
旅行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人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暂时离开已经非常熟悉、平淡的环境,沉浸在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无拘无束,获得解放的自由气氛中。一个人单独旅行,这种作用就更明显,能够摆脱熟人、同事的牵制或监督,成为一个能自行其是的自由人。这对于不能忍受单调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灵受到了什么打击,或者对生活感到失望的女性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个人出去旅游不仅是一种逃避现实苦恼的办法,还可以趁机调节自己的心情,消除那些郁积已久的不良情绪,以更好的状态回到日常生活中。在京都、高山、仓敷这些带有浪漫情调的古都中,经常可以看到来自各地的女性单身旅游者,就是这一论点的*好证明。
2.喜欢助人为乐的女性
喜欢助人为乐的女性,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性格决定的。这种女性的家庭环境比较好,父母就具备助人为乐的品质,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学会了善解人意,处处替别人着想。她们不企求别人的回报,只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乐趣。自私傲慢的女性就不喜欢帮助别人。因为,她们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不同,对他人存有偏见,缺乏感情基础。而热心助人的女性与周围的环境比较协调,没有偏见,对他人的感情及生活态度有一种认同感。?
现代社会给人提出的要求是: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时也乐于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社会就是你生存的环境。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才有可能幸福快乐。
还有一种女性,在她们助人行为行为的背后,隐藏着索取的动机。在很多公司里,往往会有一些这样的女职员。她们把工作间弄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插上一束刚采下的鲜花,给一种整洁优雅的印象。这些女性能兼顾他人,主动替别人整理办公桌。上司会称赞她“真是一个体贴人的女孩”,男职员往往也会对这样的女同僚特别满意,但在同性中,就会有嫉妒她的人。
实际上,这种常常让别人感动、赞赏的女性,在这种行动的背后,体现了她们内心隐藏着深深的孤独感。由于她们感到谁都不同自己来往,都疏远自己,因此内心就更迫切地要求同他人接触,希望人家对自己说声:“谢谢!”她们希望能够从与群体的交流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于是就主动去讨好人家。当人家向她表示感谢时,她感到了那一瞬间的幸福,内心从孤独中解脱出来。这种短暂的幸福感,正是这类女性重复做“令人赞赏行为”的原因。
这类女性不单出现在年轻女孩中,家庭主妇中也能经常见到。像在教师家长联谊会的聚会等场合,从接待到食物准备等等,都以非常谦虚的态度为别人帮忙的女性,就属这一类。这类过分关心他人的女性,是想通过自己的好意,获得他人的好感。
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所谓“善施广收”原理。但那追求一报还一报效应的女性,往往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们的行为明显出自求得回报的动机,所以反成了被疏远、被孤立对象的原因。
3.经常结伴上街的女性
像狮子、豹子这样以肉食为主的猛兽,在动物界里,可以说几乎都是单独生活的。它们的生活总是一种挑战性的、进攻性的,而那它们被猎食的动物,往往相反,喜欢成群结队地相处在一起,像斑马、鹿这一类没什么进攻性的温顺动物,就是结群相处的。结群相处是为了通过集团力量,防御天敌的进攻,保护自己。
动物中的这种分类,似乎也适合于人类,本性就具有攻击性的男性有想成为一只狼那样独来独往的倾向,而作为一种防御性存在、内心**感较差的女性则喜欢成群结队。
不过,斑马或鹿之类的动物,只有成群结队,生活在集团中,才能防御外敌的侵袭,保障自己的**。与此相比,女性喜欢结伴上街,除了防御来自外部的攻击外,还出于一种“群体认同心理”。她们在单位、家庭、学校等环境中,接触的多半是男性,常常总是绷紧提防之弦。而在商场里,所见到大部分为女性。虽然彼此不发生言语交往,但却可以通过共同行为来达到间接交往,从而获得一种快乐而轻松的心理。
也就是说,因为处在这样的情境中,作为女性就有一种**感,同时这也是女性内部的活动场所,在这里能够相互间交换各种各样的情报,而且作为集团,女性的能量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通过结伴购物模式,女性和好友进行人际交往。比如买东西时朋友之间互相提供参考意见。这种人际交往方式更轻松,相互之间更容易获得人际交往的满足感。
4.流氓袭击时大喊大叫的女性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手脚不安分的流氓。在这种情况下,受害女性的反应态度一般有两种。一种就是对流氓的猥亵行为一声不吭、默默忍受,悄悄地移开身子,等车子一到车站,就慌慌忙忙地跳下车,完全不让他人知道。另一种女性的态度则截然不同,在碰到这种情况时,往往大声喊叫:“请住手!”**场合,她会抓住流氓的手,大声吵闹:“这是谁的手?请到站下车,一起到车站警察局去!”
**类中,以性格矜持、自尊心强的美人居多,这类女性性格有点神经质,而且很高傲。由于她们漂亮美丽,已经不止一次地碰到过流氓。虽然自己遭到侮辱,但也不想大声嚷嚷引人注目,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弄得自己很难堪。与此相反,那些喜欢大吵大嚷的女性,不管她们的容貌如何,往往这类人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每天早、晚上的人流高峰期,不管她是否乘拥挤的电车,总为“流氓怎么没光顾我”感到遗憾。偶尔碰**氓,成为受害人,马上急不可耐地想把“我也被流氓攻击过”这种情绪,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这样说不过分吧?
5.在咖啡厅和小餐馆喜欢坐中席的女性
当你邀请女性到咖啡厅或小餐馆的时候,如果她想坐在靠近出入口的显眼的席位上,或者正中间很宽敞的席位上,就应该觉察到这种女性,你是很难让她为你动心的。因为喜欢这种席位的女性,她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没有从儿童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对男人还几乎没什么兴趣。
在乘有空位的电车时,大人一般都不坐中间的位子,而宁愿坐在两头。在大型的宴会厅里,如果没有实现排定座次,喜欢坐在不起眼的地方也是很常见的。人类曾经经历过居住洞窟的穴居时代,出自一种防卫本能,人类在狭窄的空间,或者是昏暗的场所,往往容易获得心灵的安定。但是,那还不知道危险是什么的孩子们,往往向往宽阔的广场或者盛大场合中去。在做小学生的时候,一般不愿意呆在狭窄的教室里,而喜欢到宽广的运动场去追逐嬉戏。
尤其是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如果带他到广阔的郊外平原上去,他会欣喜若狂的。孩子一般都对黑暗和狭窄的地方有一种恐惧倾向,即所谓的“对封闭场所的恐怖症”。当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成为大人后,那么就会由“对封闭场所的恐怖症”,演变为“对开阔场所的恐怖症”。沿着这条思路来分析,那些已经长成大人,但仍然向往广阔空间场所的女性,她们的心理还停留在儿童期,没有成熟。
6.男女并排走路要保持距离的女性
当推销员向客户推销商品时,他们往往会采用这一个技巧,那就是在同客人谈话时,不坐在他的正对面,而是坐在他的斜对面或旁边。这是因为面对面谈话的情形,只有在团体之间进行谈判的场合比较典型,如果发生在两人之间,就往往容易形成比较生硬、没法放松的谈话气氛。而不正面对坐交谈的场合,显得双方很接近,没有什么心理屏障,相互间容易形成一种畅所欲言的气氛。这可以说是灵活适应人类心理活动状态的典范。
一对刚刚认识交往的青年男女,当他们在咖啡馆里面对面地谈话时,双方都显得很紧张,气氛一点也不活跃,彼此都在尽量找话题,但却没法聊得很愉快。但他们到外边去,并肩漫步的时候,就会出现双方无拘无束地交谈的情形。在这种场合下,男方会在心里猜测是不是女方想在二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也许他在提心吊胆地想:这是不是女方在讨厌自己?而实际上,女方并有这样的念头,这只不过是她考察对方的一个方式罢了。
为什么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其实,男女双方并排边走边谈,这件事本身并不能说明他们彼此对对方抱有好感,或者带有恶意。如果这样,也许有人会想,双方之间即使不特意保持一种空间距离,不也有其他更合适观察对方的方法吗?应该说这是男性的逻辑,大多数女性可不这样想。
对于那些只相信用自己眼睛看现实的女性,在谈情说爱时,就像在展览会上看大幅绘画一样,不保持某种程度的距离,就难以给对方下判断。与男性视觉感官比较强相反,女性触觉感官比较强,如果是彼此信任的前提下,那自然是相互挨近一点的,而她刻意地拉开距离,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她是不是在考察自己或者别有意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