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来到澳洲近十年了,每忆及在上海度过的时光,总忘不了文坛前辈
们曾给予我的雨露恩泽。在诗歌界的前辈中,首先闪现在脑际的是辛笛老师
慈祥温厚的音容笑貌,是他那睿智、平和、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虽然我无
缘投师于“九叶”门下,但却一直在心灵深处将他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并暗
自认定从五十六年前(1948年)的秋冬季节交替之时,在生活坎坷的途程中挣
扎之际,偶然间觅取到一本《手掌集》开始,似乎就与辛笛前辈有了丝丝缕
缕的缘分。虽然当时我并不能理解,《手掌集》作为“九叶诗派”在中国诗
坛升空飘扬的一面鲜艳旗帜,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诗人将产生多么
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那时候,我不足十七周岁,年轻无知,热爱文学特别是诗歌,但毕竟学
识浅薄,诗性愚钝,对英美诗尤其是象征派现代诗歌艺术所知甚少。因而只
是喜欢辛笛老师的诗,而根本不理解他作为“九叶派”诗人“对诗歌美学执
著追求并力图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创作风骨。
苍茫的时光。动乱的岁月。艰难的人生……
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在上海作家协会的诗人聚会时,我才第
一次见到心仪已久的辛笛老师。完全出乎我的意外,他既没有某些洋派作家
的骄矜,也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