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以感恩的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呼唤感恩和负责的价值观
感恩意识淡薄,不知责任为何物——价值导向应回归理性
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衣着破烂,手上拿着一个缸子在汽车站乞讨,路人均冷眼相待。有位乘客实在看不下去了,心中颇为可怜她。她意识到这个人可能会有所施舍,急忙走到他的跟前。这位乘客取出钱包,翻了半天,没有多的零钱,只好给了她5毛钱。她接过钱,口中念念有词:“看起来像个有钱人,给得这么少。”周围的人都听到她的话,立即有人站出来表示不满,说:“你这个人也真是,人家给你钱,你还嫌少?”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无数的新闻热点都指向了同一个社会问题——不懂感恩的人越来越多!
一对老夫妇靠捡垃圾、当搬运工、摆地摊,30年来先后共收养49个弃婴,他们陆续被人抱养,但没有一个孩子回来看望过恩人;一位退伍老军人倾个人之力资助过130多名学生,而这些受助学生毕业后主动与他联系并表示过感谢的还不到10%;当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的丛飞卧病在床之时,受他资助的许多人不但不来探望,还催促他“快点病好出来赚钱”……
其实,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不断涌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和头脑。多元的价值形态,特别是对**和个人物质利益的迷恋,致使人们的感恩意识淡薄。当今社会,许多人被钱牵着鼻子走,都在为利益而奋斗着,这种功利化倾向可以说是造成感恩缺失的主要原因。一些人追求所谓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感恩”一词在有些人眼里甚至已经过时。
人们不禁感叹,在这个功利化倾向和浮躁风气弥漫的社会中,感恩意识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很多人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感恩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淡化,甚至已经到匮乏的程度。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把感恩丢到哪里了?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位年轻学子在得到一份捐助时,他接受并签订了一份“道德协议”。协议规定,毕业后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他要回捐不少于受助数目的慈善资金。这难道不是一种“强制感恩”?
当下,我们浏览报纸或者网络就不难发现,忘恩的事不胜枚举,感恩缺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中国人向来提倡感恩,但今天,这些受到救助的人为何忘记了感激?为什么我们连感恩都需要“强迫执行”?
实际上,这个浮躁的社会、功利的时代无疑是需要感恩的。学会感恩,你才能领悟生命的灿烂;懂得感恩,你��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情怀;学会感恩,你才会明白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有责任心,才会对社会做有益的事。
感恩就意味着负责。一个人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世间,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人世,生与死之间的就是人生。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不同的人就在对你施恩,而我们在享受人生乐趣的同时,也应承担各阶段不同的责任。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我们要感恩父母,赡养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企业为每个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员工要感恩企业和老板,完成工作是员工的责任;社会给了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家应该感恩社会,照章纳税是企业家的责任……
但是,环顾四周,不懂感恩的大有人在,他们不知负责为何物,见利忘义、敷衍塞责者更是随处可见。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河北农民耿氏兄弟屡次向奶站出售掺有三聚氰胺的牛奶,而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牛奶就是要加工给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东西”;另一方面,三鹿集团从2008年5月份开始就陆续接到一些消费者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却未能引起重视,只是千方百计敷衍,为应付产能紧缺的现状,竟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更大批量地投入市场。
无论是耿氏兄弟还是三鹿企业,他们都忘了一件比**更重要的东西——责任。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的首要任务都是负责做事,其次才是赚钱赢利。谁违反了这个原则,谁就可能被市场、被社会所淘汰。
其实,桩桩失责事件,不仅反映出一些企业及个人责任意识的淡薄,更折射出他们道德良知的缺失,其根本就在于人们内心深处感恩之情的缺失。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感恩之心是人类的基本特征,更是人类永不泯灭的美德,由感恩之心生出的负责精神是人类永不消失的精神。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感恩意识淡薄,不知负责为何物,集中折射了人们价值观的缺失。如果我们每天抱持一颗感恩的心,感念世间种种给予,就能时时以感恩的心看待世界,激发起内心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积极态度,反哺父母、企业、社会。那么,我们的家庭会温馨美满,事业会走向成功,社会也会和谐繁荣;反之,若一个人感恩意识淡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天生就应享受的,对人对事不主动去担当,不懂付出与奉献,那么他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也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若懂得感恩,时刻以负责的态度做事,那么,要实现事业的成功、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就不是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