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远在20世纪初叶,科学家们还搞不清楚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到
底是怎样在“有目的”地工作,如何达到其目标。他们通过长期而
细致的观察认识到了某些现象,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将这些现象
联系成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然而,当一台台“电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大行其道,并越来
越人性化的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之需时,科学家根据电脑的工作原
理不禁反躬自问:人脑是否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工作?**的控制
论科学家,如罗伯特·威纳博士、约翰·冯·纽曼博士等人,给予了这
个问题以肯定的回答。
不仅如此,这些科学家以同样的命题将人和动物比较分析之后,
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或动物的生存本能,其实也是他们的一种
成功的“本能”。
例如,松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实,就能把果实囤积起来过冬。
因此,松鼠虽然从小生出来就没有领略过冬天的寒冷,但是秋天一
到,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忙于采集果实,以备冬季享用。小鸟不用
教就能筑巢,就能飞行,甚至能飞行数千里,飞越茫茫大海。
我们以前为了解释这些现象,通常说动物具有某种引导它的
“本能”,分析这些本能就可以发现,它们帮助动物成功地适应生存
的环境,其实这就是动物的一种“成功本能”。这种“本能”在人身
上也显而易见,而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能都更为奇特,更为复杂。
动物不能任意选择目标,它们的目标(自我保护和繁衍)可以
说是既定的。它们的成功机制也仅**于这些既定对象。人类则与
动物不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因此,人
作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个被创造者,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人利用
想象可以为自己设计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只有人。
才能利用想象力去引导自己的成功机制。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相信:人类“储藏信息”并不局限于自己过
去的经验和所见所闻。爱默生把我们每个人的心比喻为汪洋大海中
不同的水域,他说: “人人都有一颗同样的心。”J.R.莱因博士通过
实验证明:人类除了个人的记忆,或根据经验和学习积累信息之外,
还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知识、事实和观念。
这些知识、事实和观念储存在人的记忆里,为人的心灵建立了
一座无形的屏障,使人因“知己”而主妄为,因“知人”而不乱举。
老子说:“知人者明,知己者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