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充饥为食疗病为药
**节 中国人的用药理念:药食一体
一、中药起源——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二、汤药——*早的中药剂型
三、药食同源——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四、药食同功——**与食物都有四气五味
五、药食同法——**与食物遵循相同的应用法则
第二节 中药的阴阳五行密码:四气五味
一、四气是中药的性质
二、五味是中药的功效
三、中药的作用取决于气与味的结合
第三节 **准确到达病位的通路:中药归经
一、归经是**作用的路线图
二、脏腑经络是归经的基础
三、归经使**有的放矢
第四节 中药增效减毒的秘法:方剂配伍
一、方剂也有君、臣、佐、使的秩序
二、**的相互作用:1+1≠2
第五节 质优效佳的中药精品:道地药材
第六节 中药的质量受采摘时节的影响:司岁备物
第七节 中药治病原理揭秘:神机自和
一、中西**病思路有区别
二、中药治病立足于自身的整体调节
第二章 揭开中**疾大法之秘
**节 顺应自然是中**病的法宝:法天则地
一、人应天动,天时是**的风向标
二、病随地异,方域是**的指南针
第二节 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治病的关键:扶正祛邪
一、疾病:正气与邪气的决斗
二、扶正与祛邪,用药如用兵
第三节 补偏救弊是恢复协调的*高法度:调整阴阳
一、发现阴阳失调的迹象
二、重建新的平衡
第四节 事半功倍的治病方法:顺势而治
一、五脏病顺势用药攻略
二、祛邪不可一味“抗”或“止”
第五节 根据体质选择**方法:以人为本
一、疾病的表现因人而异
二、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三、药食调治要区别体质
第六节 中医**疾病的*高境界:治其未病
一、疾病发生之前要防患未然
二、疾病未盛之时要防微杜渐
三、疾病发作之前要及时**
四、“治未病”与亚健康
第七节 中**疗疾病的基本理念:治病求本
一、求本:寻找疾病的本质
二、辨证:中医“求本”之路
第三章 用药十六计
**节 **寒证要用温热药:寒者热之
一、寒证分为实寒证与虚寒证
二、辛温(热)药**实寒证,甘温药**虚寒证
第二节 **热证要用寒凉药:热者寒之
一、热证分为实热证和虚热证
二、辛凉药或苦寒药**实热证,甘寒药**虚热证
第三节 **要用善于散结的**:坚者削之
一、癓积肿块是痰瘀互结的结果
二、软坚散结**及其分类
第四节 气水郁结要善用行气化痰药:结者散之
一、气与水的郁结形成了痰饮
二、肝和脾胃*易发生气水郁结
第五节 祛除侵犯人体的不速之客:客者除之
一、不请自来的六种致病邪气
二、逐出外邪,身体才能康复
第六节 用滋润的方药解除干燥证:燥者润之
一、燥字当头一把火
二、保护津液,恢复燥湿平衡
第七节 身体疼痛则用甘缓药:急者缓之
一、疼痛多缘于筋脉挛急
二、甘味**能缓急止痛
第八节 生命物质耗散可用固涩收敛药:散者收之
一、精、气、血、津液耗散意味着生命流失
二、用收涩药: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九节 行气**化痰**懒动病:逸者行之
一、生命在于运动
二、过度安逸危害大
三、行之之法有哪些
第十节 安神定惊**胆小惊怯:惊者平之
一、惊吓*易伤心肝
二、安神定惊当治心与肝
第十一节 虚损的**原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一、形体虚衰的,用温补药**
二、阴精亏虚的,用滋腻厚重的****
第十二节 **放血法**血瘀证:血实宜决之
一、提示血瘀的五大表现
二、常用的**化瘀**
第十三节 发散表邪的汗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一、病邪在体表的称作表证
二、让邪气随汗而出
三、使用汗法有宜忌
第十四节 呕吐也可祛邪治病:其高者,因而越之
一、涌吐法的适应证
二、涌吐法使用得当有良效
第十五节 通畅二便可以攻邪除病:其下者,引而竭之
一、在里、在下的实证适宜用下法
二、下法使病邪从二便排出
三、下法须慎用
第十六节 **食积的消导法:中满者,泻之于内
第四章 有理有节服药食
**节 服**法有讲究
一、服药剂数及次数
二、服药温度
三、服药时间
四、药后注意事项
第二节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第三节 保护胃气*重要
第四节 服中药怎样忌口
一、针对病症的忌口
二、服药的忌口
三、五脏病禁忌
第五节 漫谈“发物”
一、何谓“发物”
二、七类发物须知晓
第六节 **咳嗽慎用镇咳
一、一味镇咳危害严重
二、**咳嗽先调肺
第七节 感冒发烧切忌强行退热
一、发烧是正气和邪气的遭遇战
二、强行退热可能会掩盖病情还在蔓延的真相
三、对付发热的正确方法
第八节 不用安眠药也能治失眠
一、为什么会失眠
二、调理营卫才是治本之法
第九节 酒能治病也能致病
一、酒的益处
二、酒的害处
三、饮多少酒是适量的
第十节 生病之后要善用食养
一、食养的两个原则
二、食物的分类及调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