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断想
我其实是山里人,住在离澧水很远的大山里。但是,无论怎么说,澧水是我*先看到的“大河”。远去故乡多年,澧水成为家乡的某种表征,也是很合情理的。
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澧水*小,污染*轻。每次回澧县,车过张公庙大桥,望见一江清水,就舒服得不得了。这种舒服,直接的原因是澧水的清澈,间接的,当是作为一个澧县人奠名的乡土情结吧。
澧水发源于桑植,源头据说在一个叫澧源镇的地方。那么,桑植该是澧水流经的**个县份了。桑植,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知之不多,**知道的,它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是很小很小就耳熟能详的;还有贺龙元帅领导的“红脑壳军”,老一辈人说起,总是很骄傲,好像贺龙元帅就是隔壁某个了不起的邻居,说起来不激动,就显得很没有道理一样。贺龙做过澧州镇守使,在澧县留下许多传说和足迹不足为奇,和澧县人也颇有情谊。我有一个朋友,他外公是做贩马营生的,在贺龙元帅一次被追杀时,他送给情急中的元帅一匹马,助元帅逃过了追杀,新中国成立后,元帅竟还记得,令人写了信,邀请这一家人到北京去做客。至今,元帅的信和信封还被他们保存着,这是一份珍贵的收藏。
桑植之下,是大庸和慈利。慈利和澧县其实很近的。我父亲小时候每年都要去慈利一个叫雷公山(即五雷山,雷公山可能系别称)的地方烧香、拜佛。据说,当时民间有一种叫香会的组织,去雷公山烧香,是香会的例行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每年都声势浩大,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参与。从澧县到慈利,路程少说也有百几十里吧,全是靠步行,且队伍青壮、老少、男女体质不一.吃饭、住宿、**需要怎样精心组织才不乱套呢?我就很神往那样的日子。不是神往烧香,是神往那样一种生活。这是一种农闲之余的休闲。是踏青?是远游?是生活中难得的斑斓的色彩?抑或是乡民精神世界的某种依托?我没有经历,无法想象个中三昧,但我想,这类活动,若我身逢其时,也一定是乐意参加的。一大群人逶迤在绵延的山路上,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去做同一种仪式,实在是平凡生活里难得的点缀甚至寄托。
关于父亲的雷公山烧香,我在一篇散文里曾经写到过。我二十岁左右去慈利时,尚不知道父亲有此经历,也不知道慈利有座雷公山,若那时知道,我一定会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