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带桃花,和珅疑是妃子转世
乾隆帝生于1711年9月25日,即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按照子平,他的八字是:辛卯、丁酉、庚午、丙子。是为火炼秋金的格局,四带桃花。
命理名家徐乐吾先生评他的命造结构妙在子冲午,使午火不克酉金,酉冲卯,使卯木不助午火、制伏得宜,气全四正,坎离震兑,气贯八方,坐下端门,水火既济,宜其为60年太平天子,号称“十全老人”,25岁登基,内禅后又四年而终,享寿89岁。
若从紫微斗数而论,他的星盘是天相星与禄存星守命,兼有火星。福德宫是紫微星与七杀星,而恩光、天贵、三台、八座、左辅、右弼、龙池、凤阁等吉星,不是会照到命宫就是福德宫,其贵可知,但此命造也有缺点,决非“十全”。
影响*大的是地空、地劫两星同守福德宫,对“十全老人”无疑起了一个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乾隆帝之缺点,在命理中可以一一看出来,如地支子午卯酉齐,是为四带桃花,所以清人所传清代皇帝之艳史,以乾隆为*多。其次以紫微斗数来说,空劫守福德宫,挥霍**,屡次南巡,劳民伤财,虚耗库存,吏治民风亦随而败坏,清代自乾隆之后开始衰微,其因在此。
乾隆在位60年期间,有两人特别获得乾隆的恩眷,其一就是大学士和珅,另一则为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才德均不备,但能获乾隆之殊宠,就有幕后的故事了,也可说是命中四带桃花之果。
现在先说和珅之得宠,清人笔记所载他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获乾隆赏识,而从此一帆风顺,先被派总管仪仗,随而获升侍卫、副都统、侍郎而至军机大臣。和珅并无实学,再加上后来的骄横跋扈,贪赃枉法,天下皆知,
独乾隆仍信任之,可说传奇。而和珅之被抄家治罪,是在嘉庆四年,那时
乾隆已去世了。
但在有关清朝的野史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话说在雍正年间,雍正有一妃子,容貌甚为冶艳,时乾隆才不过十余岁。有一日乾隆因事入宫,见妃对镜理发,一时好玩,突然从后用双手掩妃之目,妃子不知与戏者为太子,大惊,持梳向后击之,击中乾隆之额角,乾隆逃去。
翌日,乾隆去见皇后,后见其额角有伤痕,问之,但乾隆初时不敢以实对,严诘之下,方说出真相。后大怒,怀疑妃子调戏太子,竟然赐妃自尽。
乾隆当时大惊,想为妃子呼冤,但徘徊多次终又不敢,结果返回书斋再三思量,仍想不到任何办法去营救这位蒙冤的妃子,*后终于让他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乾隆当时想不到任何办法去营救被赐自尽的妃子,结果以手指染朱砂直奔妃子所居之处,当乾隆到达之时,妃子已上吊,气亦已绝。乾隆即以指上的朱砂印在妃子的颈项间,作为记号,然后对着气绝了的妃子尸体说:“这次是我害了你,如果你魂魄有灵,得到转世,希望在20年后,能够与你相聚,我会好好报答你的。”说完这番话之后,乾隆就离去了。
话说时光荏苒,转眼间过了数十年,到乾隆中叶时,和珅以正红旗人,在銮仪卫充当校尉。一日,乾隆大驾将出,仓促间求黄盖不得。乾隆曰:“是谁之过?”各人瞠目相对。和珅应声曰:“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闻声细视之,则似曾相识者,但却无法想起在什么地方见过。回宫后,对此事仍念念不忘,一直在追忆由少年至壮年之事。忽然间,他忆起和珅面貌与蒙冤而死的妃子十分相似,因此密令召和珅入宫,令跪近御座,俯视其颈项,竟有一朱砂印记。至此,乾隆便在心中默认和珅为蒙冤妃子之转世,倍加
怜惜。而此后,和珅即扶摇直上,到乾隆四十三年间,竟由尚书授大学士。而其出身,只不过銮仪卫的校尉而已,亦可谓奇也。
而且和珅之贪赃枉法,据说乾隆并非不知道,但却没有加以责难。和珅的党羽贪污伏法,亦不牵累及和珅,更使人大惑不解。
终乾隆一生,对和珅可说恩宠有加,和珅之父配享太庙,其子丰绅殷德娶和孝公主成为额驸,其弟和琳官至封疆大吏,声势之盛,一时无两,而历时达二十余年,实属罕见。
据说到乾隆将要内禅退居为太上皇时,曾对和珅说:“我与你有宿缘,然后你才可以这样,但日后之人将不会容你。”说话的语气仍将和珅看作是蒙冤而死的妃子。
而乾隆所料,亦一点不差,在乾隆逝世后仅数天,和珅即被冠以20条大罪抄家及赐自尽。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
和珅的靠山一倒,随即为当朝大臣弹劾,即日夺职下狱,至正月十八日赐自尽。据说抄家时,和珅的家财计达8万万两有余,可见和珅贪污之巨。当时清室岁入约7000万两,和珅专权20年,家财逾清室20年岁入之半。
所以史家认为清朝之元气,尽断丧于和珅之手,并不是夸张之言。
和珅能专权二十余年,善窥帝意,自在意料中事。但和是否知道乾隆心里把他看作是蒙冤妃子的转世呢?
据说和珅伏法之前,曾在狱中作诗,诗云:“夜色明如许,嗟予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暮,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辜负九重仁。”此哀伤入狱之作,并无他意。
但在他自尽之后,据说又在他的身上搜出另一首诗,诗云:“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则又隐约似乎他是知道乾隆当日宠他的原因。
和珅生于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死于嘉庆四年,计算起来,和死时才不过49岁。
那么,他的绝命诗开头的一句“五十年前幻梦真”,似乎确有含意在焉。
和珅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但乾隆命中之四带桃花,接下来还流传有不少并不光彩的“风流史”,可以说他个性风流,也可以说他命该如此。
乾隆另一宠信人物福康安,为大学士傅恒之子,相传是乾隆逼奸傅恒之妻而生。
傅恒为镶黄旗人,孝贤皇后是其妹,有此亲戚关系,因此其妻经常出入宫廷,不料因此被乾隆看中,产生了一段孽缘。
话说有一日,傅恒之妻入宫,竟为乾隆所乘,威逼利诱之下,乾隆得偿大欲。而后来傅恒之妻即告怀孕,不久即诞下福康安。
福康安与和珅同样是才德俱不备的人,而福康安更为狂妄和骄夸自大,常自比为诸葛亮,而实在差得太远了。他每次出征,只靠海兰察策划及指挥,自己则只是作威作福、贪污勒索、**享受。据说有一次出征廓尔喀,他自己打扮成诸葛亮那样,羽扇纶巾,结果招致大败,但乾隆同往常一样未有深责。换了别人,可能十个头颅也不够落地。
当时虽为信息封闭的社会,但流言辗转相传,不少人都相信福康安其实是乾隆的“儿子”,所以大家都怕福康安几分。而傅恒绿巾盖头之后,他自己是否知道,则不得而知,但他的一家,获得乾隆的殊宠,却是千真万确的事。他一共有四名儿子,其中三人均娶得公主成为驸马,只有福康安娶的不是公主,所以世人更加相信福康安是乾隆逼奸傅恒之妻而生者。
后来傅恒死时,乾隆曾有诗悼之,中有“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之句,便有不少人附会“汝子吾儿”是乾隆自泄心声的诗句。
不过话得说回来,乾隆是一国之君,对于这些丑事绝无理由自己去泄漏秘密。只是乾隆好作诗,生平作诗逾十万首,但文才不高,他诗句中的“汝子吾儿定教培”,不过是说会把傅恒的儿子看作自己儿子那样去教育栽培而已!相信绝非解作“你的儿子其实是我的儿子”。但乾隆这句诗,却给写清代野史的人添了“资料”,相信这乾隆始料不及的。
两星相守夫妻宫,后宫恩怨何时了
从紫微斗数来看,乾隆帝的夫妻宫是贪狼星与武曲星相守,古书认为这两颗星守夫妻宫,一般都是会见刑克和感情较难融洽者,除非有吉星解救。
乾隆帝**个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三月,谥号孝贤。
对于孝贤皇后之死,乾隆帝做足了表面工夫,既亲制挽诗又把皇后遗事撰入碑文,表现得十分情挚和悲恸。
但实际情形如何,野史又有不同的记载:
乾隆帝的孝贤皇后,就是前文述及的大学士傅恒之妹,相传傅恒之妻被乾隆逼奸之后,竟然未对乾隆反感,且暗中有往来,是为由逼奸开始而后期变作通奸,但此事不知为何被皇后知道了,结果经常为此事与乾隆龃龉,有时闹得十分不开心。
据说有一次乾隆南巡,与皇后同宿舟中,夜后不知何故又因这事吵起来,皇后对乾隆诸多讥讽,使乾隆忍无可忍,竟然逼到皇后坠水,还京后不久就向天下宣告皇后病逝。
当时乾隆年方38岁,就刑克了**位皇后。
接着不久,乾隆即以乌喇那拉氏为继后,这位继后同样不满乾隆的好色,终因被废抑郁而死。
据说有一次乾隆南巡,乾隆令小监到民间征得数十名佳丽到御舟上行乐,并选择其中特艳者留宿舟中。但此事为继后知道,翌晨亲至帝舟力谏,结果又引起乾隆十分不满。
此事后来为太后知道,太后并未责备乾隆,反而说继后的不是,更命令继后到济南清修,而继后遂剃度于某庵。后来乾隆再把她移居扬州某庵,无形中是废后了,但并无明诏。而乾隆对这位继后似乎特别反感,因为继后于乾隆三十一年去世,只是被草草安葬。
据说当时曾有某御史,上疏请乾隆仍以后礼葬继后,而乾隆竟说:“无发之人,岂可母仪天下。”这完全显示了乾隆星盘夫妻宫的特征。
乾隆帝的“风流账”中,流传*广的,当是“香妃”的故事。
据正史所载,香妃是以回族**女子身份入宫,《清史稿•后妃传》中说她是“和卓氏回部台吉札麦女”。她入宫时间是回部遣使要求清廷给予保护之时,计算时间应在乾隆廿一二年间。香妃初入宫时号为贵人,后封为容嫔,*后封为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
她生时经常身穿戎装,陪伴乾隆出巡及行猎。在清宫中享年甚久,生活写意。但野史所载,却是截然两回事,而且还有两个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