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人民大会堂往事追踪报告(上、下)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人民大会堂往事追踪报告(上、下)

  • 作者:马祥林
  •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30502
  •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东经116°23′17″,北纬39°54′27″的地方,有一座宏伟巍峨的建筑,她就是人民大会堂。与共和国命运相关的无数个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带有神圣和神秘色彩的厅堂之内。
    人民大会堂不仅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神圣**,还是中国联系世界的纽带,见证了中国打开**、拥抱世界的过程。
    文章节选
    1949年3月23日,中共**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此时,人民解放战争已成摧枯拉朽之势,建立新的全国政权已经水到渠成。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新政府的权力核心具体设在什么位置?成了萦绕在中共**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的焦点。
    动身这**的早晨,中共**毛泽东与周恩来之间,有过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李自成进北平,到北平他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新陈代谢,以新生的人民政权取代旧政权,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摧毁一个旧制度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那么一个新生的政权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人民的面前呢?
    01/
    新政府是人民的,新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
    上卷
    报告之一 人民大会堂选在天安门广场的奥秘
    01 新政府是人民的,新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和**军委机关进驻北平。
    毛泽东是乘火车到达北平的清华园火车站的。迎接毛泽东到来的现场气氛颇为热烈,但掩饰不住经过连年战争之后,北平城内萧条破败的景象。
    “31年,快31年了啊!”
    毛泽东凝望着北平昏黄而又惨淡的古都,喃喃地说到。
    毛泽东对北平并不陌生,从他**次来北京,到此时已经快31年了。
    毛泽东清清楚楚的记着到达北京的这**:
    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时年25岁。
    那时,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正在网罗人才,以期作为改革社会的栋梁之才。毛泽东被朋友蔡和森和师长杨济昌举荐,来北京大学。
    从湖南长沙乘火车来到北京,一路奔波辛苦劳顿之意在所难免,然而,惊异的是,在路上,毛泽东连脚上的鞋子都被小偷偷走了。到北京以后,毛泽东就住在离北京大学不远处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的北方大土炕上。经杨济昌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助理员,负责报刊和阅览人员的登记工作,月薪8块银圆。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毛泽东得到了李大钊、陈独秀的教益,这对毛泽东后来成为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31年过去了。
    此时的北京,已经是物是人非,毛泽东感到大有翻天覆地之感。
    首都,必然是一个**的政治、文化的**,必然是权利**的所在地。
    新中国定都北平,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深思熟虑的。
    1948年9月8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从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多的一次政治局会议。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想法,逐渐地明晰起来。
    北京,不但在中国统一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也在中国革命进程上起过先导作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页,北京成了革命的发祥地。
    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却要把人民的政权定在北平。
    对此,他曾明确讲过:
    “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为此,毛泽东曾指示在华北作战的徐向前:“*好北平不要打!”
    不打北平,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完整地保存北平,将来留做人民的首都。
    后来,果然按照毛泽东所愿,国民党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将军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于1949年1月20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城得以完整保存,所有名胜古迹,都得到了保护,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一切正常。
    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和国际政治格局考虑。
    毛泽东就未来新政权选定首都的事,专门征询过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的意见:
    “历朝皇帝的京城,不外乎西安、开封、南京或北平4个地方。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为合适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稼祥早期在苏联留过学,考虑自然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因素。
    王稼祥认为:“定都北平,我认为好处在于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我们和苏、蒙两国虽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但没有战争之忧。至于石头城南京,虽说有虎踞龙蟠之势,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因素不能不考虑。至于西安,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还是*合适的地方。”
    毛泽东不住地点头,承认王稼祥分析的有条有理。
    是啊,中国共产党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当然主要靠自力更生,但也离不开国际上友好**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在新中国定都北平的问题上,毛泽东还与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斯大林交换过意见。
    那是在1949年的1月底,斯大林派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飞抵石家庄,然后驱车到中共**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毛泽东向米高扬通报情况,说新中国准备建都于北平,苏联老大哥没有持异议。
    1949年3月5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决定定都北平。
    毛泽东提出定都北平的计划:“我们希望4月或5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当时许多民主人士也希望把新的国都定在北平。他们纷纷写信给共产党**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要他转告毛泽东,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人民通过自己推选的代表来行使**的*高权利,首先就要有一个正规而且庄重的议事场所。巧合的是,在毛泽东这段讲话10年之后的1958年,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开始动工修建的大会堂,正式被毛泽东定名为“人民大会堂”!

    ……
    目录
    上卷
    报告之一 人民大会堂选在天安门广场的奥秘
    新政府是人民的,新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
    梁思成建议将大会堂建在五棵松
    礼宾司认为宴会大厅“太寒酸”,类似公社大食堂
    刘少奇问:“廊子这么高,能遮得住雨吗?”
    周恩来给大家讲了画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主席团老人多,西大门要给轮椅出入留下坡道”
    报告之二 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就叫它人民大会堂吧!”
    大会堂的面积超过故宫,能抗8级地震
    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法,让大会堂“活”了
    赵鹏飞雪夜上房山,寻找红色花岗岩
    建筑家、结构家、美术家对大会堂“三堂会审”
    “土老包”赛过“洋老包”
    毛泽东夤夜视察大会堂工地,要为建设者立碑
    胡耀林、张百发、李瑞环、丁庆云与人民大会堂的故事
    人民大会堂首场演出,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雷锋与人民大会堂建设失之交臂
    报告之三 “有胭脂擦在脸上”:人民大会堂各大厅修缮的台前幕后
    理论上,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可以装下整座天安门城楼
    周恩来的骨灰,在台湾厅放了一夜
    大会堂开放初期,门票只需花两角钱
    上海人给大会堂国宴厅“伤筋动骨”
    “门户之争”与24K金箔和300斤鸭蛋
    80万颗珠子和秋香色窗帘, 显示了上海人的精明
    报告之四 人民大会堂成为举行重大活动的舞台
    大会堂建成之前,决定**大事的会议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使用人民大会堂
    “给资本家延长利息”
    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上,**提出“四化”
    大会堂里产生的分歧,表现在如何看待“四清”问题
    四届全国人大前后,达到白热化的“组阁之争”
    周恩来在大会堂对外宾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
    报告之五 7,000多党的各级干部,在大会堂度过1962年春节
    “七千人大会”与“15年赶超英国”的设想
    “早晨吃稀饭,中午和晚上吃馒头”
    大会堂里,**的报告有“口头”和“书面”两个版本
    毛泽东给代表们讲了“霸王别姬”的故事
    两位领导人的分歧
    下卷
    报告之六 人民大会堂在“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中
    勇敢的陈少敏
    河北厅里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林彪住进了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大会堂北京厅里,两位**的谈话无人知晓
    “开个万人大会,坐满人民大会堂”
    毛泽东查觉林彪集团的阴谋
    报告之七 大会堂东大厅,“小球”终于转动了“大球”
    福建厅里,外交家应对意外出现的转机
    尼克松巧用毛泽东诗词
    基辛格领教了强中自有强中手
    “添麻烦”的樱花
    安徽厅里,中日首脑打了一场政治“乒乓球”
    “只握手,不拥抱”
    “开辟了龙熊共舞的新纪元”
    报告之八 大会堂的见证
    特殊时刻召开的十大
    大会堂主席台的灯光,照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上山下乡运动”与人民大会堂
    “两个凡是”引发“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丧失工作能力的老人,淡出大会堂的舞台
    “‘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
    新疆厅内,55岁以下的**委员集体亮相
    报告之九 一个短暂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崛起
    华国锋与毛泽东的画像并排悬挂
    **公开财政赤字,宪法中删去“四大”
    新的“统帅”,在人民大会堂就位
    浪潮中的“弄潮儿”与路上的“清道夫”
    “76岁不留,71岁不进”
    台湾代表黄顺兴和1,079张反对、弃权票
    国务院万言良策,人代会一锤定音
    报告之十 福建厅,“铁娘子”遇到“钢铁公司老板”
    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里的3分钟
    港澳人士*担心**的“如来神掌”
    新疆厅,撒切尔夫人向邓颖超献上一束鲜花
    邓小平智破“三脚凳”
    西大厅,撒切尔夫人操起了中国产的英雄金笔
    *高规格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从人民大会堂出发
    报告之十一 人民大会堂珍闻录
    国宴大有学问
    国宴上的共和国**众生像
    每人5元钱标准的国庆酒会
    末代皇帝溥仪来到北京厅
    “末代总统”李宗仁*后一次出席国宴
    邓小平重新站在“权力的大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