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解放军正式建立了空军领导机关,并进行突击训练,准备一年内建成一支能使用的航空兵部队。海军领导机关于1950年春成立,此时已经搜集了4万吨位的军舰,并积极洽商从英国和苏联买舰船……
1950年春夏之交,是台湾国民党当局*为恐慌的日子。自海南岛被攻占、舟山撤守后,许多人预感到下一个目标就是台湾。当时相当大一部分“党国要员”对守台湾根本丧失了希望。而争相逃往海外。蒋介石在大陆的两个*有力的经济支柱都远飞而去——孔祥熙去南美洲经营橡胶园,宋子文去美国当了寓公。在国民党内位居第二的李宗仁更是在美国称病不归。蒋介石嫡系的军事将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自奔海外或寓居香港,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原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竟不顾自己的上将之尊,跑到印度尼西亚当了一个华侨中学的教员。
在1949年10月和11月金门、登步岛两次作战后,台湾当局为了振奋一下已经极度颓丧的士气,曾天天吹嘘所谓“古宁头大捷”、“登步大捷”,并吹嘘这是什么“转折点”。一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还一度相信共产党只能陆战,不能渡海,多少有了一些守合的信心。可是海南岛和舟山的弃守,使这种信心一下子被打掉了大半。这时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看到的只是陆上和海岛防御的节节败退,金门一仗之后根本没有什么“转折”。
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日趋崩溃,美国加紧了控制台湾的策划,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西太平洋防御链”之中。
1948年11月24日,美国总统特别军事顾问李海签署了军方“关于台湾战略地位备忘录”,其中强调要“不使共产党统治台湾。确保一个对美友好的台湾政府”。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文件报告几乎都把对台政策的目标定为“不让福摩萨落入共产党之手”,只不过有的主张直接用军事占领,有的主张以外交和经济手段使台湾“自决”或“联合国托管”。1949年1月5日,美国驻华大使和军事代表团团长曾以此为根据,就蒋介石向台湾撤退并以台湾为基地一事向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抗议”。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于1949年4月15日还公开宣布:台湾的*后地位将由一项和约决定。
美国当时的目的,是把蒋介石拒止在台湾之外,另外扶植亲美的地方势力控制台湾。
蒋介石自从日本投降后就看中了日本在台湾留下的较好的建设设施,企图把台湾作为反共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1946年10月蒋介石携宋美龄**次赴台湾视察后,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建设,使之成为模范省。”1948年秋季以后,国民党军在大陆已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又把台湾当作未来的栖身地,因而对台湾绝不可能放手。1949年1月蒋介石正式宣布其嫡系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并不顾美国的反对,将大批军政人员撤到台湾,蒋介石自己也于同年5月26日迁居台湾。
1949年蒋介石入合之初,美国国务院有些官员,如政策设计委员会主任凯南等曾主张把蒋及其军队驱逐出台。但美国政府决策者认为拒止蒋介石入台已不可能,又想通过介入台湾省政控制台湾。在1949年年内,美国军方也一再研究军事占领台湾,将台湾作为美国战略基地的计划。蒋介石面对美国的压力,为了换取美国支持并容忍他据守台湾,被迫做了重大让步,于1949年底撤换了陈诚,让留学美国归来的吴国桢当了台湾省主席,又任命非黄埔的留美学生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
尽管蒋介石对美国做了一系列让步,并不断乞求美国的支持,但是从1949年末至1950年春天这段时间里,美国政府对于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一度还出现过举棋不定的态度。当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崩溃时,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在外交上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并给予少量军事经济援助以巩固台湾;一方面和蒋介石拉开距离,表示要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并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外交接触。这两种手法其实都服务于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美国已经在华取得的特权,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遏制”共产主义。
国民党政府“迁都”广州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南京不走,同中共方面进行了试探性接触。这时,中共**也希望司徒雷登能访问北平,并表示如美国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中美之间可以建交。美国方面的条件,却是要新中国“愿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即承认旧中国的卖国条约并继承国民党政府的外交政策。司徒雷登在和中国共产党代表黄华的谈话中,只同意对国民党政府全面出卖中国主权的《中美商约》加以修改。一向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国民党卖国行径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当然不能接受这种条件,双方的接触只能以无结果而告终。
1949年12月毛泽东去苏联访问,开始并不顺利。美国军方在加紧筹划控制台湾的同时,美国政府为防止新中国倒向苏联,又表示了一些“不干涉”台湾的姿态。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宣布:“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局势”。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了被称为“美国基本立场”的讲话,承认在中国发生的事是一场真正的革命,蒋介石并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抛弃。他还声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到菲律宾。在这条防线中既未提台湾,也未提南朝鲜。
杜鲁门、艾奇逊的声明和讲话曾使台湾当局一时陷入被抛弃的惊恐之中。1990年7月台湾《传记文学》第7期社论对此追述说:“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是国民政府失去整个大陆而困守台湾一岛,风雨飘摇危疑震撼的时刻。中共政权建立未久而正酝酿渡海攻打台湾。岛内情形更为紊乱,军队是败兵之众,政府是流亡组合,共产思想像挡不住的洪流,大学生在校园内‘扭秧歌’,事业单位在‘护产待变’,撤退来台的人打算再度开溜,中共地下党无所不在,准备起义接收。”
但远东形势很快出现变化。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初美国一度表示不干涉,主要是想阻止新中国倒向苏联。1950年2月毛泽东结束访问苏联,以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又使美国感到分化中苏的企图落空。鉴于使新中国充当美国附庸的目的无法达到,美国军政首脑又倾向于以武力控制台湾。原先就坚持控制台湾的美国军方首先反对杜鲁门1月5日声明。4月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支援国民党军以保住台湾的看法,随后国防部内部又连续多次以建议书表示支持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同年春,美国国内**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出笼带来一派仇视共产主义的气氛,国会内掀起一番题为“谁丢失了中国”的责任追究。其实,中国从来不属于美国,美国政府和国会大谈什么“丢失中国”,这一争论题目的本身就表现出这些美国人是将过去的中国当作美国属地,完全是一派新殖民主义者的味道。
1950年5月16日,美国国务院特别顾问杜勒斯写成“台湾中立化”备忘录送国务院,得到了支持。5月29日和6月14日,远东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先后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军部提交备忘录,认为:“掌握在共产党手中的台湾就好比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并提议台湾归还中国之说应重新考虑。这时,美国武装干涉台湾已经是箭在弦上,只待一个借口。
这个借口很快等来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马上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6月27日杜鲁门宣布,派第七舰队驶向台湾,阻止共产党从大陆进攻台湾。与此同时,杜鲁门还假惺惺地说这一行动是使台湾海峡“中立化”,第七舰队同时还禁止国民党从台湾进攻大陆。
以第三国发生内战为理由进兵中国领土,这本身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至于所谓禁止国民党进攻大陆的所谓“中立”之说,更纯属拙劣的掩饰之词。当时谁都知道,台湾国民党当局已是危若垒卵,自保尚且不足,哪里还谈得上进攻大陆?而且在美军进入台湾后国民党军对大陆的袭扰也始终未停。其实,正是美国的武力干涉,才使得美国政府自己也承认是“被中国人民抛弃”的蒋介石集团能在台湾偏安一隅,从此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几十年来的分裂局面。
对于美国公然武装入侵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动。中国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提出:“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后,全国开展了“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这一运动不久以后就发展为抗美援朝运动。
美国出兵台湾,使新中国面临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6月30日,**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传达了中共**新的战略方针:“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现在我国的基本态度是,谴责美国侵略台湾,干涉中国内政。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考虑到美军介入台湾海峡后的形势,8月11日**军委致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同意陈毅的意见并指示:决定1 951年不打台湾,待1952年看情况再作决定。金门可决定在1951年4月以前不打,4月以后待命再打。随后,人民解放军停止了攻击金门和沿海其他岛屿。
当时,美国拥有世界上*强大的海空军,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又预料人民解放军会在台湾海峡进攻,在那里做了充分的准备。据美国军方后来公布的材料说:“麦克阿瑟特别关心福摩萨问题。他发誓战场中以选择朝鲜战场同美军较量*为有利。因此,**军委、毛泽东出乎美国军政首脑意料之外地确定出兵朝鲜,并逐步解除了华东军区渡海实施金门作战和台湾战役的任务。
1950年10月初,朝鲜战局进一步恶化,三八线已被突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告急,作为中国工业**的东北地区受到严重威胁。10月2日,毛泽东正式提出:“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
从10月19日起,新中国的主力部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开始陆续入朝参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尽管中美两国并未宣战,但是从这时开始,抗美援朝战争已成为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全军**位的工作,在东南沿海的渡海作战就此全面停止,
美国以朝鲜内战爆发为借口出兵中国领土台湾,使台湾国民党当局绝处逢生。由于有美国第七舰队和第13航空队防卫宽达1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当时刚刚起步建设海空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确实无法渡海攻击,只能选择朝鲜的陆战场来反击美国的武装侵略。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解放军部队暂时转入防御。与此同时,台湾国民党当局不仅依靠美国武力保护了自己,又得到美国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刚从大陆逃台后的那种风雨飘摇的局面终于改观。
以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巩固内部的同时,出于对自己被推翻而产生的极度仇恨,对大陆长期持续地进行窜犯骚扰,并且年年高喊口号——
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结果是尽人皆知的,那些逃台老兵由青丝变成白发,也没有等到“反攻”的那一年。
P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