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怎样向自己解释周围的环境?
真理是什么?
从古至今,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为真理所吸引,他们渴望去探索何为真理,它的价值何在。
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名叫笛卡尔的人,他是一位生活在17世纪初的罗马天主教徒,试图发掘**真理而**。笛卡尔厌倦了哲学家之间的无休止的争辩,并决定结束这片嘈杂的声音,为了寻求一种**的、没有人能质疑的真理,笛卡尔开始了他的真理之旅。首先,他从自己的疑窦出发,并且将一切可怀疑之事物进行系统化。当他质疑想象中的事物时,他把这种行为称为“思想”,然后他得出结论:因为他在“思想”,所以他成为一种存在。
因此,笛卡尔提出了他的观点: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终发现了他认为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他相信真理的精髓在于不断追求真理。这句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话,实际上并未告诉我们该怎样活在真理中并以真理为乐。
奥里利厄斯是另一位思索者。他是公元150年前后罗马帝国的皇帝,他也在不断地探求真理。奥里利厄斯是个斯多噶主义者,在所有的罗马皇帝中,他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生活态度而著称。他也有许多失误,其中一点就是他讨厌基督徒。尽管他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草率,没有深思熟虑,但他追寻真理的热忱却让人赞叹。在他的《沉思录》中,他记载了一个令人震撼的事实:人类的情感并不是环境和时遇的副产品,而是由人类自己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时至**这一发现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笛卡尔宣告“我思故我在”,奥里利厄斯认为,“我思决定我存在的样式”。
的确如此。
在《圣经·箴言》中说:“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在查考这节经文以及《圣经》中其他关于正确思维的文字时,我们发现,《圣经》告诉我们这一真理:人的感觉、情绪和行为都由自己的思维状态所决定。
奥里利厄斯揭示了一部分真理,但他却不能完全享受并品味全部真理所带来的快乐,因为他不知道耶稣曾这样宣告:“我就是真理。”
人类并非注定要生活在冷漠、没有情感和机械的存在中。我们身上跳跃着心灵上的、情感上的和身体上的力量。只要抛弃头脑中的谬误与谎言,用真理取而代之,我们就可以拥有��盛的、美好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感生活。
界定谬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的思维并不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它们常常是一种念头,不付诸于任何文字。即使在人头攒动的地方你也会产生一种孤独和落寞的感受,但你可能永远无法把这种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你可能惧怕某样东西,一直避免与它接触,却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改变?怎样才能和自己的心思意念中正确的部分接轨?
我的一些来访者会抽泣着说:“医生,我想自己真正的问题可以追溯到童年!”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人们对弗洛伊德的哲学观耳濡目染,我们的文化也被其浸透,人们想当然地就认为:如果不深人系统地挖掘过去,就不可能获得心理上的**。
然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过去或现在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左右我们的感觉,我们自己对事情的诠释才能形成我们的感受。
我们的情感并不由逝去的童年中所发生的事情以及现在所发生的事情决定,我们的情感是由自己对环境的诠释所决定——不论这种诠释是以文字形式还是态度形式出现。
我们能够告诉自己的只能是真理或谎言。
如果你用谎言诠释,你就会相信谎言。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家伙,一事无成,你就会这样相信。一旦你这样相信,你的行为就会体现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思维是心灵和情感生活中*重要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