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西部地区
“七七事变”后,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陷,国民党政府仅能控制内蒙古西部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地区和套西的阿拉善、额济纳两旗。国民党政府在内蒙古西部设有“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阎锡山任指导长官;在地方设有“蒙旗自治政务委员会”、三青团等组织,派遣特派员直接来监督控制绥远境内蒙旗。在国统区内的伊克昭盟等地继续保留蒙古王公扎萨克制度,蒙古族人民受王公扎萨克剥削压迫的同时,受省、县的赋税剥削及各地驻军的许多摊派勒索。
阿拉善、额济纳两个特别旗于1928年划归新建的宁夏省管辖。1933年,宁夏省主席军阀马鸿逵将阿拉善境内的磴口强行分割出来,建立磴口县,还收取过往商税,剥夺了阿拉善旗的征税权。马鸿逵还在阿拉善旗**定远营推行保甲制度,征兵征赋。国民党政府为加强控制,在这两个旗设立军事专员办事处、蒙藏委员会协赞专员等,还设立了国民党和三青团组织。
阿拉善、额济纳两旗远在西北隅,防御力量薄弱,日本侵略者试图在这里建立侵略内地的军事据点。1936年,日本特务开始潜人两旗活动。日本特务在阿拉善旗定远营(今巴彦浩特)设立机关,架设电台,修建飞机场,还逼迫阿旗与伪蒙疆政府合作,阿拉善旗扎萨克达理扎雅拒绝其要求,由于本旗力量薄弱,立即上报南京国民政府来处理。同年底,国民政府派遣国民军二十五师来定远营,驱逐了日本特务。1936年,日本特务也来到额济纳旗,建立电台,储存弹药,修建机场,企图把额济纳旗变成侵略西北的据点。1936年底,额济纳旗梅林阿木尔巴依斯古楞等与蒙藏委员会驻额济纳专员共谋,派喇嘛雷德唐兀特引爆了日本特务在赛日川吉庙储存的弹药。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民族学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学者。
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国**个民族学系,20世纪90年代扩大为民族学研究院,2000年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名称和建制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她致力于民族学教学与研究的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该院毕业的民族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国各地,多为栋梁之材。同时出版了大量在国内影响巨大的专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宋蜀华的《民族研究文集》、陈永龄的《中国民族学史》(英文版),还出版了全所历年研究成果的论集《民族研究论文集》(1981-1993年,共九册)。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点是,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几十年来,这已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几代人的学术传统。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毕竟是一个自西方传来的学科,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几十年来又多次受政治运动的干扰,所以与我国一些传统的老学科相比,中国的民族学无论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个比较年轻、比较薄弱的学科。因此,今后本学科的**是加强民族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