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经济转型与体制选择
本篇作为全书的**篇,具有导论的性质,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性质和目标;中国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前提;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微观主体行为、宏观经济态势和经济发展的体制背景及制度前提。**个问题是在**章中讨论的,主要阐述了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造性的转换要以研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为己任,另一个是理论经济学研究应当以人为本。这一章可以看做是导论中的导论,阐明了本书关于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发展的基本主张。第二个问题实际是研究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在第二章中讨论的。第三个问题研究中国转型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包括第三、四、五、六章,共四章。经济体制的概念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与过去把体制看做是基本制度的具体体现和管理方式不同,本书把体制看做是一个经济系统的全部制度总和,或者说是一个经济的整套制度系统。体制模式的基本特征或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产权制度或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收入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或者说经济协调机制、经济系统开放或封闭的状态、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定位五个方面。由于经济协调机制是划分体制模式*基本的标志,因此,第三章以它为线索从总体上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的演变和转型问题。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讨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中的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体制的开放状态则与政府职能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在第六章中进行了讨论。
本篇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章首先剖析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然���提出本书关于重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基本主张:一是以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现实为研究对象,这也是理论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社会使命;二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学,这是中国理论经济学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二章首先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两种转型: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型;然后阐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