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通史博览
**章 华夏源头
**节 远古文明
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生活着许多部落。传说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早住在今陕西北部的姬水附近,后来沿着洛水南下,东渡黄河,在河北涿鹿附近定居下来,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
与黄帝同期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当他带领部落向东发展的时候,碰到一个极其凶恶的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凶猛无比。他会铸刀造戟,还经常带着他的部落,到处侵扰,闹得周围部落不得安宁。炎帝部落定居山东后,经常受到蚩尤的侵扰,炎帝几次起兵抵抗,但不是蚩尤的对手,被打得一败涂地。
炎帝战败后,带领他的部落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复仇。黄帝早就想除掉蚩尤这个祸害,就与炎帝联合在一起,并联络其他一些部落,招集人马,在涿鹿郊外与蚩尤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
蚩尤也称得上一代枭雄,自不甘示弱。他集结所属81个支族,又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在兵数上已占据优势,又挟战胜炎帝之余威,并依仗精良的武器装备,气势汹汹地向黄帝扑来。黄帝临危不乱,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鹗等为图腾的氏族部众迎击蚩尤。黄帝还利用位居河上游的条件,令大将应龙“高水”,在河上筑土坝蓄水,以抵御蚩尤的攻势。
当时正值浓雾弥漫,大雨倾盆,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开展军事行动。蚩尤适时利用天气变化不断偷袭黄帝军得手,于是得意忘形,趾高气扬,认为不多时黄帝就不得不束手就擒了。
黄帝毕竟不是等闲之辈,他知道恶劣气候不是己方进攻时机,就主动避敌锋芒,井然有序地组织后撤,因而保存了实力。不多久,风云突变,雨过天晴,黄炎联军反败为胜的契机来了。黄帝当机立断,一声令下,大将常先、大鸿���正面开始了反攻。
黄帝又利用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天时,命风后、王亥把经过训练的300匹火畜组成一支“骑兵”,朝蚩尤军心脏长驱直入。
黄帝还准备了80面夔牛大鼓,趁风沙弥漫之时擂鼓吹号以震慑敌人。
突如其来的反攻让蚩尤猝不及防,其军队开始自相践踏、慌不择路,终于陷入崩溃,节节败退。蚩尤无心恋战,向南逃跑;而粗犷骄横的夸父不承认失败,率本部奔大鸿军杀来。忽然一阵狂风,夸父眼着沙子,大鸿自不肯放过制敌机会,拦腰砍伤夸父,夸父军四散奔逃。
黄帝身边众多谋臣一再进言不可放走蚩尤,黄帝采纳群臣意见,联合炎帝族和玄女族紧追蚩尤,在冀州之野将之包围。轩辕命令擂鼓击钟,蚩尤军被钟鼓声震得耳聋眼花、溃不成军。
蚩尤落荒南逃,被黄帝擒获并杀于野外。刑天及蚩尤的部下把蚩尤的尸体偷运到河南濮阳西水坡秘密下葬,下葬的日期——正月初八被定为苗家的国难日。不久刑天与黄帝大战,因寡不敌众被黄帝斩首,但刑天的尸身不倒,他的两乳变成双目,肚脐变成了嘴巴,继续舞动兵器战斗。夸父则在潼关被应龙万箭齐发射死,鲜血染红了潼关。黄帝取得了对九黎族的决定性胜利,九黎族这一支力量融入到炎黄族中。
黄帝、炎帝打败蚩尤后,同盟关系破裂,两个部落战于阪泉,即阪泉大战。经过三次艰苦卓绝的战争,黄帝战胜炎帝。炎帝部落的共工与黄帝战争失败,一怒之下用头碰撞不周山,从此天地西北高、东南低。这次战争后,黄帝向南发展,经过52次战争后天下归附,黄帝由此成为黄河中下游部落联盟的大盟主。公元前4513年,黄帝轩辕在釜山会盟并取代神农氏登上帝位。
传说中,黄帝还是一个大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在地面上建房屋,还发明了车、船和制作衣裳等等。这当然不会是他一个人发明的,黄帝只不过是个带头人罢了。传说他的妻子嫘祖亲自参加劳动,也有一些发明,养蚕缫丝就是她的功劳。*初人们不知道蚕的作用,那时候只有野生的蚕,嫘祖就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以后就有了丝和帛。
黄帝为创造远古时代的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代人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都尊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我国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树成林,郁郁苍苍,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挺拔与苍劲。
中华儿女都把黄帝当成自己的祖先,鲁迅先生曾经在他的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每逢清明节,人们纷纷来到黄帝陵,以崇敬的心情,拜谒这位民族之祖。人们都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悠悠五千年,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
尧舜禅让
传说在黄帝之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先后被推选为该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的贤君。据说他当上部落首领后,处处想着人民,对荣华富贵十分淡薄,住的是简陋的茅屋,过着粗茶淡饭、勤俭朴素的生活。尧为了人民尽心尽责,但他的儿子丹朱却是个不肖之子。尧不愿意传位给儿子,就时常留心天下贤人,准备将帝位禅让给他。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到会的人一致**舜。
尧听说舜这个人很好,便让大家详细说说舜的事迹。
大家便把了解到的情况说给尧听:舜有个糊涂透顶的父亲,人们叫他瞽叟(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死得早,后母心肠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极其傲慢,而瞽叟却很宠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舜,待他的父母、弟弟都很好。因此,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便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了考察舜,又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非常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用计想暗害舜。
有一次,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仓顶。当舜沿梯子爬上仓顶时,瞽叟就在下面放了一把火,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下来,却发现梯子已经被人拿走了。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一样张开翅膀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安然无恙地落在地上。
瞽叟和象不甘心失败,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上面向井里扔石头,想把舜埋在井里面。但是舜下井后,在井边挖出一个通道,从通道中钻了出来,又**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瞽叟和象不敢再暗害舜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
尧听了大家的介绍后,又对舜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舜确是个众望所归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方式,历史上称为“禅让”。
舜担任首领后,又俭朴,又勤劳,跟老百姓一起参加劳动,大家都信任他。过了几年,尧死了,舜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来担任,但是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舜才正式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治水
在尧担任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淹没。这时居住在崇地的一个名叫鲧的部落首领,奉了尧的命令去治理洪水。鲧用了将近9年的时间治理洪水,不仅没有制服洪水,反而使洪水闹得更大、更凶了。鲧只知道筑造堤坝挡住洪水,却不知道疏通河道,后来,堤坝被洪水冲垮了,灾情便越来越严重。
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发现鲧的工作失职,便杀了鲧,并让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
禹汲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把以堵为主改为以疏为主。他偕同益、稷二人带领工人四处考察,立了许多标记,*终得出治水方案。他认为黄河水患*严重,其次是济水、准水和长江。于是,他从壶口起把龙门山开了一条大路,又把砥柱山挖出一条深坑,从孟津往北连开九条大河,使黄河水患平了下去。然后又疏通济水的源头,使济水一面通黄河,一面通山东的汶水,治平了济水之患。他又从河南桐柏山起,把淮水分为两路,一路通山东泗水,一路通山东沂水,把淮河水患平下去了。疏导长江的工程则从四川的岷山做起,也以疏浚河道、加速行洪为主,把长江水引到东海去了。
传说在禹治水的13年当中,他曾经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他一直想着老百姓仍在遭受洪水的祸害,庄稼被淹,房子被毁,于是,三次经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探望家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禹终于治理好了水患,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对社会的安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们为了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禹虽然只是一个封国国君,却很受舜的宠信,每有要事都要请他去商量,每逢舜当众表扬他的功绩,他总说是舜领导得好,指挥得好,运筹得好,是舜的德行、仁政、风范感动了民众,民众拥戴舜的结果。或者说舜慧眼识人,善于用人,把功劳都记在其他几位大臣的账上。舜于是越发觉得禹仁厚可靠。后来,干脆让禹直接代替自己摄政,把**大事全都托付给禹,让禹替自己管理了16年**政事。
通过了16年的观察,舜觉得禹可以当自己的接班人,就当着众位大臣说要把帝王之位禅让给大禹。禹多次推辞,并竭力推举舜的儿子商均嗣位。不久,舜突然病逝。禹为了避免与舜的儿子商均发生冲突,就躲避到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去,一躲就是三年。三年中,天下诸侯不去朝见商均,却来朝见大禹。大禹看到了自己的威望和实力,于是在舜死后的第三年,返回故都,南面天下,登天子之位,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后来,大禹命人铸造了象征九州和平的九鼎。这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出现了剩余,那些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以公有制形式存在的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大禹死后,被大禹选定的继承人东夷首领伯益拒不接受。后来禹所在的夏部落的**便拥戴禹的儿子启为部落联盟首领。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奴隶制**——夏朝,从此开创了子继父位的世袭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