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西藏后,同西藏原始宗教笨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斗争过程中,以佛教教义为基础,吸收融进了一些笨教神祇、教义、仪式之后,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喇嘛教形成之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教派。早期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13世纪后期,在元朝政府的扶持下,萨迦派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权,形成“政教合一”体系。15世纪初,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创立了格鲁派。该派势力逐渐强大,后在蒙古封建领主和清朝政府支持下,掌握了西藏政教大权。
喇嘛教,从13世纪后期,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扶持下,开始传入蒙古地区。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元朝统治时期,喇嘛教一直是宫廷**信仰为主的宗教,在蒙古族人民中,未能扎下根基,因而随着元朝中原地区的统治的败亡而逐渐消失。16世纪后期,在阿拉坦汗的倡导和扶持下,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和发展起来,为以后的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7世纪中期始,在清朝统治**和蒙古封建**的扶持下,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发展到鼎盛时期。经过200余年的传播和发展,深入到整个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之中,对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西藏喇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