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做人讲分寸——为人处世,无往不胜
一 把握好分寸是人生的大智慧
从一定意义上说,分寸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但中庸之道的抽象,不足以恰当地把握其中的内涵,而分寸之道,却是一种被形象化了的尺度,更易于让人明确地把握,具有可为人所用的实际操作性。
要想做到更好地把握分寸,不妨先看看分寸的历史渊源。孔子日:“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之矣。”这就是说,中庸是一种*高的德性,人们很久都不具备这种道德了。何谓中庸?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他还说,做事只考虑实际的质朴以至胜过文采,则显得粗野;做事只考虑外表的文采以至胜过质朴,则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全面兼顾,不偏于一面,才是做得恰到好处的君子。在孔子看来,凡事如果“过”了,就违反了中庸之道,就是不讲分寸。因此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说白了就是君子讲分寸,小人不讲分寸。
在后来备受世人推崇的《周易·传》也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和变化都是由阴阳、刚柔、动静这些对立面的消长、交感、相���、相荡所引起的。正可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周易·传》还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从微小的变化开始的,微小的变化是凶吉的先兆,所以必须重视微小的变化。“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就是说,一个人见到一点点微小的变化,就要立即行动起来,不要等一切都过去了再去行动。同时,《周易·传》还强调,“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时时注意对立双方的转化的程度与分寸。”
由此可见,无论是孔子的“中庸”,还是到后来周易的“阴阳”,无不以分寸为内容和底蕴,无不闪耀着“分寸”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