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让·雅克·卢梭——遭受迫害的哲学家
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爱���儿》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由于号召进行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革命,让一雅克·卢梭(1712-1778)成为法国大革命和其他浪漫革命的导师。卢梭受到激进的雅各宾派如罗伯斯庇尔的尊敬是因为他抨击社会的腐败,提出通过大规模集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公意”(general will)这一神秘概念。卢梭的影响在他去世后就越来越大,对那些欣赏左派或右派独断专行的人来说,他是毋庸置疑的英雄;而对其他人来说,不管是自由派、保守派,还是怀疑派,他都是被诅咒的对象。不过他有个非常有意义,而且不那么引起争议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来被文明玷污了。这个观点尤其在儿童教育和培养以及更加宽泛的个人责任方面影响巨大。如今每个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而不是灌输已经存在的知识或观点,这就是卢梭思想的体现。在那些声称自己是社会的受害者,不断提出上诉的罪犯,也在无意识地呼应卢梭的观点——一个自爱(amour desoi)的人从本质上说是善良的,只是由于糟糕的环境导致他做了错误的事情。
但是卢梭这个拒绝18世纪或更早期的文明,渴望回到蛮荒状态的革命者,却过着一种远非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我们没有必要挖掘卢梭生活中的龌龊之事,这些在他自我辩解的自恋式文学经典《忏悔录》中暴露了很多。在坦率和真诚上没有人能超越卢梭,然而,真相并不像他说的那样。那些反对特权呼吁平等的人看来,卢梭确实巧妙地和权贵**保持距离。他常常恩将仇报,恶意攻击资助他、提携他的**,特别是**女性。更糟糕的是,这个宣扬父母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哲学家对待自己的孩子冷酷无情。虽然可以理解一个出身贫贱,没有可依靠资本的年轻人的困难,但是难以接受他连续把五个孩子送到孤儿院,他们大部分不久就死掉了。即使按18世纪的标准来看,这样做也是没心肠的,虚伪的,不可原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