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章 感伤姿态
**节 文学感伤倾向的几种形态
第二节 对感伤的批评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时代不容有艺术家的“公平”
第四节 感情在文学中的地位
第五节 对艺术“构型”的忽视
第二章 寻根趋向
**节 精神重建与文学寻根
第二节 寻根思潮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节 对民俗、“地域文化”的重视
第四节 “记忆”的搜寻和再现
第五节 “在空间中置换位置寻求拯救”
第六节 面对革新与保护的困惑
第三章 忏悔意识
**节 “忏悔”的基点与尺度
第二节 各异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 虚构英雄以回避自剖
第四节 以英雄姿态进行自审
第五节 人生与艺术间的选择
第六节 理想的实在性与有效性
第七节 “我不是堂吉诃德”
第四章 超越渴望
**节 对作品“生命力”的疑惧
第二节 接过50年代革新者的“遗产”
第三节 思想视境拓展的迫切性
第四节 从时间的深沟里升腾
第五节 关键在于创造者的精神结构
第六节 独立的文学传统的建设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