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指导用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指导用书

  • 作者:刘奇 刘学礼 卢建华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189371
  •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01日
  • 页数:274
  • 定价:¥23.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理工农医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本书是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5所院校的任课教师合作编写,主要供医药院校使用的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教材。
    2004年初,经**教育部社政司同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根据新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要点》在北京召开会议,就编写新教材的教学指导用书做了具体部署,尝试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即根据**教育部2003年10月新颁发的教学要点,按理、工、农(林)、医、地学、党(政)、军等系列分别编写不同的教学指导用书,以较好地体现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引进公平竞争机制,使更多在自然辩证法教学**线的教师有机会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把自身的教学体验和研究成果融入教材之中,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及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观点,贯彻**教育部统一的教学大纲,同时又考虑医药人才培养的特点,既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要求,又注意实用性,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条件。本书
    文章节选
    第1章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艰难历程——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本章教学要点理解古代和近代前期两种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观点,认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并掌握其基本观点。能通过比较对这三种自然观分别作出科学的历史评价。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或根本看法。它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而演变的。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自然科学反映出来。历史上伴随着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形成了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是正确而科学的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一步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即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本章主要介绍历史上形成的前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1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产生的社会和科学背景
    古代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都很有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早期的自然观。
    (一)古代社会历史概况
    古代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对原始工具的使用、火的利用、原始农牧业生产以及基于人类救护本能的医药活动等。由于当时还缺乏科学产生的条件,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不过,在其中已经开始孕育着科学的萌芽。
    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位于大河流域的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先后进人了奴隶社会。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产生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这些地区和**成为世界文明的策源地。
    ……
    目录
    当代科技发展的理论指南——绪论
    第1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第2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第3节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上篇 自然观
    第1章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艰难历程——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第1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第2节 近代前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3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
    第2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1节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第2节 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第3节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第3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生态自然观
    第1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2节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第4章 对生命的敬畏与探索——人体观、疾病观和医学模式的历史演变
    第1节 古代的人体观、疾病观和医学模式
    第2节 近代的人体观、疾病观和生物医学模式
    第3节 现代的人体观、疾病观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中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5章 科学认识的起始阶段——科研选题和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第1节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述
    第2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第3节 观察、实验和机遇
    第6章 科学创新的激发机制——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1节 逻辑思维方法
    第2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3节 科学假说
    第7章 当代科学图景的革新——系统科学方法
    第1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功能
    第2节 一般系统方法
    第3节 自组织理论方法
    第8章 现实社会生产力的形成——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方法
    第1节技术发明方法
    第2节 技术创新方法
    第9章 认识疾病诊治的客观规律——临床思维与方法
    第1节 临床资料的收集与诊断思维
    第2节 临床决策与循证医学方法
    下篇 科学技术观
    第10章 两类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科学技术系统
    第1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第2节 科学技术价值与体系结构
    第3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模式
    第11章 探索和利用自然力量的组织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第1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化
    ……
    第12章 当代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第13章 科学前沿的困惑与思考——现代生命技热点及其社会影响
    第14章 回顾与反思——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