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国哲学
**章 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
转变时期的哲学
夏王朝(约前2070—前1600)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的诞生,经商代到西周,中国奴隶制进入鼎盛时期。从西周后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诞生并逐渐确立。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中国**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制**,基本完成了奴隶制向
封建制的转变。人们通常将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称为先秦哲学。
先秦哲学主要是围绕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问题展开的。
【天道观】
天道观是中国古典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围绕天是否为世界本原的问题进行论辩,故称天道观。在先秦哲学中,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都把天道观作为立论的总依据。
商代把“天”看成是人格化的至上神,称为“帝”或“天帝”、“上帝”,作为世界的*高主宰。
《尚书.洪范》记载的殷代贤人的言论,既保留了殷商信奉上帝的神学观念,又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是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成分,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灭殷后以较为哲理化的“天命”观代替了人格化的神灵观念。周公提出了“天命靡常”、“敬德”、“保民”的观点,认为天命以人之是否有德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人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