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科学大师启蒙文库:薛定谔
QQ咨询:
有路璐璐:

科学大师启蒙文库:薛定谔

  • 作者:赵晓春 徐楠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055880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 页数:242
  • 定价:¥2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埃尔温·薛定谔是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1933年和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为量子物理学之父。薛定谔曾以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解释生命现象,引导人们用物理学、化学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质,因此,他也是当今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
    薛定谔一生著作丰硕,本书选其经典部分汇集成书,主要侧重于大师对科学与社会的思考,尤其是其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认识论方面的论述。本书不但可以为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提供思想方法的启迪,也为我们认识大师的精神世界打开一扇窗口。
    文章节选
    科学与人文
    自然科学之于生活的深意
    科学研究的价值是什么呢?相较于以前的人们,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想对科学有真正的贡献,必须将其细化为专业领域,也就意味着通过个人学习、实践、思考,努力加深其在这个专业领域的认知水平。然而专注于专业领域的研究往往容易导致人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个专业领域的科研活动有其自身的价值吗?它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学科的进步,如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这些细分出来的专业领域的进步,还是整个科学的进步?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对科学并没有多大兴趣的人,是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待科学的,他们认为科学改变了工业、产业、工程技术等,在短短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加速了新科技时代的来临。很少有科学家会同意对他们努力奋斗取得的成果进行这种功利性评价。但事实上,科学的价值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是很微妙的,很难有一个标准而统一的答案。但是我想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三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自然科学与其在大学或其他教学**教授的学科一样,用德语来说是Wissenschaft(学问、知识),都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知识。想想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如历史学、语言学、哲学、地理学,抑或是音乐、绘画、雕塑、考古等,它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人类生存条件“实际的”进步,即便是某些时候它们确实促进了人类社会条件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目的当然也不是。
    另一方面(这是我第二个观点),某些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没有任何关联,例如天体物理学、宇宙论、地球物理学的一些分支,如地震学。我们知道地震很少能够准确地预测,但是我们至少能够警告人们离开居所,在风暴来临之前警告渔船返港。地震学能够做的就是预警处于危险地区的居民,但是这些地区仍然是受灾*严重的地区,因为它们往往是人口密集区。人们对于肥沃土地的向往,相较于科学的预警更加紧迫些。
    ……
    目录
    论波动力学思想
    波动力学的基本思想
    科学与人文
    自然科学之于生活的深意
    湮没于物质化的自然科学
    物质涵义的激烈转变
    物质基本概念的重塑
    粒子的“形态”
    连续性和因果律
    连续概念的复杂性
    波动理论的缓兵之计
    主客体之间的隔阂并未消失
    破解魔咒的原子和量子
    物理学的不确定性是自由意志的偶然吗?
    尼尔斯·玻尔预言受到的阻碍
    自然与希腊
    回归古代思想的动机
    感性与理性之争
    毕达哥拉斯学派
    爱奥尼亚的启蒙
    色诺芬尼的信仰及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
    原子论者
    科学世界观的特征
    意识和物质
    意识的物质基础
    了解未来
    客观性原则
    算术悖论:意识的单一性
    科学与宗教
    感知的奥秘
    生命的“记忆”
    途径的探索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生命是什么
    古典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遗传机制
    突变
    量子力学的证据
    对德尔勃留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有序,无序和熵
    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薛定谔自传
    自传
    附录
    薛定谔生平和著作年表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