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土壤解析
1.1 大革命后期国民革命军“兵随将叛”剖析
1.2 试析五四时期美国对华影响
1.3 近代实业家荣氏兄弟经营之道析
1.4 试析抗战时期蒋介石的统兵方略
1.5 铁路与中国近世文明研究(4篇系列论文)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管窥
2.1 五四时期的《星期评论》
2.2 戴季陶五四时期的劳工思想
2.3 陈独秀五四时期的人口观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经验教训探微
3.1 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革命性质的再认识
3.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的基本思想
3.3 试析共产党人早期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
3.4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是时代的抉择
3.5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3.6 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包产到户”问题论争
3.7 试析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革过频过急的负面效应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析
4.1 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若干思考
4.2 试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4.3 试析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思想
4.4 建国初期刘少奇关于发展战略的构想
4.5 论陈云建国前后经济思想的历史启迪
4.6 试析建国前后共产党接管城市及对国有资产企业的管理
4.7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的财经金融思想
4.8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调整工商业的思想
4.9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的劳动就业观
5 民众思潮及其社会变革因应心态研究
5.1 试析建国初期社会经济思潮
5.2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的社会思潮及民众因应心态
5.3 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社会经济思潮
5.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思潮
6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研究
6.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的一些思考
6.2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若干思考
6.3 关于减轻农民负担与裁撤乡镇政府的一些思考
6.4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本
7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
7.1 和谐育人,德育才有效
7.2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一些体会
7.3 传统文化与道德素养
7.4 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