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人物】
孙越崎
内迁中福机器设备
抗战爆发后,孙越崎为了避免中福煤矿的机器设备沦入敌手,独排众议,力主内迁。他坐镇郑州,与郑州车务段密切配合,只要焦作够装满一列车机器设备,车务段长即派一列车前去装运。1938年2月中旬,满载中福煤矿机器设备的列车在中国士兵炸毁黄河大桥之前*后一次通过大桥。他指挥将中福煤矿4000多吨设备、近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转移到武汉、湖南、四川等地。在四川,他与有关方面合办了天府、嘉阳、东林、威远等4家煤矿,这四家煤矿都由他担任总经理。这些煤矿生产的煤炭供应着抗战后方四川一半以上工厂生产和民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玉门油矿的***
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相继沦陷,石油制品来源断绝,汽车、飞机等军事方面用油无着,形势万分危急,当时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号。1941年3月,孙越崎受命担任甘肃油矿局首届总经理,主要经管玉门油矿。玉门油矿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戈壁滩上,遍地砂砾,草木不生,气候严寒,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为了炼出油来支援抗战,孙越崎率领玉门油矿全体职工,用辛勤汗水在祖国大西北的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一座新兴的石油工业城,把玉门油田建成了一个集地质勘探、钻井、采油、炼油、机修、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企业,拥有比较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机器设备,为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玉门油矿从1938年开始开发,到1945年,计生产原油7866多万加仑,炼汽油1303万加仑,煤油511万加仑,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战。因创办玉门油矿有功,孙越畸被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金质奖章,被誉为“煤、油大王”。
弃暗投明的英明之举
抗战胜利后,孙越崎被任命为河北平津敌伪产业处理局局长,之后又担任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经济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务。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当局着手安排一些企业搬迁到台湾。为了不使惨淡经营多年的民族T业再度受到损害,孙越崎决定弃暗投明。他不仅抵制拆迁工厂去台湾,而且把蒋介石拨给他的132亿台币拆迁费分发给资委会所属的经济困难企业。1949年,他领导资委会在大陆的近千个生产单位、三万名技术人员、数十万工人全体弃暗投明,成为国民党政府中**完整留在大陆的部级单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1949年11月14日,他在香港动员资委会设在香港的国际贸易事务所全体员工宣告起义,将4000吨锡、锑、钨等稀有金属交给了人民政府,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通电嘉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