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县瑶湾是个依山傍水的村庄,远看山上苍松翠柏枝繁叶茂,近看山花烂漫香气宜人,山中景色倒映在水面,真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的变化给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笼罩上了一种沉闷的气氛。
公元716年夏天,天气格外闷热,空气中饱含着湿漉漉的水汽,似乎双手一拍便会有水花飞溅,就连山中的风也失去了往日的清爽,让人感觉沉甸甸的。
居住在瑶湾的司马杜闲的家里,气氛更加沉郁。他的夫人崔氏一病三个月卧床不起,终于在这个夏天合上了双目。在崔氏的灵前,有一个5岁的男孩,他身体赢弱,却面目清秀,双眸中透出聪慧的神采。在他童稚顽皮的心灵中,还不知道什么叫生离死别。他拉过杜闲的手,问:“父亲,母亲睡着了吗?”
杜闲强忍住悲痛,说:“是的,你母亲睡着了。”
这个男孩便是杜闲的儿子,名甫,字子美。他守在灵前,期待着母亲醒来。可是,直到他随着下葬的队伍,眼望着母亲入土时,才明白过来,母亲将一去不复返了。他“哇”的一声号啕,扑向坟墓,在场的人看了无不伤心。
崔氏入土三天,突然天降大雨,冲走了连日的闷热,人们刚刚在凉爽中感到一丝快意,连日的大雨又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不幸。山洪暴发,几乎淹没了整个村子,人们开始盼着天晴,可是,天睛没几日,又是暴雨如注,瑶湾眼看要成龙王的世界了。杜闲只好带着杜甫和家人离开了这里。
杜闲把家暂时安置在郾城(今河南郾城),把杜甫送往洛阳的亲戚家中寄养,之后,他又匆忙赶回兖州。从此,杜甫便生活在洛阳的二姑母家中。
二姑母杜氏可怜杜甫自幼丧母,对他就像对亲生儿子一般疼爱,使杜甫又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杜氏也有一个儿子,比杜甫大两岁,杜甫称他表哥。表兄弟两个每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无忧无虑。
这时,唐玄宗已经继位,他善于纳谏,任用贤臣,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洛阳被称为东都,这是皇亲国戚和**们定居的地方,因此,不仅经济富庶,而且也是文人墨客聚会之地,文化活动的**。
从来没有离开过瑶湾的杜甫,在这眼花缭乱的洛阳城,感到十分新鲜,他每天和表哥读完书,都要到街上玩耍。这**,他们手拉着手,正走在大街上,忽然看见一座府宅里非常热闹,门口只有一个老仆人,杜甫便对老人说:“老人家,府里为什么这么热闹?”
老人说:“我家老爷和朋友聚会,请来好多艺人,正在这里吹拉弹唱呢。”
杜甫拉拉表哥的手,意思是说:“咱们也去看看。”表哥会意,于是二人又对老人施礼,齐声说:“老人家,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老人毫无介意,笑笑说:“去吧去吧,别淘气就行了。”
杜甫和表哥来到院中,只见一个亭子下面,坐了好多人,中间的一个约有四五十岁的样子,他面带微笑,招呼着周围的人,看来他就是这府中的主人了。
院子里的家人来来往往,没有人注意杜甫和表哥,他们两个站在一个石狮子旁边,等着看热闹。一会儿工夫,家人准备就绪了,就听主人说:“各位才子能到寒舍聚会,实在荣幸,今天我特意请来了公孙氏……”
主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在���的客人一片惊呼,接着抱拳施礼,纷纷说:“谢谢崔大人,能让我们一饱公孙大娘的舞姿。”
杜甫很奇怪,他问表哥,说:“公孙大娘是谁?”
表哥摇摇头。这时,院子里安静下来,家人们也不分主仆,围了一圈,挡住了杜甫和表哥的视线,他们便爬到石狮子的头上,坐在那里,这下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了。
音乐响起,似一阵飓风吹来,卷着战马的嘶鸣,令人精神振奋。这时,只见一位女子,一身戎装,走到院子的**。这位女子就是公孙大娘。她头戴白绒帽,脚蹬战靴,身着黄色皮裙,一条镶金的腰带紧束在腰间,尤其是手中那口宝剑,更增加了英武之气。
这位飒爽英姿的女子,双目炯炯,手挥宝剑,就像天空划过一道闪电,随着她起舞的身姿,仿佛让人看见了滔滔江河之水从天而降,气势之雄壮,令人瞠目。接着,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快,公孙大娘的舞姿也越来越强劲,围观的人仿佛置身于硝烟滚滚的战场,能够听见战马嘶鸣,能够看见战士奋勇拼杀。当这场决战结束的时候,一切恢复了平静,江河水停止了宣泄,马蹄之声远去……
P1-4